【摘 要】教育要從孩子抓起,而孩子的文化內涵與思想道德的培養都需要從語文而來。要想更好地提高孩子的教育,就必須從小學語文開始抓起。語文來源于生活,要想發展語文教學,只有將生活融入教學中,從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做一個會學習、懂生活的人。
【關鍵詞】小學語文 生活化教育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6-0119-02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貼近生活。一個人的語文能力也反映出這個人與生活進行溝通的能力,要想真正學會語文,更多的還是要從生活中體會。在語文教學中,也應該更加自由與開放,能讓學生們充分融入到課堂氛圍中,活躍思維,為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本文從小學語文的教學特點以及生活化的定義來進行研究,并提出一些策略與做法。
一 小學語文的特點
1.基礎性質
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它不僅僅教會學生讀書寫字,也是教育培養學生素質的重要手段,同樣也是傳播民族文化的基礎。
2.人文性質
小學語文的教材中包含著從古至今、中西結合、人文地理等文化,對從小培養孩子人文修養有著重要的影響。
3.工具性質
語言文字記載了社會文明的發展,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也是一個民族的標志。
4.實踐性質
檢驗真理往往是需要靠實踐來完成的,語文教學中也需要進行實踐,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更快地記住某個觀點,還能在實踐中學到知識。
二 生活化教育
生活化教育,說明教育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教育中加入生活的智慧,在生活中運用教育的知識。新課程標準也指出,老師與學生要加強情感溝通,學生不僅僅是學習書本知識,在授課過程中,教師也要與學生談論相關的生活經驗,或者進行情景設定,讓學生自主研究與學習,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與教學的參與度,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生語文教育的生活化就是將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理論知識設定到生活情境中,營造出自由、寬松的教學氛圍,達到生活與學習兼并的效果。
三 小學語文生活化理論
1.情景化教學
在特定的情境下學習,不僅是檢驗理論知識的重要途徑,還能在檢驗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的社會生存知識。完成情境學習過程的同時也是完成一次社會實踐性的參與過程,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中學會思考。
2.詩意化教學
語言是一種生活的表達,是美的表達。將教學詩意化,也就是在教學中加入生活元素,讓教學更加飽滿,讓學生更加愿意投入課堂,表達自己的情感,自主掌握學習的知識,從而全面提高發展。
四 生活化教學的基本要求
1.以教育改革為基本
新課程標準強調,孩子的教育不能只重視應試教育,成績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素質與能力的培養更為重要。因此,在小學教育中要堅持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念,讓孩子從小就能健康、全面地發展。
2.內容要真實,具有代表性
意識形態的形成在語文教育中也很重要。在教學中,選擇生活題材時一定要選正面的、真實且具有代表性的,讓學生接受正能量,形成正確的生活意識,提高自身修養。
3.不能脫離科學
科學是發展的第一動力,教學的過程也一定要建立在科學的理論基礎之上,不能忽視理論本身所帶來的教育意義。在教學過程中,也要避免無關環節的進入,珍惜課堂上的每一分鐘。
4.不能忽視理論
教育的生活化意義并不是將生活完全帶入課堂,而是要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生活的真諦。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教師還是要以理論為基礎,不能過于形式,要讓孩子運用理論,在生活中反思,從而來完善自身,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的目的。
五 實施小學語文生活化教育的策略
1.老師要做好前期準備
在前期備課時,老師就要做好一定的準備,在基于孩子生活的現實情況下,從孩子的心理以及已具備的知識出發,有的放矢,制定適合孩子發展的課堂,提高孩子的全面發展。
2.課本與實踐相結合
在進行課堂教育時,老師可安排一些實踐活動,這樣不僅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記住所學知識,而且通過實踐的過程,還可以培養孩子善于發現、積極思考的能力。
3.課堂生活多樣化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講解文中的重點,考試會考哪些內容,久而久之,學生會對學習產生厭煩,反而不利于其發展。其實,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加入一些娛樂手段,調動學習氣氛,讓學生在玩中學習,在學習中得到知識。
4.注意營造和諧氛圍
老師與學生不應該是相互對立的,而是要彼此尊重。老師要尊重學生,多與學生交流。同時,學生也要尊重老師的辛勞成果,這樣既形成了和諧的課堂氣氛,也使得課堂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5.課外實踐
在課堂學習中,學生所能接收到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老師可以在周末或者假期布置作業時減少書面作業,添加一項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將這段時間內所學到的,或者學生自身比較感興趣的知識進行一次社會實踐,將時間交給學生,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自身的能動性,還能讓學生溫故而知新。
六 教學生活化的幾點做法
1.教育回歸生活,生活存于教育
第一,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生活與課本所帶的知識經驗還是存在著差別的,因此,學生應該進入生活,來檢驗、體會課本知識,從而獲得更多知識。
第二,增加課堂的靈動性,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已經越來越完善,在上課時,老師可以借助一些外力進行課堂教學,比如使用多媒體。
第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2.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教學素材
第一,立足家庭。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那么家庭就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學生的家庭環境獲得教學素材。
第二,立足學校。學校其實像是一個很多家庭組成的小社會,每天都會發生很多事情,而且就在身邊,很容易就可以獲得素材。
第三,立足社會。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的一部分,老師可以安排學生實踐學習,從而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與不足。
七 結束語
孩子是一個時代的未來,培養孩子的高素質高文化也是一個時代的重要策略。無論在什么階段,孩子的語文教學都對孩子產生著影響。在小學,孩子們的思維是最發散的時期,如果再加上語文教學的發散性和生活性,那么對孩子未來的發展都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努力在小學語文教育中融入生活。
參考文獻
[1]程大妹.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探究[J].考試周刊,2013(74):37~38
[2]楊春燕.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幾點做法[A].黑龍江省綏化市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綏化市科學技術協會,2009(4)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