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音樂教育對小學生思想道德、情操及身心發展等素質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是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對小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是音樂教學有效進行的保障。如何對小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音樂興趣的培養,需要小學音樂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和實踐。
【關鍵詞】小學生 音樂學習 興趣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6-0153-01
美國著名音樂教育家穆爾和格連曾說:“假如我們能在一個孩子身上喚起對音樂的一種強烈的熱忱,他將為自己建立一個更好的生活空間和一個更廣闊的個性。”因此,讓每一名小學生在音樂學習方面都能夠從興趣出發,從而享受音樂的樂趣,是每一位小學音樂教師需要關注的焦點和努力的方向。
一 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分析
據某研究調查顯示,小學生對音樂課程的學習興趣等方面的現狀不容樂觀:
二 對小學生音樂興趣培養的途徑
《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音樂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充分挖掘每個人的音樂天性和潛能,培養每個小學生的音樂興趣和音樂愛好。”事實證明,小學生音樂教育的實施根本在于對小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培養。正如托爾斯泰曾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如何有效培養小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經過教學實踐,筆者總結出以下幾點經驗措施。
1.營造輕松氛圍,培養學生興趣
小學生正處于好動、想象力豐富、獵奇心強的年齡階段,因此,他們更青睞于通過肢體動作和語言來表現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試圖培養小學生們自由表達的能力,把他們從固定的座位上解放,讓他們能夠在音樂課堂上“唱起來”“動起來”“跳起來”,從而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培養他們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因此,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是引導小學生喜歡音樂課、對音樂課感興趣的環境基礎。
2.創設音樂情境,引發學生興趣
創設音樂情境,不僅可以在教室內,同時也可以在樓道里,利用空間對小學生進行音樂方面的培養和熏陶。例如,可以在樓道墻壁上和教室的墻上張貼著名音樂大師的畫像,如:貝多芬、肖邦、聶耳等,配上每位大師的生平簡介,使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受到音樂的啟迪。教室內的布置要具有吸引力,如:創設“音樂天地”“音樂世界”等欄目,貼近學生生活地講述一些音樂方面的小故事,介紹一些適合小學生哼唱的經典曲目。
3.教學實踐中善于創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音樂教材中提供了許多創編課程,目的在于使學生在創編的過程中體驗音樂的美,提高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第一,游戲表演。在教學《小青蛙找家》一課時,為了更好地表現歌曲內容,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參與意識,可以讓學生自己編創動作表演,表現小青蛙找到媽媽時的喜悅心情,從而讓學生真切地體驗音樂給人帶來的感動與收獲。
第二,創編歌詞。在一些耳熟能詳的歌曲教學中,可以放手讓學生根據曲調和旋律自己填寫歌詞,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歌曲。如《打花巴掌》中,“一月一,從小愛學習”,而“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可以讓學生們自己發揮想象力創編,學生們能夠唱著自己填寫的歌詞,更能樂在其中,同時體現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第三,自制教具。如在音樂教學中,可以將生活中的“鍋碗瓢盆”有效利用,變成“自制教具”,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們的動手實踐能力。
提高小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還要拉近師生的距離。只有教師能夠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把學生真正當成朋友去溝通、去交流,才能讓音樂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同時,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保持教學的自然流暢,富有親和力與吸引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愛上音樂,愿意學習音樂。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充分激發小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使每一名小學生都能從中受益,都能得到發揮潛能的機會,使學生在“動中學、玩中樂、樂中學”,從中感受生活的樂趣和美的享受。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