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痛恨至極”, 這個日語中不常用的詞,安倍晉三在2012年12月大選時,幾次這樣說。
在東京的幾個競選演講的現(xiàn)場,都聽到他站在寒風中,用盡全身的氣力,高喊口號;談自己政治理念的時候,他說因自己沒能在第一次內閣時參拜靖國神社而“痛恨至極”。臺下聽眾,心里也都估摸著安倍首相會像他的政治引路人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一樣,在職期間去參拜靖國神社,但又沒有把它作為一個政治綱領去較真,畢竟去參拜的結果,日本民眾心里十分的清楚。
誰都知道,2007年9月,安倍因為“肚子疼”辭去了首相一職。人們想不出這位曾經讓中日關系出現(xiàn)了破冰的前首相,這么“痛恨至極”的原因在哪里。
2013年12月26日,安倍首相完成了他的政治約定,在他就職一年的時候,穿上大禮服,系上了只有在最正式的場合才使用的銀灰色領帶,日本時間11點30分準點出現(xiàn)在了靖國神社大殿外,在宮司(神社僧侶)的引領下,完成正式參拜后,在登記本上十分工整地寫上“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 由此,為被其稱之為“自由與繁榮之弧”、這個他在2006年任首相時提出的政治外交構想,或者說為自己的“價值觀外交”,畫上了一個完整的句號。
在職期間做過第一次參拜后,按照小泉前首相的做法,今后每年都該在這一天連續(xù)參拜的。或者是干脆像小泉那樣在“8·15”日本戰(zhàn)敗日這天參拜,其政治目的表達的就更為明顯。
對安倍最熱烈支持的媒體《日本經濟新聞》在12月30日的社論中都忍不住表示,日本與其他國家本來在合圍中國一事上實現(xiàn)了聯(lián)合,但“靖國參拜讓日本與其他國家的聯(lián)合出現(xiàn)裂痕,這在外交上的損失十分巨大”。
在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后,安倍外交也走到了終點。
公開宣布孤立中國,明確與中國對峙,成了安倍外交的最大特點。
“安倍外交的目的在于建立對華包圍圈。”日本《內幕》雜志主編歲川隆雄說。
2013年1月,上任伊始,安倍首先訪問了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安倍的姥爺岸信介當選首相后,首先訪問的國家也是這三國,安倍在模仿他姥爺的風格。”歲川總編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2月出訪美國后,3月飛到蒙古,4 -5月開始去俄國、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土耳其訪問。一年間,安倍出訪了25個國家,其行蹤橫跨歐亞美。如果對日本政治不太熟悉,沒準會把安倍看成日本的外務大臣。
安倍在外交上的最大智囊是原外務省事務次官(相當于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谷內正太郎。“谷內認為,只有強化了外交、防衛(wèi)及經濟力量,從法律層面構筑了保密法,才能遏制中國。”歲川總編說。他認為谷內的外交理念在安倍首相那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目前僅有印度尚未走進安倍的外交行程中,但2014年1月下旬,安倍首相將訪問印度,讓安倍一廂情愿的對華包圍圈最后合圍。
“我們具有相同的價值觀!”安倍首相在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國家,在還沒有充分開放的緬甸、越南,所到之處必定強調這點。安倍描繪的日本如同一只變色龍,可以是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的國家,也可以是軍人當政后剛剛開放的發(fā)展中國家。并不是安倍與這些國家具有相同的價值觀,而是安倍希望所有國家能夠成為其與中國對峙的同志國。
構筑自己假想中的對華包圍圈,最重要的還是日美關系。有在美國留學的經驗,多次訪問過美國,和美國政界有著頻繁交往的安倍,他發(fā)現(xiàn)自己任首相后,美國人給他看的一直是一張冷臉。
“我將在1月去美國見奧巴馬總統(tǒng)。”在2012年12月的選舉演說中,安倍多次提到他會去見奧巴馬。這里有兩個含義,一個是日本政治家當了首相后,通常首訪的國家是美國,安倍當時覺得已在眾議院獲得多數票,自己成為首相,是板上釘釘了。第二層意思是, 1月是奧巴馬連選連任總統(tǒng)后的就任儀式,通常這時候美國會讓一些國家的首腦去參觀這個儀式。
可當時自民黨還是在野黨,他們并沒有拜托外務省去美國運作,自民黨派到美國的人,也找不到和美國正式交往的途徑,一位日本的外交官事后十分懊惱地對《中國新聞周刊》說,“訪美僅是個安倍個人的一廂情愿”。
結果美國以奧巴馬公務繁忙為由,謝絕了安倍在1月的訪問。
2月,經過外務省及自民黨議員的努力,安倍首相終于有了去美國與奧巴馬見面一小時的機會,還意外地加了一個45分鐘的午餐時間。但人們都知道,那是因為朝鮮核試驗的話題。
禮節(jié)性的一個小時會面,并不能強化日美關系。
日美之間存在著日本是否加入環(huán)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TPP)問題。日本長期猶猶豫豫,安倍雖然說了一些看似要參加的話,但最終未下決心。在日本國內,美軍在沖繩的基地問題也一直困擾著兩國。民眾反對美軍基地擾人,如果沒有美軍基地,沖繩以工業(yè)、旅游為特點追求發(fā)展,經濟能更好。沖繩市民對美軍沒有好感,但在讓美軍基地遷出問題上,安倍內閣一直優(yōu)柔寡斷。
美國對日本的擔心,還在于安倍一直強調要掙脫戰(zhàn)后框架束縛。在安倍看來,現(xiàn)在的日本政治并沒有擺脫戰(zhàn)后體制,換句話說,是一切聽從美國的安排。安倍希望建立一個全新的政權,這里自然有挑戰(zhàn)美國的意思。
“美國人覺得日本錯誤理解了美國重返亞洲的意思。”政治評論家鹽田潮說。在日本看來,美國重返亞洲,必定會和在亞洲正在崛起的中國發(fā)生矛盾沖突,日本站在美國一邊,就有了可以遏制中國的外部力量。“后來美國只好改用再平衡這個詞,去掉了與中國對峙的語意,但日本并沒有調整自己的外交,依然認為美中沖突必不可免,日本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鹽田接著說。
在過去的一年里,日美之間實際上在相當多的問題上未能達成一致,安倍必須尋找新的突破點。
單純的價值觀拉攏并不能讓安倍外交迅速取得成就,日本需要在經濟上拿出一張新牌,以輔助外交取得成功。
“安倍首相希望用核電技術,打開一條與各國交往的新路。”《朝日新聞》記者大鹿靖明在報道中寫道。包括美國在內,經濟的發(fā)展必然需要增加能源使用量,安倍給出的一個解決方案便是核電。
不論是2013年1月訪問越南,還是5月及10月兩次出訪土耳其,安倍帶去的禮品都是核電。
10月29日,安倍滿面春風地和土耳其首相埃爾多安握手后,雙方在和能源合作共同宣言上簽了字。三菱重工組成的國際聯(lián)合企業(yè),將在這里負責建設新的核電站。三菱的核電技術首次在黑海沿岸建造四個反應堆。
土耳其的經濟這些年有了很大的發(fā)展,高樓大廈鱗次櫛比,道路開始變得十分擁擠,能源供應相當匱乏。日本方面向土耳其提出的建設核電站的條件十分優(yōu)厚:不僅在這里建造核電站,而且會直接參與運營。這等于日本企業(yè)與土耳其國家結成了命運共同體,保證核電站的絕對安全。
不僅在土耳其是這樣,在越南、立陶宛、英國,日本企業(yè)承擔核電站建設的同時,會直接參與運營,在運營中獲得回報及長期效益。
有了這個商業(yè)模式,日本就能和其他國家接著談核電站建設問題,目前波蘭、匈牙利、捷克、芬蘭、沙特均對日本的核電站表示了興趣,接下來國際上需要新建的核電站,總數不在數十個以上。日本企業(yè)有相當大的機會。
“每一個核電站都需要建設數年,其后維修保養(yǎng)的業(yè)務也有數十年可做。”日本一家核電企業(yè)總裁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在日本家電生產能力開始變得落后后,核電成了今后賺錢的一個重要手段。
但是,“2009年三菱重工向美國加州提供了4臺核電站用蒸汽發(fā)生器。到了去年其中一臺發(fā)生了故障,導致冷卻水漏水,核電站只能報廢。”大鹿記者了解到,美國核電站因此提起讓三菱支付40億美元賠償金的訴訟。核電站一旦出事,賠償金巨大,其高風險的特點,安倍內閣似乎未作充分的評估。
而2011年3月,東京電力公司發(fā)生的有史以來最大事故之一的福島核電站事故,日本政府該如何解決,目前還沒有正式出臺方針對策,但此時安倍已經開始去海外推銷核電站了。
2012年12月大選時,自民黨提出了三支箭政策,換句話說是實行大膽的金融政策及機動的財政政策,以喚起民間投資為目的的經濟增長戰(zhàn)略。11月《朝日新聞》將其稱之為“安倍經濟學”,正在參加選舉運動的安倍,聽到這個說法一直皺眉頭,他判斷不了在很多時候和自己見解不一樣的《朝日新聞》,說出這樣的話是在給自己施加壓力,還是另有圖謀。
但是,經過民主黨三年的慘淡經營,日本股市在這個時候開始有了復蘇的跡象,匯市也從日元升值漸漸地轉變?yōu)橘H值了。一直給日本帶來發(fā)展陰影的股市匯市,隨著“安倍經濟學”一詞的流行,開始有了陽光。安倍就任首相后,半推半就地接受了“安倍經濟學”一詞。
“回到了1萬6000點了!”2013年12月24日,安倍晉三破顏一笑,讓周邊的經產省等派駐到首相官邸的官員們也高興了起來。
這天距離安倍正式就任首相差一天就滿一年。一年前的這天,日本的平均股價為1萬零230點,股價在一年里上升了56.4%。通常給人的感覺是,日本股市上升了70%左右,這是從11月民主黨內閣已經江河日下,自民黨內閣就要取而代之時算起的。股市上升如此之快,讓安倍臉上有光。
安倍執(zhí)政這一年,“估計外國投資者買進的股票比賣出的要多出十萬億日元以上。”東京證券交易所公關部勝尾修課長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失落的20年,讓日本股票價值大大低于企業(yè)資產價值,外國投資家看到后這個特點后,開始涌入日本,大做股票生意,讓股市出現(xiàn)了躥升。
2011年大地震后,日本國家開始需要大量資本,無數的日本在外資產變賣后被帶回日本,市場上美元太多,可用的日元太少,這造成了日元的升值。在救災基本結束后,隨著日本增加貨幣供應量,日元匯率開始貶值,從大地震后的1美元兌75日元,已下滑到目前的104日元,日元貶值了三成以上。
“我們同樣從國外拿回100美元,什么都沒有做,三年后就多出了29日元。”山田解釋日元貶值的好處時說。
使用過金融和財政手段后,2014年該是讓安倍真的行使經濟增長戰(zhàn)略的時候了,但安倍似乎沒有在這方面下太大的工夫。2013年7月,安倍自民黨取得參議院選舉的勝利后,做得最多的是通過《秘密保護法》(保密法)、制定“國家安全保障委員會”,增加軍事預算。
“安倍經濟學”能夠持續(xù)多久,特別是進入2014年以后,隨著消費稅稅率的提升,“日本GDP的發(fā)展速度官方希望能夠實現(xiàn)1.4%,民間只給了0.8%的漲幅,日本經濟很難走向增長。”《東洋經濟周刊》記者長谷川高宏在12月29日的寫道。
“安倍首相認為已經成功地構筑了對華包圍圈,國際社會不會站在中國一邊。”歲川總編說這讓安倍有了去參拜的外部條件。美國依舊態(tài)度不明,但安倍做了相關的工作。2013年11月,首相輔佐官衛(wèi)藤晟一訪美,表面上是談朝鮮張成澤被執(zhí)行死刑與朝鮮政局一事,真實目的是詢問美國對安倍首相正式參拜靖國神社的態(tài)度。
“美國方面希望不要刺激中國。”這是衛(wèi)藤從美國帶回的口信。
進入12月,安倍首相開始指示下屬尋求解決美軍在沖繩的基地問題。12月25日圣誕節(jié)這天,終于以每年提供給沖繩3000億日元,一直提供到2021年為條件,讓沖繩方面同意了國家的預案,美軍基地問題得以解決。安倍首相這天給美國送去了圣誕大禮。
有了這些“周到”的安排后,安倍首相在26日堂而皇之地去靖國神社參拜了。
“失望”,這是美國對安倍參拜的唯一評價。“遺憾”,過去在靖國神社問題上沒有太多發(fā)言的俄羅斯也出來說話了。
其一度活躍的外交要從2014年開始進入困局。日本經濟能否復蘇,這些更無人知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