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當今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在體育教學中,課堂教學首先要求教師創設輕松、愉快、健康的課堂氛圍,其次是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最后是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鼓勵發散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關鍵詞】創新精神 創新興趣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6-0150-02
培養創新精神是推進教育的重點,實施素質教育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體育學科是學校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學科相輔相成。體育學科為學生提供了獨特的學習和活動環境,使學生的觀察、思維、操作、實踐表現得淋漓盡致,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更有義務開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入和終身體育思想的普及,那種單純以傳授體育知識與技術為唯一職能的教學,已不再適應時代的需求。現代教育的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為身心健康,能面對社會的挑戰、具有主體意識、積極向上、富有創新精神、能接納他人的身心健康的人。在傳授知識技術的同時,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激發和培養,這是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著力點。通過十來年的體育實驗教學,總結近幾年的教學探索和實踐,筆者認為,在體育教學中,可以從創設和諧、健康、愉快的課堂氛圍,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以及培養觀察能力、鼓勵發散思維等方面來誘發學生的競爭心里,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形成。
一 創設輕松、愉快、健康的課堂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為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形成創造力,應該首先優化課堂教學,把培養創新能力作為每堂課的教學目標落實到教學過程當中,使學生在輕松、愉快、健康的氛圍下發展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一堂好的體育課,課堂氛圍是關鍵,這就離不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首先要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想法,這就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過分”的行為,讓學生充分體現自己,展示自己的一些想法,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體驗到自己成為課堂主人的幸福感。
輕松、健康、愉快的課堂氣氛是培養體育創新能力的前提和條件。傳統的教學思想把教學過程看成是一種單純的認知和學習技能的過程。學生的思維活動只是跟著教師的思維走,缺乏主動性和獨立思維的空間。再加上教師為了管理需要,一臉的嚴肅,學生自然對學習沒有興趣了,更談不上積極思維和創新了。要改變這種局面,創設輕松、愉快、健康的課堂氣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很有必要。
課堂教學實踐證明,課堂中教師要和學生“平起平坐”,發揚教學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學氣氛中,學生主體積極性才能充分發揮,才能養成學生自信的個性心理。課堂上,鼓勵學生思考發言,并允許學生說錯、做錯;允許學生隨時改變自己的說法和想法,鼓勵學生發表與老師不同的見解;鼓勵提倡學生從各個不同角度思考,從而發現新問題,提出新方法。教師要提供盡量多的鍛煉機會,學生哪怕有微不足道的想法,也應給予充分的肯定,使每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有能力,能勝任。只有通過這樣的鍛煉才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思維,并且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只有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才能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二 學生層面
創造了一種輕松、愉快、健康的教學氛圍后,學生的思想得到解放,不再拘束,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說、敢做錯,樂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勇于大膽創新,逐步形成探求創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上,師生雙方都處于心理愉悅積極思維的情境之中,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和創新興趣。在這樣有疑問、有爭論的課堂上,才能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以發展。
1.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們力求接觸、認識、研究某種事物的帶有積極主動傾向的心理特征,也是激發人們創造性的直接動力。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首先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對體育教學內容感興趣,才能引發求知的欲望。這就要求教師要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采用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在給學生傳授豐富多樣的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的同時,激發起學生強烈的認識興趣和對所學技術、技能的好奇心,從而為其創造活動打下良好基礎。
2.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習慣
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必須營造輕松、愉快、健康的課堂氣氛,主動轉變教育觀念,轉變主體角色,擺正教與學、師與生的位置,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例如拋擲實心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去思考如何發力才能擲遠,如何發力才能投準。在教學時,讓學生自己選擇投擲方法,每位同學選擇一種方法并做出示范,讓其他同學評價后跟著模仿練習。在教學時,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最后給出正確方法。這樣就能引起學生去想象、創新,選擇與別的同學不同的方法,激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欲望,培養學生練習的興趣。
對不同程度的學生給予不同的練習要求。對于那些較難的問題和練習,允許學生間討論和幫助,也允許學生對答案的回答不拘泥于某一定向結論,幫助學生積極地尋求多元的學習目標、方法,學生的創新性學習意識也就更強烈。
3.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主動思考習慣后,教師要利用學生好奇、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促使學生各種感官處于最活躍的狀態,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提供最佳的心理準備,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去研究去創造。
在體育課教學中,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最有效途徑,是在練習中教師放手讓學生嘗試自編游戲內容。比如在一節跳繩課上,我分給每組學生一條長繩,要求每組學生創造出五種以上不同的跳法,充分讓學生自行活動,培養學生自我組織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有一組學生在嘗試各種跳繩方法的過程中不小心從口袋中掉出幾枚硬幣,旁邊有同學叫他在不停下來的情況下撿起硬幣來,結果這也成了這一小組的一種特別的跳法。于是我就對這一組的創新意識給予了肯定和表揚,同時也鼓勵其他小組向這一小組學習。
4.培養觀察能力,鼓勵發散思維
創新思維是人的智力核心,是一切創造活動的源泉,而發散思維是創新思維的主要成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使學生不拘泥于現在的結論,善于應變,敢于創新。在課堂中,讓學生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我在滾翻教學中,首先讓學生自己說說滾翻的過程、技術動作,讓學生充分發揮創新思維的形成,發表不同的意見,然后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再教給學生正確的技術動作。在各自的實踐和練習中對同學的動作認真觀察,說說怎樣可以做得更好、更優美。這樣,學生的思維就非常活躍,更有利于突破原有的水平。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主戰場。教師創造性的教是培養創新精神的前提;激勵學生創造性地學是培養創新精神的保證;及時反饋鼓勵是培養創新精神的得力措施。那么,怎么樣才能保證輕松、愉快、健康的課堂環境,給學生有創新和實踐的主戰場呢?這就還需要一位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老師才能實現。
三 教師層面
教師應在指導學生如何學上下工夫。運用學習提示法,啟迪學生的思維;運用討論法,引導學生追根求源;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體育文化,使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這是培養創新精神的前提。
要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及頑強的意志。在體育教學中,首先,要加強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從學生不同的體育基礎出發,確定符合學生實際的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難度、教學方法與評價標準,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成。其次,要多采用鼓勵性教學評價。第三,要鼓勵和幫助學生以頑強意志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這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心理基礎。
要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共同奮進的精神。“眾人拾柴火焰高”,團結協作是至關重要的,要注意啟發學生去觀察、發現、分析各群體成功與失敗的原因,尋求對策并付諸于運動實踐。
1.教師應提高自身素質
第一,提高素質,轉變觀念。部分體育教師認為發展身體素質是體育教學的唯一任務,沒有認識到體育的功能除了能發展人的身體素質外,還能在其他方面對人的全面發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如思想品德、競爭意識、協作精神、創新能力等。
第二,加快教育改革和發展。教師的素質和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育質量和水平,沒有創新型的教師,就很難培養出創新型的學生。因此,在教學改革中優化教師隊伍素質是首要任務。學校必須創造有利于教師開展創新性勞動的寬松環境,并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培訓和提高,掌握創造性思維和方法。
第三,加強課程、教材建設。首先,要對現行課程和教材進行系統深入地調查研究,開展課程改革實驗。其次,要確定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學校體育目標和體育教學目標。
2.教師應努力營造新型的師生關系
現代師生關系應建立在人格平等、相互交往、共同參與合作的基礎上。教師“導”的作用就等于創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有足夠表現自己的思想感情、情感的機會,培養學生對知識求異的精神和對社會發展應盡的責任感。教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的“再發現”的意識,“再發現”意識促進了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培養了學生的自立能力。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必須重視學生基礎知識技能的學習,只有在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技能的前提下,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活動才有可能得以實現。體育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具有開拓創新意識,積極地探索,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由“要我學”變“我要學”,通過討論、研究和實踐,使創新活動由不可能變可能。
參考文獻
[1]王順堂.體育教學中的創新教育初探[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1(1)
[2]王生文.創造能力的培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李連寧.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毛振鋼、戴毅.學生對體育課認識的研究[J].體育教學,1999(6)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