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珍 劉向力
(青島第二中學, 山東 青島 266061)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
張洪珍 劉向力
(青島第二中學, 山東 青島 266061)
“翻轉課堂”是美國的學校從2011年起逐漸流行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是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顛覆,也稱“顛倒課堂”。傳統教學過程通常包括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兩個階段。知識傳授是通過教師在課堂中的講授來完成,知識內化則需要學生在課后通過作業、操作或者實踐來完成的。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這種形式受到了顛覆。學生運用網絡、教師制作的微視頻以及其它的學習資源在課前完成知識的學習,知識內化則在課堂中經老師的幫助與同學的協助而完成,課堂變成了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平臺,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以學定教,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因此“翻轉課堂”不僅僅是教學方式的改變,更是學習方式的革命。湘教版“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作為一節重要的學習內容,筆者利用“翻轉課堂”來進行教學,取得了極好的教學效果。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分成兩大部分:創建課前學習材料和組織課堂活動。
首先,明確本節內容的學習目標。①通過課前學習,理解地域分異的基本規律。②通過“翻轉”讓學生自己掌控學習,學會學習的自我管理。③通過課堂活動,讓學生具體應用三大地域分異規律。
第二,創建課前學習文本材料。課前學習文本材料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學生在課前對課本內容進行自學。筆者創建課前學習文本材料時,對本節的教材(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三節)內容進行了整合和補充,由教材的四塊內容(地球表層差異性的表現、地域分異的基本規律、主要的陸地自然帶、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與因地制宜)整合為兩塊,即地球表層差異性的表現和地域分異的基本規律。為了便于學生的學習,在“地球表層差異性的表現”部分,筆者還補充了“理想大陸陸地自然帶與氣候分布對照圖”。為加強學生課前學習的有效性,針對每一部分的內容,還設計有相應的問題。在“垂直分異規律”部分,筆者設計如下:

喜馬拉雅的垂直地域分異
1.山麓:山坡和周圍平地相接的部分。珠峰南坡山麓自然帶為常綠闊葉林,而北坡山麓是高山草甸原帶,為什么?
2.以高山草甸為例,它在南坡和北坡分布的海拔范圍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3.山地雪線的海拔高度與氣溫和降水有密切關系。想想珠峰南坡雪線比北坡低的原因。(選學)
第三,確定視頻要表達的內容,即三大地域分異規律,并錄制視頻。筆者運用錄屏軟件錄制了四個微視頻,分別是自然帶的形成、緯度地帶分異規律、干濕度地帶分異規律和垂直分異規律。
筆者在上課前兩天將“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文本的“課前學習材料”和微視頻發給學生,供學生課前完成知識的學習。在完成課前學習后,對于同學們在課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紙質“課前學習疑難問題統計”的形式進行統計,適時反饋。
環節一,疑難解答。本環節目的是對學生課前學習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用時約7分鐘。
對“課前學習疑難問題統計”的結果,根據問題之間的知識邏輯關系,筆者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分類匯總,最終形成三個問題:問題1,水熱組合,各種地域分異規律是如何相互影響的,影響地方性分異規律的主要因素;問題2,溫帶草原與溫帶荒漠的分布;問題3,雪線。
先組織學生分組對疑難問題進行討論,由學生來分析解答,最后只有各種地域分異規律是如何相互影響的,影響地方性分異規律的主要因素,雪線等內容由老師來講解。
環節二,小試牛刀。本環節的目的是檢驗學生通過課前學習對主干知識的掌握程度,用時約7分鐘。
筆者精選了兩道考查主干知識的題目,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第1題,考查理想大陸自然帶分布、緯度地帶分異規律和干濕度地帶分異規律的判斷;第2題,考查垂直分異規律。
環節三,旅游線路推介。本環節的目的是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對各自然帶的了解,鞏固和應用世界自然帶的分布和三大地域分異規律。本環節用時約15分鐘,具體設計如下:
活動名稱:旅游線路推介
目的:設計合理的旅游線,讓游客在你推介的旅游線路中充分感受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之美。
要求:①前后桌4人一小組,共同設計旅游線路,沿線至少有3種自然帶,并在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圖中用紅筆畫出線路;②每組選一名同學到屏幕前指圖推介旅游線路,要說出該線路的自然帶差異體現了哪些分異規律;③共同討論設計時間為5分鐘,每組發言時間不超過1.5分鐘;④小組間的旅游線路不要重復。
各小組經過充分的討論和醞釀后,最終有至少6組同學能推介自己設計的旅游線路。學生設計的線路有國內線路和國際線路,南北向線路有亞洲東部、歐洲西部、非洲中部、南美洲中部,東西向線路有亞洲東部,還有從東北向西南橫穿澳大利亞大陸的,有爬珠穆朗瑪峰南坡的。學生設計的線路豐富多樣,而且都體現了三大地域分異規律和地方性分異規律。
環節四,問題研究。即“如何看待我國西北地區城市引進歐洲冷季型草坪”。本環節的目的是使學生懂得,在生態建設中應該尊重自然規律,要因地制宜。本環節用時約10分鐘。

表2 我國黃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云貴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措施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