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學生是我國未成年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未來產業大軍的重要來源。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我國產業大軍的素質,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對于職業學校的德育工作,作為政治教師應當義不容辭地擔負起滲透民族精神教育,弘揚民族精神的責任。
【關鍵詞】職業學校 思想政治課 民族精神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6-0178-02
目前,我國在校中職學生已達2000萬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畢業后將直接跨入社會,步入職業生涯。職業學校尤其是政治教師有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弘揚、培養中華民族精神的責任。筆者就多年的政治教學經驗談幾點職中思想政治課如何滲透民族精神的教育。
一 民族精神滲透到思想政治課教學之中,是弘揚民族精神的需要,也是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的需要
思想政治學科在職業學校階段的課程是《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基礎》和《經濟政治與社會》等,其重要特點就是思想教育性,其核心是完善學生的人格,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總體上看,職業學校的學生思想素質不是很高,很多人都是沒有考上高中才到職業學校就讀的,他們缺乏明確的理想和信念,性格脆弱,民族精神觀念淡漠。造成這些情況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外來文化及思潮廣泛傳入、猛烈沖擊的現狀,缺乏分辨能力。另一方面,一些領域的道德失范、誠信缺失,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滋長給未成年人的成長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而通過思想政治課中民族精神教育的合理滲透,可以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活躍教學形式,對提高教學效果將會起到很好地推動和促進作用。
二 民族精神滲透到思想政治課教學之中,必須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切實抓好民族精神與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
政治學科教育要結合學生日常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的培養過程,在青年學生中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并緊密聯系時代發展的新特點和新要求,構建民族精神教育資源庫。例如,在《經濟政治與社會》“投身經濟建設”的教學中,可以向學生介紹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經濟”觀念;在價值規律的相關知識點教學過程中可以大量聯系現實社會中人們運用價值規律,戰勝困難,贏得市場的生動例子,以及貼近現實,更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又如在“我國的政黨制度”教學中,滲透黨開辟了培育民族精神的新境界,增添了民族精神的新內涵;在“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教學中滲透民族團結統一的教育。第一,讓學生知道自古以來我國各族人民友好團結的歷史由來已久。第二,讓學生懂得維護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團結,是每個公民的神圣職責。第三,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幫助學生增強民族團結的堅定信念,力求做到使學生心服口服。例如,為了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長期給予人力、物力、財力的大力支持,興建了許多大工程,如青藏鐵路、烏魯木齊—庫爾勒鐵路的開通等,使民族精神滲透到思想政治課教學中。
三 民族精神滲透到思想政治課教學之中,必須堅持貼近實際,切實把課堂教學與組織學生實踐體驗緊密結合起來
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的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之中,停留在理論的說教和灌輸上,本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
1.貼近學生認知實際,展開探究學習,增強教學實效性
滲透民族精神教育,教師必須貼近學生的認知實際,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職中學生的年齡一般在17~19歲,他們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張。在教學中,要善于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讓他們多看、多問、多思、多講、多行,讓他們自由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張,對他們合理的見解加以賞識和肯定。如在講授“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時,課前我組織學生分組探究實踐,讓學生通過網絡和圖書資料收集社會成功人士的例子,讓他們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和討論,然后得出結論。最后,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寫一份職業生涯規劃書,并且讓他們互相分享、互相勉勵,共同按照自己的目標努力學習。
2.借助媒體創設情境,讓民族精神教育與時代同步
開展任何工作,都離不開具體的環境,民族精神教育同樣如此。只有因勢利導進行教育疏通,才能切實有效地實現教育目標。我在網上搜集了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各方支援、百折不撓、頑強不屈的圖片以及現在災后重建的新汶川的圖片和短片讓學生們觀看,這些是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教育的良好契機和教材。這些真實而生動的事例,大大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激發了學生對國家、對社會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通過學生的時政報道和師生互評,尋找教材與民族精神教育的最佳結合點
對學生進行時事政治教育也是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培育學生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機。例如:我在教學中播放我國神舟五號、神舟六號和神舟七號發射的短片。還播放了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和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有關實況錄像,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是中華民族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完成的一個偉大壯舉,是繼“兩彈一星”之后我國科技發展的又一里程碑。通過這些學習,學生們紛紛表示,一定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真才實學,以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為最大光榮,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我們必須對職中學生進行崇高的理想教育,進行發憤圖強、艱苦創業的道德教育,進行嚴格的紀律教育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教育,以此來弘揚培育他們的民族精神,增強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參考文獻
[1]鄧建興、任春平.當代中國人精神生活領域面臨的突出問題及原因分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6)
[2]張耀燦、鄭永廷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滕星、王軍主編.20世紀中國少數民族與教育:理論、政策與實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4]馮立剛、鄧建興.試論先進文化與和諧文化之關系[J].廣西社會科學,2007(7)
[5]姬志剛、韋仕江.網絡信息環境下基于創新教育改革基礎上的課程整合與課堂教學[J].商情(教育經濟研究),2008(10)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