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宇
【摘 要】教風與學風建設是高等學校自身發展與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石。良好的教風與學風能反映高校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定位的重要標志。加強教風、學風建設對于提高本科教學質量,促進高校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教風與學風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掌握好教風與學風的關系,完善制度建設,營造校園文化氛圍,創造優良的教書育人環境。
【關鍵詞】高校;教風建設;學風建設;關系
教風建設與學風建設是高等學校發展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高校自身發展與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保障。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學生人數大幅度增加,高校的學風建設和教風建設面臨著更大的難度。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強對教風和學風的認識,充分把握教風學風的關系,結合實際加強高校教風學風建設。
一、教風建設與學風建設的關系
教風,是全體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知識能力水平、教學效果、教學風格和行為規范等方面的總體要求。良好的教風要靠全體教師長期的共同建設。學風,是全體學生的學習態度、鉆研精神、學術風氣、治學水平、意志品德和言行規范的全面要求。學風是高等學校辦學思想、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它體現一個學校的辦學理念、校風和大學精神,同時也是學校的辦學管理水平和治學態度的綜合反映,它直接影響和決定人才培養的質量[1]。良好學風的養成,是依靠良好教風的引導,是依靠大學生的自覺行動來實現的,它融合了學校的辦學理念、管理觀念和校園文化。
二、高校教風建設和學風建設存在的誤區及建議
(一)高校的教風建設和學風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人們普遍認為學風建設是學生工作者的任務,忽視了教風與學風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關系。對學風建設和教風建設認識上的誤區,主要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人認為學風建設是學生管理工作的事。學風建設離不開學生工作隊伍的教育和管理,但如果學生工作和教學工作涇渭分明,教學工作管課堂,學生工作管課后,就會出現思想教育與業務教學分離的現象。有人認為學風是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行為。學風的主體是學生,但是學風建設并不僅僅指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和行為。
2..有人認為教風建設就是對教師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結果在實際工作中常常把教風建設看作是黨政部門及黨務工作者的事情,把教風建設看作是“務虛”的工作。有人認為教風建設沒有硬性指標,沒有明確目標,結果“教風建設會上提得多,口頭上講得多,落到實處少”,缺乏制度化建設和目標化管理,有時存在教風建設與教學管理、教學工作相互脫離的現象[2]。
由于認識上的偏差,在教風建設中存在許多問題。如一些教師缺乏理想信念,思想不穩定,方向不明確,工作不安心,不能把注意力放在教學工作上,工作責任心不強,敷衍應付,甚至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考勤不聞不問,放任不管;有的不批改甚至不布置作業,不按時答疑輔導等現象;有的教師不能積極接受學生提出改進教學方法的意見;只書、不育人的現象較為嚴重;這些現象嚴重影響優良教風的形成,也影響了學校良好學風的形成。
(二)加強高校教風建設和學風建設的建議
教風、學風建設是高校教育的一項系統性、基礎性、長期性的工程,涉及到學校黨、政、工、學、團等方方面面,只有全校一盤棋,齊抓共管,通力協作,才能真正把教風建設和學風建設的工作抓實抓好。
1.正確把握教風與學風的關系,狠抓教風,以優良的教風帶動學風建設教風與學風之間的關系既相互制約又密不可分。好的教風就能帶出好的學風,好的學風又能促進好的教風,它們之間互為條件,缺一不可。
2.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工作,而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端正教風、提高教學質量,首先應從課堂教學抓起。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集中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其對待教學工作的認真程度。
3.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升華教師內在精神力量。教風建設的核心是道德建設,即師德師風教育。教師不僅要用知識的力量,還要用人格的力量感召學生。從抓教風著手,教師要不斷地學習,增加知識量,接受最新科技成果,完善知識結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廣大教師應形成勤于施教、樂于施教、善于施教的治學態度、治學精神。
4.加強制度建設,營造良好教學氛圍。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監測和保證體系”該體系是由教學指揮系統、教學監控系統、教學評估系統和教學信息反饋系統組成,貫穿教學的各環節和全過程。高校要建立各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健全教學評估系統、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估,對試卷、畢業論文(設計)等開展檢查評估,對作業、教案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評估,對整個教學過程實施全方位監控;要以本科教學為中心,不斷構建和完善各項規章管理制度,堅持教學工作在各項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堅持教學改革在各項改革中的核心地位,堅持本科教育在各層次教育中的基礎地位,是我校教學改革、教育創新的保證和根基。
5.以制度建設為手段,開展學風建設。高校要堅持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教育、理論教育與實踐活動相一致的原則,制定、修訂學生綜合考評辦法、文明班級創建辦法等制度,設置相應的課外教育計劃規定學分和拓展學分,作為學生的必修課進入人才培養方案,著力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體系。
6.注重校園文化建設,形成優良的育人環境。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是創建優良學風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要根據教育部《關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開展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教育,繁榮校園文化,不斷提升師生的科學文化素養和大學的文化品位,努力創造一個有利于培養學生全面素質和學習興趣的校園文化環境。
參考文獻:
[1]熊友華,鐘麗萍.高校大學生學風建設芻議[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7,(5):28-29.
[2]胡國榮,李元清.教風建設與學風建設互動新探[J].當代教育論壇,2005,(21):82-83.
[3]陳冀南. 高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反思與構建[J].石河子大學學報,2008,(1):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