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語文課外閱讀,學生的言說欲和發表欲是一種評價?!墩Z文課程標準》(2011版)“關于閱讀的評價”要求重視學生課外閱讀的評價。應根據各學段的要求,通過小組和班級交流、學習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面,進而考察其閱讀的興趣、習慣、品位、方法和能力。
在語文課外閱讀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偏差,由于有的孩子太癡迷課外閱讀了,作業有時會未能按時做完。以下十種狀況屬“不良閱讀”:(1)所讀的書很厚,字很小,價很廉;(2)作者名稱用網名的讀物;(3)擺在地攤上或書店顯要位置的所謂“暢銷”讀物;(4)作業沒有完成就去閱讀或邊讀邊寫作業;(5)只讀一類書;(6)躲在被窩里還想看的書;(7)只讀不作批注;(8)不寫讀后感或不與別人分享的閱讀;(9)一看就懂的讀物;(10)看三遍也不懂的讀物。
那么,如何指導中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的評價與提升呢?
下面來看看筆者組織的一次讀書會的過程——
今天是我們班第一次“讀書會”——《湯姆索亞歷險記》讀書會,選擇今天這個日子除了月底的原因外,還因為今天是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誕辰日。我在“讀書會”結束的時候打出了這樣的文字:“率弟子三十有二謹以本次讀書會紀念孔子誕辰2564周年?!?/p>
“讀書會”由兩位同學主持,主持人每次都不同,這可以讓孩子們均享有展示的機會,而不能成為個別特長生的專利。兩位主持人各有特色,一位落落大方、一位則內斂些?!白x書會”分為兩個板塊,一是《湯姆索亞歷險記》概覽,包括作者、作品風格、作品情節、主要人物、“一個主題、一條主線、四個敘事單位”作品結構等內容。還有三個問題:(1)你認為湯姆·索亞是一個怎樣的孩子?為什么?(2)你認為作者塑造湯姆·索亞這個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3)你希望經歷湯姆·索亞那樣的歷險生活嗎?為什么?(這之前的名著閱讀測試也有這道題,其中有9人“不希望”;23人“希望”)在這個板塊中,主持人展示了上周“讀后感”的三篇佳作和老師的評點,一位同學在音樂的伴奏下當眾誦讀了自己的讀后感《閉塞下,善良在熠熠生輝》。
在這個板塊中有兩個亮點,一是回答“作者塑造湯姆·索亞這個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的時候,一位同學提出“湯姆·索亞”是馬克吐溫心中的教育理想的化身,美國南北戰爭后,教育一直很落后,為了引起社會對“頑童”的關注,啟發人們如何給孩子們一個寬松的教育環境,如何讓孩子們健康成長,馬克吐溫塑造了這一形象,這個觀點很快就得到另一位同學的響應,看來孩子們已經走進了作品中。還有一個亮點是九個“不希望”過湯姆索亞生活的同學中有兩人的回答,一位同學說,“人生七十年,哪怕坐下來喝杯茶,也算開心,平平安安才是真”。另一位同學說,“人生不能像平原一樣平坦,應該如山峰那樣蜿蜒起伏。冒險,不僅可以增長見識,還可以鍛煉勇氣和膽識。危險,才是人生的本相”。
第二板塊是知識競答。兩位主持人先公布了“競答規則”,比賽分為4個階段:必答題,獎懲題,搶答題,游戲題,剛開始每組基礎分為10分。(1)必答題:這是必須回答的題目!每組3號同學回答問題,答對加2分,答錯不減分。(2)獎懲題:此題有一定的難度哦!每組2號同學回答問題,答對加5分,答錯扣3分。(3)搶答題:大家要注意了!由主持人提出問題,在3秒倒計時后最快舉手的同學可進行回答,答對加2分,答錯不減分,但是答錯同學所在的組別無法進行本題目的第2次搶答,其他組繼續搶答。(4)游戲題:由主持人說出故事情節,每小組派出3名同學代表大組來表演情景劇,由陸、謝老師作評委,分為三個等級:“好”——加10分;“一般”——加8分;“繼續努力”——加5分。
進入這個板塊時是第三節課,有七八位老師“慕名”來觀摩,讓我很受鼓舞。孩子們在這個環節表現不俗,尤其是前三個環節,除一個問題沒有回答上來,其余均輕松過關。第四個環節最富有挑戰性,預設的故事情節并不簡單,孩子們要記住大致的臺詞,還要表演出來,沒有前期的閱讀作基礎,是很難完成的,況且只有5分鐘準備。三組表演時就像老師點評的那樣,各有特色,各組均誕生了“明星”演員。
最后5分鐘,隨著主持人一聲“請‘王中王’(學生第一節見面課給我的綽號,教師節那天還送了我一根自制的紅紙卷成的火腿腸禮物)老師總結本次讀書會”,我登場了。我以三位孩子“讀后感”的精彩片段為例,說明經典閱讀的方法。我還宣布,本學期“海洋文學”主題經典閱讀的另外三本名著是《金銀島》、《格列佛游記》、《老人與海》。這幾天備課的時候,我想起一種有效的閱讀方式:主題閱讀,但所謂主題閱讀都是短篇,或者說是散文的主題閱讀。完全可以實行“名著主題閱讀”,結合教材所推薦的一部名著,形成初中三年六個大主題,就從“海洋文學”開始吧,讓蔚藍、浩瀚、神秘、冒險去浸染孩子們的心靈世界。
可能會有人說,比你做得好的大有人在。我承認,但要問一句,什么叫“做得好”,不是學生讀得多就好,也不是花的時間多就好,我想,應該是“適切”最好。孩子們畢竟除了閱讀,還有學習要做,時間的長度總是固定的,不能因為教師的“強勢”讓孩子們的成長形成新的不平衡。更何況,媒體報道的那些閱讀做法總不比我柜子里孩子們五年的“閱讀反饋表” 更讓我心安。當然,今天的讀書會也留給我一些思考:在孩子們閱讀體驗都很深的情況下,如何讓“讀書會”引領他們再上一個層次?我想,應該多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的閱讀體驗,包括疑惑;還要賞析精彩片段;最好能形成論辯的風格,一切都剛開始,期待明天……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