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推行和實施,良好的課堂教學策略的重要性愈加凸顯。可以說,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是教學實踐工作的理論支撐和指導。因此,探索具有創新意義的課堂教學策略對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有著重要的推進作用。
【關鍵詞】課堂教學策略 情景 興趣 學習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6-0141-01
所謂課堂教學策略,是指教師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內容而采用的某種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方法。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主要包括創設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創建合作學習的個性課堂等。
一 創設情境,培養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學科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教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數學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
由此可見,興趣是人們內心想要探求某一事件的動力,也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創設情境,就是要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出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外部環境。創設后的環境是優化了的環境,能夠使學生感覺置身其中,尤其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他們的好奇心較重,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而產生對問題探究的興趣和動力。因此,適當地創設課堂教學的情境,能夠引起學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
二 故事導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導入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導入導得好,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一個能夠吸引住學生的導入環節,能夠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順利、有效地完成課堂教學的內容。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小故事將數學知識融入其中,在故事的進行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的注意力帶進特定的學習情境中,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好奇心,從而引起他們的探索、求知的欲望。尤其在現代教學設備的協助下,通過多媒體資源創設情境使學生能夠更主動、更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三 “生本課堂”,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教師講授變為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自學為主的以學生為本的課堂,并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發展特點,組織一些學生感興趣、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活動,如動手操作、親自測量、驗證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研究證明:“學生往往在操作中進行思考。學生能夠通過操作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認知和掌握探究知識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在操作中增強實踐研究的欲望和興趣,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培養學生從‘學會’變為‘會學’。”
四 學以致用,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理論要聯系實際才能夠有價值,書本上的知識只有和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做到學以致用,才能夠真正體現價值。
在實際生活中,數學知識無處不在。因此,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應盡量將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鼓勵學生自主、主動在實際生活中、在自己的身邊找尋答案。變數學學科中抽象的數字、概念為學生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把學生從枯燥的公式和抽象的符號中解脫出來。
五 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引入“競爭機制”,符合小學階段學生好勝、好奇的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恰當地引入一些游戲活動,寓教于樂,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更能夠通過游戲活動使學生產生對知識的探求欲望,引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游戲能夠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實現自我成功。用游戲中的“競爭”代替傳統課堂中的枯燥和無味,使學生高度參與其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滿足學生的好勝心和好奇心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 合理選擇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要根據學科特點和受教育對象身心發展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正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通過教學內容以及受教育對象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打造個性化的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個性化課堂教學就是要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結合受教育對象的特點,縮短教師的灌輸式教學時間,實行適合受教育對象身心發展特點的教育模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只有教師做到“心中時刻有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多了解學生,改變傳統教師對學生單向的教學模式,保證學生高度的學習興趣,才能夠探索出更多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