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利軍+宋月
【摘 要】 文章通過層次分析法構建機場內部控制評價體系,通過李克特量表建立機場企業文化評價體系,并通過因子分析模型確定指標權重和各個機場的綜合得分。機場內部控制與企業文化的回歸分析表明,兩者存在微弱的正相關關系,即機場的企業文化建設有助于改善公司的內部控制系統,優秀的企業文化可以形成卓越的執行力。
【關鍵詞】 企業文化; 內部控制; 相關性
一、研究背景
民用機場業作為航空運輸產業鏈中的基礎設施,其供給能力、運營狀況直接影響航空運輸業的發展,在航空運輸產業鏈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良好的內部控制對機場參與市場競爭,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然而眾多機場內部控制有效性的缺失,源于企業“軟實力”——企業文化的缺位。2006年南陽基地航油泄漏事件和停電事件、2007年天津機場全日空114航班與日航788航班刮碰事件、2008年濟南機場鳥擊航空器事件以及審計署2011年第6號審計調查結果公告顯示的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機場建設項目違法招標等事件都是集權文化、近親文化、激進文化所滋生的僥幸心理、粗心大意、過度自信的表征。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在促進企業發展戰略實現過程中具有支柱性作用,直接影響到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企業文化是繼人、財、物、信息之后的第五種經營資源(王露,2006),如果企業內控建設不能真正成為企業的自覺行動,而是流于形式,那是注定要失效的。內控氛圍的營造依賴于企業文化環境,同時,內控建設也是重塑或改善其企業文化的一個契機。研究我國民航機場企業文化與內部控制的關系,可以洞悉企業文化對推進內部控制建設的內在機理與路徑,提高內部控制質量,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指標設計
(一)企業文化測度
對企業文化進行測評,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現有的企業文化特征,發現企業現存的不足,從而為企業文化進行創新和變革提供事實依據,也為進一步有效推進企業文化建設提供合理的對策。由于中外企業發展的現狀、歷史和文化背景不同,不同行業之間企業文化也有差異,因此筆者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根據我國的國情,結合機場企業的現狀與特點以及研究的實際需要,構建了機場企業的企業文化量表(見表1)。
(二)機場內部控制評價
研究機場內部控制評價的文獻不多,筆者根據機場的行業特征和內部控制普適性的評價標準,從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監督五個方面構建了民航機場的內部控制評價指標。權重采用專家打分和層次分析法(AHP)確定(見表2)。
三、研究假設
企業文化與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關系密切,內部控制制度是一個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而企業文化則是保證企業長久不衰的一個關鍵因素。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貫徹執行依賴于企業文化的支持和維護。在良好的企業文化基礎上所建立的內部控制制度,必將有助于企業內部人員的行為規范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COSO框架和我國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2008)均把企業文化作為內部控制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認為企業文化是貫穿內部控制環境設計和實施過程的主線。內部控制與企業文化的有效結合,能夠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經營中不協調、不統一的問題,從而在較長的時期內提高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水平。
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的組織結構中產生的,它隨著組織結構的變化而變化,同時,企業文化又對組織活動具有先導性影響,組織結構必須適應企業文化的發展要求。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實踐中形成的全體員工認同的價值觀念的綜合,是一種理念,體現的是企業創始人的傾向和感悟,是企業的靈魂。它需要借助于制度“力”的傳輸,才能貫穿于企業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將企業提煉出的價值觀落實下去,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對企業文化來講,則是對其“本源”的背離。在這一方面,內部控制恰恰提供了最佳的“制度力”和“管理力”。它通過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合理而有效地將企業文化細化成計劃制度、信息與報告制度、操作與質量制度、人員組織與訓練制度等,并加以貫徹和實施。因此,如果沒有內部控制的貫徹,企業文化將成為一堆“口號”,是“空頭文化”。所以說,企業文化與內部控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本文的基本假設:
H1:企業文化與內部控制治理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
四、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
數據來源于問卷調查,問卷發放的對象包括機場的高層領導、中層干部和部分員工,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58份,有效問卷149份,有效回收率74%。文中相關數據的處理及檢驗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
(二)研究變量
1.因變量
因變量為機場企業的內部控制質量ICQ,采用問卷調查法要求被調查者對機場的內部控制5要素的38項指標按照百分制逐項打分。
2.自變量
自變量為企業文化CC,測量見表1。本文采用SPSS17.0對企業文化的42項指標做因子分析。
3.控制變量(見表3)
(1)企業規模。研究文獻發現,企業規模是影響內部控制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2)上市與否。目前我國上市的機場有5家:首都機場、上海機場、深圳機場、白云機場和美蘭機場(H股)。公眾公司的內部控制受到更嚴格的監管要求,因此,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更強一些。
(3)企業的發展階段。鄭石橋等(2009)發現,處于成熟期的企業更加重視控制環境和控制活動的建設。
(4)經營狀況。經驗分析表明,存在內部控制實質性漏洞的公司往往財務狀況不佳。
(三)模型構建
根據上文提出的假設,筆者采用OLS估計法建立回歸模型。
ICQ=?茁0+?茁1CC+?茁2SIZE+?茁3LC+?茁4LIFE+?茁5PT+?著endprint
其中?著為殘差項。
五、實證分析
(一)機場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量表數據檢驗顯示,KMO值為0.845,巴特利球體檢驗Chi-Square值為3 207.85,p=0.000<0.001。運用主成分分析法,按照特征根大于1提取公因子。有11個滿足條件的特征根,累計方差貢獻率為80.51%。根據觀測值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選擇在各個因子上絕對值較大的陳述。信度分析表明,11個維度的?琢系數均超過0.7,說明量表內部的可靠性和穩定性較高。效度分析表明,企業文化的11分量表與總量表具有統計意義上的顯著性,表明量表的指標意義明確,結構效度較好,詳見表4。
(二)描述性統計
表5顯示,樣本機場內部控制的均值得分為0.598,說明我國民航機場的內部控制水平總體還比較低。很多機場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備不能滿足民航運輸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出現超負荷運轉;有些機場風險評估流于形式,存在安全、人力資源、財務等方面的隱患;有些機場控制制度不健全,存在業務控制盲點;有些機場的信息化水平低,溝通渠道不通暢;有些機場內部監督不力,控制環節的監督評價與風險分析脫節。
筆者利用SPSS15.0得出因子得分系數矩陣,以各個公共因子對標準化觀測向量的方差貢獻大小為權重計算每個機場的綜合得分。描述性統計結果顯示,按照李克特5分制量表測度,我國機場的企業文化平均得分為2.392,屬于“較差”到“一般”的范疇。先進的企業文化是落實企業發展戰略、實現經營目標的思想保障,但多干不如少干、職能部門辦事拖拉、時間觀念差等現象是很多機場面臨的問題。這使員工之間難以形成共同的價值觀,企業缺乏持續發展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不利于企業經營績效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控制變量中企業規模和旅客吞吐量都有很大的標準差,說明我國機場發展很不均衡。2011年末,北京首都機場總資產1 141.83億元,旅客吞吐量達到 78 674 513人;而鞍山機場的資產規模和客流量分別只有3.707億元和319人。樣本中上市機場占23.40%,2008年以前建立的機場占90.11%。
(三)回歸分析
根據內部控制與企業文化模型,筆者對樣本公司2011年數據進行多元回歸。表6回歸結果顯示,民航機場的企業文化與內部控制質量存在微弱的正相關。分析的F統計量在10%水平上顯著相關(雙尾檢驗),相關系數為0.119,說明機場企業文化每提高1%,內部控制質量就提高0.119%。企業文化與內部控制質量存在微弱的正相關關系,與鄭石橋(2009)等人的研究結論基本相同,假設得到驗證。
首先,控制變量中的企業規模SIZE和是否上市LC、企業生命周期LIFE和旅客周轉量PT均與內部控制顯著正相關,說明內部控制也存在“規模經濟”:企業規模越大,客流量越大,管理部門和監管部門也就越重視內部控制建設。上市機場大多是規模比較大的機場,且受到更多內部控制監管的要求,所以也與內控的有效性顯著正相關。機場成立時間與內控質量顯著相關,說明內部控制是內涵建設,短時間內難以與制度機制的實施同步見效。規模大的企業有足夠的資源進行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以及維護內部控制有效運行。其次,任何企業在實施內部控制時必須考慮成本效益原則。由于內部控制成功的經驗和模式可以在公司內推廣和復制,大規模企業可以獲得規模經濟,而小企業往往因為內控實施成本過高不得不放棄內控的應用。
六、研究結論與啟示
(一)研究結論
本文立足市場經濟是倫理經濟這一理念,以機場企業為切入點,探索性地梳理了企業文化與內部控制在民航機場業中的邏輯關系。問卷調查的數據顯示,民航機場業企業文化與企業內部控制存在微弱的正相關關系,即民航機場的企業文化建設有助于改善公司的內部控制系統,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民航機場的內部控制缺乏內生性需求,企業文化的建設沒有圍繞企業的核心價值來展開,企業文化建設與內部控制建設脫節。研究結論為我國民航機場業的企業文化、內部控制建設提供了依據,并為監管部門的決策制定提供了參考。
(二)啟示與建議
理論界認為,企業文化會影響人的經營管理理論、道德標準、責任心、行為準則,是一種滲透于企業各方面、各層次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營造了內部控制體系運行的氛圍與環境,是保證內部控制有效實施的潤滑劑,而在實務中,我們看到企業文化往往比規章制度具有更強的適應性和更好的控制效果。文化的彈性和無處不在的特點使得員工能夠自主并自發地參與解決組織所面臨的問題,避免了制度控制的后攝性和回應性缺陷。
企業文化可以通過影響員工價值觀,進而在員工努力程度不足時增加其內心的內疚程度,也就是增加了員工偷懶的成本,從而在同等績效不可完全測度下促使員工更加努力。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抓手,表現形式往往是系列規章制度及其落實。這些規章制度連同其他管理規范,甚至包括企業的發展目標和戰略規劃,要真正落實到位,都必須依靠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規章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沒有優秀的企業文化,就無法團結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全體員工,激發其潛力和熱情,培育其對企業的認同感,最終形成卓越的執行力。
民用機場企業文化建設要以人為本,不僅要對員工進行民航技術、技能、民航知識的培訓,更重要的是進行民航特色企業經營管理知識及企業形勢的教育,給員工宣傳企業改革的思路、政策,注重對員工進行心理疏導、溝通,使員工能以理性的態度對待企業改革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矛盾和利益調整,積極投入到企業各項工作中。
【主要參考文獻】
[1] 田利軍.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航空公司內部控制評價研究[J].財會月刊,2013(3):65-67.
[2] 王露.關于企業文化對會計目標和財務報告影響的思考[J]. 生產力研究,2006(7):270-271.
[3] 鄭石橋,鄧柯.內部控制要素重要性影響因素實證研究[C]. 首屆內部控制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9.
[4] 林鐘高,王書珍.內部控制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實證分析[J].財貿研究,2007(2):129-134.
[5] 深圳市迪博企業風險管理技術有限公司. 中國上市公司2008年內部控制白皮書摘要[N]. 中國證券報,2008-06-24.
[6] 陳漢文.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2009):制定、分析與評價[N].上海證券報,2010-06-11.
[7] 孫愛英.企業文化對企業控制機制選擇的影響研究[J].經濟經緯,2007(6):94-97.
[8] 田利軍.機場內部控制目標與要素實證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1):44-47.endprint
其中?著為殘差項。
五、實證分析
(一)機場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量表數據檢驗顯示,KMO值為0.845,巴特利球體檢驗Chi-Square值為3 207.85,p=0.000<0.001。運用主成分分析法,按照特征根大于1提取公因子。有11個滿足條件的特征根,累計方差貢獻率為80.51%。根據觀測值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選擇在各個因子上絕對值較大的陳述。信度分析表明,11個維度的?琢系數均超過0.7,說明量表內部的可靠性和穩定性較高。效度分析表明,企業文化的11分量表與總量表具有統計意義上的顯著性,表明量表的指標意義明確,結構效度較好,詳見表4。
(二)描述性統計
表5顯示,樣本機場內部控制的均值得分為0.598,說明我國民航機場的內部控制水平總體還比較低。很多機場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備不能滿足民航運輸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出現超負荷運轉;有些機場風險評估流于形式,存在安全、人力資源、財務等方面的隱患;有些機場控制制度不健全,存在業務控制盲點;有些機場的信息化水平低,溝通渠道不通暢;有些機場內部監督不力,控制環節的監督評價與風險分析脫節。
筆者利用SPSS15.0得出因子得分系數矩陣,以各個公共因子對標準化觀測向量的方差貢獻大小為權重計算每個機場的綜合得分。描述性統計結果顯示,按照李克特5分制量表測度,我國機場的企業文化平均得分為2.392,屬于“較差”到“一般”的范疇。先進的企業文化是落實企業發展戰略、實現經營目標的思想保障,但多干不如少干、職能部門辦事拖拉、時間觀念差等現象是很多機場面臨的問題。這使員工之間難以形成共同的價值觀,企業缺乏持續發展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不利于企業經營績效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控制變量中企業規模和旅客吞吐量都有很大的標準差,說明我國機場發展很不均衡。2011年末,北京首都機場總資產1 141.83億元,旅客吞吐量達到 78 674 513人;而鞍山機場的資產規模和客流量分別只有3.707億元和319人。樣本中上市機場占23.40%,2008年以前建立的機場占90.11%。
(三)回歸分析
根據內部控制與企業文化模型,筆者對樣本公司2011年數據進行多元回歸。表6回歸結果顯示,民航機場的企業文化與內部控制質量存在微弱的正相關。分析的F統計量在10%水平上顯著相關(雙尾檢驗),相關系數為0.119,說明機場企業文化每提高1%,內部控制質量就提高0.119%。企業文化與內部控制質量存在微弱的正相關關系,與鄭石橋(2009)等人的研究結論基本相同,假設得到驗證。
首先,控制變量中的企業規模SIZE和是否上市LC、企業生命周期LIFE和旅客周轉量PT均與內部控制顯著正相關,說明內部控制也存在“規模經濟”:企業規模越大,客流量越大,管理部門和監管部門也就越重視內部控制建設。上市機場大多是規模比較大的機場,且受到更多內部控制監管的要求,所以也與內控的有效性顯著正相關。機場成立時間與內控質量顯著相關,說明內部控制是內涵建設,短時間內難以與制度機制的實施同步見效。規模大的企業有足夠的資源進行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以及維護內部控制有效運行。其次,任何企業在實施內部控制時必須考慮成本效益原則。由于內部控制成功的經驗和模式可以在公司內推廣和復制,大規模企業可以獲得規模經濟,而小企業往往因為內控實施成本過高不得不放棄內控的應用。
六、研究結論與啟示
(一)研究結論
本文立足市場經濟是倫理經濟這一理念,以機場企業為切入點,探索性地梳理了企業文化與內部控制在民航機場業中的邏輯關系。問卷調查的數據顯示,民航機場業企業文化與企業內部控制存在微弱的正相關關系,即民航機場的企業文化建設有助于改善公司的內部控制系統,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民航機場的內部控制缺乏內生性需求,企業文化的建設沒有圍繞企業的核心價值來展開,企業文化建設與內部控制建設脫節。研究結論為我國民航機場業的企業文化、內部控制建設提供了依據,并為監管部門的決策制定提供了參考。
(二)啟示與建議
理論界認為,企業文化會影響人的經營管理理論、道德標準、責任心、行為準則,是一種滲透于企業各方面、各層次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營造了內部控制體系運行的氛圍與環境,是保證內部控制有效實施的潤滑劑,而在實務中,我們看到企業文化往往比規章制度具有更強的適應性和更好的控制效果。文化的彈性和無處不在的特點使得員工能夠自主并自發地參與解決組織所面臨的問題,避免了制度控制的后攝性和回應性缺陷。
企業文化可以通過影響員工價值觀,進而在員工努力程度不足時增加其內心的內疚程度,也就是增加了員工偷懶的成本,從而在同等績效不可完全測度下促使員工更加努力。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抓手,表現形式往往是系列規章制度及其落實。這些規章制度連同其他管理規范,甚至包括企業的發展目標和戰略規劃,要真正落實到位,都必須依靠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規章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沒有優秀的企業文化,就無法團結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全體員工,激發其潛力和熱情,培育其對企業的認同感,最終形成卓越的執行力。
民用機場企業文化建設要以人為本,不僅要對員工進行民航技術、技能、民航知識的培訓,更重要的是進行民航特色企業經營管理知識及企業形勢的教育,給員工宣傳企業改革的思路、政策,注重對員工進行心理疏導、溝通,使員工能以理性的態度對待企業改革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矛盾和利益調整,積極投入到企業各項工作中。
【主要參考文獻】
[1] 田利軍.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航空公司內部控制評價研究[J].財會月刊,2013(3):65-67.
[2] 王露.關于企業文化對會計目標和財務報告影響的思考[J]. 生產力研究,2006(7):270-271.
[3] 鄭石橋,鄧柯.內部控制要素重要性影響因素實證研究[C]. 首屆內部控制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9.
[4] 林鐘高,王書珍.內部控制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實證分析[J].財貿研究,2007(2):129-134.
[5] 深圳市迪博企業風險管理技術有限公司. 中國上市公司2008年內部控制白皮書摘要[N]. 中國證券報,2008-06-24.
[6] 陳漢文.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2009):制定、分析與評價[N].上海證券報,2010-06-11.
[7] 孫愛英.企業文化對企業控制機制選擇的影響研究[J].經濟經緯,2007(6):94-97.
[8] 田利軍.機場內部控制目標與要素實證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1):44-47.endprint
其中?著為殘差項。
五、實證分析
(一)機場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量表數據檢驗顯示,KMO值為0.845,巴特利球體檢驗Chi-Square值為3 207.85,p=0.000<0.001。運用主成分分析法,按照特征根大于1提取公因子。有11個滿足條件的特征根,累計方差貢獻率為80.51%。根據觀測值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選擇在各個因子上絕對值較大的陳述。信度分析表明,11個維度的?琢系數均超過0.7,說明量表內部的可靠性和穩定性較高。效度分析表明,企業文化的11分量表與總量表具有統計意義上的顯著性,表明量表的指標意義明確,結構效度較好,詳見表4。
(二)描述性統計
表5顯示,樣本機場內部控制的均值得分為0.598,說明我國民航機場的內部控制水平總體還比較低。很多機場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備不能滿足民航運輸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出現超負荷運轉;有些機場風險評估流于形式,存在安全、人力資源、財務等方面的隱患;有些機場控制制度不健全,存在業務控制盲點;有些機場的信息化水平低,溝通渠道不通暢;有些機場內部監督不力,控制環節的監督評價與風險分析脫節。
筆者利用SPSS15.0得出因子得分系數矩陣,以各個公共因子對標準化觀測向量的方差貢獻大小為權重計算每個機場的綜合得分。描述性統計結果顯示,按照李克特5分制量表測度,我國機場的企業文化平均得分為2.392,屬于“較差”到“一般”的范疇。先進的企業文化是落實企業發展戰略、實現經營目標的思想保障,但多干不如少干、職能部門辦事拖拉、時間觀念差等現象是很多機場面臨的問題。這使員工之間難以形成共同的價值觀,企業缺乏持續發展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不利于企業經營績效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控制變量中企業規模和旅客吞吐量都有很大的標準差,說明我國機場發展很不均衡。2011年末,北京首都機場總資產1 141.83億元,旅客吞吐量達到 78 674 513人;而鞍山機場的資產規模和客流量分別只有3.707億元和319人。樣本中上市機場占23.40%,2008年以前建立的機場占90.11%。
(三)回歸分析
根據內部控制與企業文化模型,筆者對樣本公司2011年數據進行多元回歸。表6回歸結果顯示,民航機場的企業文化與內部控制質量存在微弱的正相關。分析的F統計量在10%水平上顯著相關(雙尾檢驗),相關系數為0.119,說明機場企業文化每提高1%,內部控制質量就提高0.119%。企業文化與內部控制質量存在微弱的正相關關系,與鄭石橋(2009)等人的研究結論基本相同,假設得到驗證。
首先,控制變量中的企業規模SIZE和是否上市LC、企業生命周期LIFE和旅客周轉量PT均與內部控制顯著正相關,說明內部控制也存在“規模經濟”:企業規模越大,客流量越大,管理部門和監管部門也就越重視內部控制建設。上市機場大多是規模比較大的機場,且受到更多內部控制監管的要求,所以也與內控的有效性顯著正相關。機場成立時間與內控質量顯著相關,說明內部控制是內涵建設,短時間內難以與制度機制的實施同步見效。規模大的企業有足夠的資源進行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以及維護內部控制有效運行。其次,任何企業在實施內部控制時必須考慮成本效益原則。由于內部控制成功的經驗和模式可以在公司內推廣和復制,大規模企業可以獲得規模經濟,而小企業往往因為內控實施成本過高不得不放棄內控的應用。
六、研究結論與啟示
(一)研究結論
本文立足市場經濟是倫理經濟這一理念,以機場企業為切入點,探索性地梳理了企業文化與內部控制在民航機場業中的邏輯關系。問卷調查的數據顯示,民航機場業企業文化與企業內部控制存在微弱的正相關關系,即民航機場的企業文化建設有助于改善公司的內部控制系統,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民航機場的內部控制缺乏內生性需求,企業文化的建設沒有圍繞企業的核心價值來展開,企業文化建設與內部控制建設脫節。研究結論為我國民航機場業的企業文化、內部控制建設提供了依據,并為監管部門的決策制定提供了參考。
(二)啟示與建議
理論界認為,企業文化會影響人的經營管理理論、道德標準、責任心、行為準則,是一種滲透于企業各方面、各層次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營造了內部控制體系運行的氛圍與環境,是保證內部控制有效實施的潤滑劑,而在實務中,我們看到企業文化往往比規章制度具有更強的適應性和更好的控制效果。文化的彈性和無處不在的特點使得員工能夠自主并自發地參與解決組織所面臨的問題,避免了制度控制的后攝性和回應性缺陷。
企業文化可以通過影響員工價值觀,進而在員工努力程度不足時增加其內心的內疚程度,也就是增加了員工偷懶的成本,從而在同等績效不可完全測度下促使員工更加努力。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抓手,表現形式往往是系列規章制度及其落實。這些規章制度連同其他管理規范,甚至包括企業的發展目標和戰略規劃,要真正落實到位,都必須依靠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規章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沒有優秀的企業文化,就無法團結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全體員工,激發其潛力和熱情,培育其對企業的認同感,最終形成卓越的執行力。
民用機場企業文化建設要以人為本,不僅要對員工進行民航技術、技能、民航知識的培訓,更重要的是進行民航特色企業經營管理知識及企業形勢的教育,給員工宣傳企業改革的思路、政策,注重對員工進行心理疏導、溝通,使員工能以理性的態度對待企業改革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矛盾和利益調整,積極投入到企業各項工作中。
【主要參考文獻】
[1] 田利軍.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航空公司內部控制評價研究[J].財會月刊,2013(3):65-67.
[2] 王露.關于企業文化對會計目標和財務報告影響的思考[J]. 生產力研究,2006(7):270-271.
[3] 鄭石橋,鄧柯.內部控制要素重要性影響因素實證研究[C]. 首屆內部控制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9.
[4] 林鐘高,王書珍.內部控制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實證分析[J].財貿研究,2007(2):129-134.
[5] 深圳市迪博企業風險管理技術有限公司. 中國上市公司2008年內部控制白皮書摘要[N]. 中國證券報,2008-06-24.
[6] 陳漢文.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2009):制定、分析與評價[N].上海證券報,2010-06-11.
[7] 孫愛英.企業文化對企業控制機制選擇的影響研究[J].經濟經緯,2007(6):94-97.
[8] 田利軍.機場內部控制目標與要素實證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1):44-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