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源
(武漢紡織大學 傳媒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吃虧是福是中國婦孺皆知、家喻戶曉的一句至理名言,經過漫長時間的洗禮和錘煉,在物欲橫流、浮躁喧囂的今天仍然被很多人所推崇,成為他們的處世之道。《道德經》說,“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圣經》也說,“在一切事上使眾人喜歡,不求我自己的利益,只求大眾的利益,為使他們得救。”不得不說,無論是先賢的勸解,還是基督的圣言,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一個人能夠真正做到肯“吃虧”需要的是何等的智慧和胸懷。
吃虧是福這句話被大家所熟知是源于清朝著名書畫家、文學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的一方有名的閑章。實際上來這句話的來歷是出自于鄭板橋和他胞弟鄭墨的一個故事。
據說,祖居江蘇興化縣的鄭板橋,乾隆時考取功名中進士,離家在外作官,他的胞弟鄭墨在家鄉繼承祖業。有一年,鄭墨想翻修祖屋,但是祖屋和鄰居共一堵墻,鄰居不同意翻修。于是,鄭墨和鄰居打起了官司。當時,鄭板橋正在山東濰縣任知縣,其弟鄭墨寫信給他,希望哥哥能幫忙打贏這場官司。鄭板橋接到弟弟書信后覺得不妥,就寫了一封“吃虧是福”的回帖,并特地附詩一首。詩曰:千里告狀只為墻,讓他一墻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鄭墨看了之后,深感慚愧,被其兄寬厚、大度所感染,于是撤了官司,鄰居知悉后感激涕零,兩家最后和好如初。
后來鄭板橋將“吃虧是福”寫成條幅,并加了“滿者損之機,虧者盈之漸。損于己則益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內得我心之安,即平且安,福即在是矣。”的題跋。
說到吃虧是福我們首先先分析下“吃虧”和“福”的涵義。在《漢語大辭典》中,吃虧是遭受損失、在某方面條件不利的意思。在《漢語大字典》中,對福的解釋是與“禍”相對,泛指幸福,福氣。從詞義上說,這兩個詞并不相容,但是鄭板橋把他們聯系起來,就變成了一種生活態度,一種處世哲學。“吃虧”本身雖然是消極事件,但是它卻有很多積極作用,而且對于吃虧的人或者旁觀的人來看,吃虧并不是就真“傻”,偶爾“吃虧”有時也是明智之人的明智之舉。而“吃虧是福”的“福”主要受眾就是自己,很少指他人得福。
《淮南子·人間訓》中記載了這樣一則小故事,“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馬”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災禍、幸福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這樣的變化是難以預見的。正如老子《道德經》中所說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在日常生活中,福中常潛伏著禍的根子,禍中常含藏著福的因素,福與禍是相依相生的。老子向我們拉開了觀察事物的視野,讓我們從現實環境的局限中超拔出來,使我們不至于陷入眼前的困境,執迷于當下的心境。可見,“吃虧”并不“虧”,“吃虧”不光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睿智。能夠吃虧的人,往往是一生平安,幸福坦然。不能吃虧的人,在是非紛爭中斤斤計較,他只看局限在“不虧”的狹隘的自我思維中,這種心理會蒙蔽他的雙眼,勢必要遭受更大的災難,最終失去的反而更多。
在中國人眼中,“吃虧是福”主要是指自己受到一些物質、精神、身體上的損失而在人際上有所維護。吃點“虧”換取和諧的人際關系,不但有助于增長自身的社會經驗,同時吃點虧也是良好的德性的表現,對自己的自我修養和人格的完善都有很大的幫助。按鄭板橋的說法,是:“寬一著,退一步,當下安心,非圖后來福報也。”
老子主張“守柔為強”、“天之道理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守柔”是老子立身處世的原則,“不爭”是為了“爭”,這些理念對于處在吃虧困擾的人們有著很大的啟發意義。俗話說“傻人有傻福”是不無道理的,因為傻人沒有心計,總是吃虧。和這樣的人在一起,身心放松,沒有太多的警惕之心,就能互相靠近。傻人意味著寬厚和誠實,不精于算計,不計較得失,讓人不知不覺中站到他的一邊。傻人因此無意中得到的,比聰明人費盡心機得到的要多。
人們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吃虧之事,此時人們就應該以平常心來看待,不要耿耿于懷,也不必憤恨。凡事要順乎自然規律,以退為進,與人無爭,達到“無為”而“有為”的境界。中國人以“和”為貴,“和”即為和諧的人際關系,以“吃虧”來換取“和”是中國人普遍的價值觀。在中國人眼中,吃虧不但是一種胸懷、一種品質、一種風度,更是一種坦然,一種豁達,一種超越,是一種人生的處世哲學。
[1][3][7][9]陳鼓應.老子今注今釋[M].商務印書館,2012:100-101.349-351.284-286.349-351.
[2]馬菁.低調做人全集[M].中國戲劇出版社,2007:256.
[4]羅竹風.漢語大詞典(3).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9.135.
[5]漢語大字典(第四卷).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1988.2404.
[6]劉安.淮南子[M].重慶出版社,2007:300.
[7]張弓.吃虧是福[N].光華日報,2008.1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