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昕帥 顧鋒 張濤
摘要:文章針對當前新出現且備受爭議的實體零售商向“試衣族”消費者收費的模式進行研究?;诰W絡渠道與零售渠道共存的結構,考慮了網絡渠道分別屬于生產商或另一個零售商的兩種情況,建立了消費者搭便車行為下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兩種情況下,該收費模式對各渠道成員收益的影響。研究認為,對“試衣族”收費的模式可以保障實體零售商的收益,但較低的費用對零售商更為有利,較高的費用會同時降低零售商與生產商的收益。
關鍵詞:搭便車行為;試衣族;博弈論;多渠道
為了應對消費者的搭便車行為,部分零售商開始對其提供的信息性服務開始收費,澳大利亞的一家滑雪用具店Inski率先開始收取50美金的“試衣費”,Vera Wang婚紗店也曾在中國嘗試收取3 000元的試衣費,盡管因遭到消費者反對而最后取消,但國外的很多服裝零售商依然紛紛效仿,嘗試用此種收費方式減少消費者的搭便車行為,并且為自己提供的服務收回部分成本。該種收費方式確實可以降低消費者的搭便車行為,保護零售商的利益;但看似強硬的收費態度會引起消費者的不滿情緒,此外還會降低客流量;由于不能免費獲得產品的相關信息,部分消費者會轉而選擇別的更熟悉、廉價或選擇風險低的產品,從而降低了品牌整體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因此對信息性服務收費的模式是否能夠保障零售商的利益,各方并無定論,該種模式也處于嘗試階段。
本文針對上述模式進行研究,建立了網絡與實體渠道并存的博弈模型,分析了網絡渠道屬于生產商直銷,以及網絡渠道屬于另一方零售商的兩種情況,從渠道成員的利益角度討論了對信息性服務收取費用的模式,對實體零售商以及生產商的銷售量、價格以及利益的影響,進而總結了該種模式是否能夠保障實體零售商的利益,以及是否會給生產商帶來損失。
一、 文獻綜述
自Telser(1960)首次提出消費者搭便車的問題后,國內外已開展了大量的相關研究。多數研究都指出,搭便車行為會損害服務提供企業的收益,尤其是服務提供零售商的利益,并且會導致零售商間的價格差異,進而促使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搭便車行為,降低零售商提供信息類服務的積極性,最終也損害了消費者自身的利益。然而部分學者也提出,盡管搭便車行為損害了提供服務的企業的收益,卻不會改變企業提供信息服務的策略。Dazhong Wu et al.針對產品間具有水平差異,且消費者尋找產品需要搜索成本的情況,研究了企業提供信息服務的博弈模型。其認為由于消費者需要搜索產品,提供信息服務對企業來說依然是有利的,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企業提供信息服務的收益也會下降。Jiwoong Shin考慮到信息類服務能夠讓消費者了解自身的產品,進而降低消費者買錯商品的幾率,認為盡管存在消費者搭便車的行為,但在一定情況內,企業依然能夠通過提供售前信息性服務而提高收益。
隨著網絡渠道的發展,消費者跨渠道搭便車的行為成為了新的熱點問題,也是對原有理論與成果的重要補充。很多學者提出了該問題的重要性,指出它是當前零售渠道商抗議生產商的直銷渠道的重要原因。Van Baal等在研究中指出在多渠道的消費者群體中,跨渠道搭便車的行為非常常見;Verhoef等指出跨渠道搭便車行為更常見于消費者使用網絡渠道搜索信息,通過實體渠道購買的過程。S. UmitKucuk等提出在網絡渠道的存在下,消費者搭便車行為依然主要受信息便利程度、信息搜索成本以及產品價格影響;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消費者獲得信息更為容易,因此網絡渠道與提供服務的零售商間的價格競爭會更為激烈。
然而上述研究中,多數涉及的是搭便車行為對渠道成員間利益的影響,對企業應對搭便車行為的策略討論較少,如企業是否應該對搭便車行為設置限制,對售前的信息性服務收取費用等問題的相關文獻較為缺乏,且零售商對消費者的搭便車行為進行限制也是近年來才出現的現象,實踐中對此問題褒貶不一,故本文從渠道成員利益的角度,建立消費者搭便車行為下的網絡、實體渠道間的博弈模型,并且根據網絡渠道所屬的不同,討論網絡渠道屬于生產商或另一零售商的兩種情況下,實體渠道零售商應對消費者搭便車行為的策略,分析“試衣費”這類對信息性服務收費的策略對各方利益的影響。
二、 模型分析
模型考慮了某品牌生產商的實體渠道零售商與網絡渠道共存的結構,與常見的搭便車行為模型類似,假設消費者對該品牌產品的效用為V,并在[0,1]區間內均勻分布。消費者在實體零售渠道購買時,其獲得的效用為V-p1,其中p1為實體零售渠道的定價。當消費者直接從網絡渠道購買同樣產品時,由于對該產品的認知不如在實體渠道購買的情況,存在買錯,或不適合的可能,如購買服裝時不合身的情況,因此直接網購時效用為,其中p2為網購價格。消費者可以選擇在零售渠道先接受信息性服務,如服裝試衣、家電導購等,再利用網絡渠道購買。此時,消費者對產品會較之前熟悉,降低了購買錯誤的風險,故此時消費者獲得產品時的效用為。假設實體零售商為其信息性服務收費為c,則消費者最終效用為。
由上述可得,消費者在實體零售商處購買產品,需滿足:
其中,(2),(3)式表示消費者能從搭便車行為中獲得收益的情況,而(1),(4)式則表示消費者不能從搭便車行為中獲益的情況。假設實體渠道的銷量為q1,而網絡渠道的銷量為q2,實體零售商的收益為1,生產商收益為2, q1,q2由以下兩個部分組成:
1. 網絡直銷與實體零售渠道模式。實體零售商的決策目標為max1=q1(p1-w)+q3c,其中q3為選擇搭便車的消費者,具有直銷渠道的生產商的決策目標為max2=q1w+q2p2。博弈順序由以下兩階段構成:第一階段:生產商選擇零售價;第二階段:零售商與直銷網絡渠道同時定價。
由于需要滿足q1≠0,q2≠0,根據上述條件可得:(1)當 c較小時,q2=q3,即搭便車行為可以獲得收益,消費者或前往實體零售店購買、或在實體渠道享受服務后通過網絡渠道購買;(2)當c在某一范圍內時,0
根據命題2可知,當“試衣費”較低時,所有網購的消費者都會選擇搭便車行為,并且由于p1隨著c的增加而增長,故此時零售商的銷量會隨著“試衣費”的收取而提高。根據命題3可知,當部分網購的消費者選擇搭便車行為時,由于各渠道的銷量不變,試衣費的收取不會影響生產商的收益,但因零售商的銷量、批發價不變,故該階段,零售商的收益隨“試衣費”的增加而提高。
2. 網絡零售與實體零售渠道模式。在該結構下,實體渠道與網絡渠道分屬兩個不同的零售商,并且同時從一個生產商處分別以w1,w2批發價購買產品。此時,實體零售商的決策目標為max1=q1(p1-w1)+q3c,網絡零售商的決策目標為max3=q2(p2-w2);生產商的收益為max2=q2w2+q1w1。博弈順序如下,第一階段,生產商提供批發價,w1,w2;第二階段,實體零售商與網絡零售商同時定價。該情況下,可得:
命題5:當
由命題5可得,當部分網購的消費者都選擇搭便車行為時, w1與q1并不受c影響,隨著c的增加,p1提高,故此時隨著“試衣費”的增加,實體零售商的收益提高;其他情況下的收益則較為復雜,以下將利用算例仿真進行分析。
三、 算例仿真分析
實體零售渠道與生產商直銷渠道的模式
根據算例仿真結果,分析實體零售商與生產商直銷模式下,實體零售商的收益隨“試衣費”變化的情況:(1)總體上看,“試衣費”的收取都有利于實體零售商的收益;(2)隨著“試衣費”的提高,開始阻止越來越多消費者的搭便車行為時,實體零售商的收益會隨之下降;(3)“試衣費”的收取會降低生產商的收益,并且當部分消費者選擇搭便車行為,部分消費者直接選擇網購時,生廠商的收益最低。
此外,對比各渠道產品價格的變化,可發現當部分消費者選擇搭便車行為,部分消費者選擇直接網購時,各渠道的產品價格都較低。因此對于消費者來說,該情況下反而能夠享受更低的價格。
實體零售商與網絡零售商的模式
對比該模式下實體零售商與生產商的收益,從中可以發現,該模式的情況與上一模式基本類似。區別在于生產商在所有消費者都選擇搭便車的某一時刻收益最低,這是由于實體零售商利用“試衣費”獲得了部分收益,而該部分收益并不屬于生產商。此外實體零售商還可以利用提高價格獲得另一部分收益,導致網絡零售商的價格也隨之增加,加劇了雙方的競爭,最終使得生產商的收益下降。
四、 結論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發現,當“試衣費”的收取額度在所有消費者的接受范圍內,即不會改變消費者原有的購買行為時,該收費模式能夠改善實體零售商的收益。但是當“試衣費”阻止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搭便車行為后,反而會有損實體零售商的收益。
這是由于當“試衣費”阻止了部分消費者在實體渠道的搭便車行為后,導致該部分消費者通過網絡渠道購買產品的效用下降,因此直銷渠道為了保障其收益,降低了其產品價格,進而實體渠道為了保障與直銷渠道的競爭優勢,同樣也降低了產品價格,但此時各渠道的銷量并沒有顯著變化,因此最終導致雙方的收益都大幅下降。現實中,實體零售商希望利用向“試衣族”,“抄碼族”收費的方式來保障自己的收益是較為困難的。盡管無論收取多少費用,都會優于不收取的情況,但該行為會加劇渠道間的競爭,導致生產商受到損失,并且導致供應鏈整體收益的下降。
本文的不足之處在于:(1)未考慮零售商提供信息性服務的成本;(2)未考慮零售商提供信息性服務的努力程度,因此假設了所有消費者獲得的服務質量都相同。今后可引入服務質量的因素,在上述兩方面深化研究。
參考文獻:
1. Carlton, W. Dennis, Chevalier, Judith A.Free riding and sales strategies for the Int- ernet.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2001,49(4):441-461.
2. Singley, Rodger B, Michael Williams.Free riding in retail stores: An investigation of its perceived prevalence and costs.Marketing Theory Practice,1995,3(2):64-74.
3. 曹磊,張子剛.供應鏈雙源渠道中基于信息的搭便車行為.情報雜志,2009,28(7):180-184.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服務型制造運行機理與運作管理新方法研究”(項目號:70932004)。
作者簡介:顧鋒,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宋昕帥,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生;張濤,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