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
產科急癥子宮切除36例臨床分析
彭麗
目的探討產科急癥子宮切除的臨床特點。方法對本院產科36例作急癥子宮切除患者做回顧性的分析。結果以上所選取36例產科子宮切除指征為產后大出血, 其中胎盤因素占首位。結論產科急癥切除子宮是挽救產婦生命的一項有效的措施, 減少剖宮產可以降低子宮切除的發生。
產科;急癥;子宮切除;臨床分析
產后出血是產科常見的嚴重并發癥, 目前仍居我國孕產婦死亡原因的首位[1]。產科子宮切除術是治療產科子宮出血、挽救產婦生命的有效的搶救手段[2]。陰道分娩導致子宮切除的發生率極低, 但現代社會隨著越來越多的孕產婦選擇剖宮產, 也導致了產后出血及子宮切除率的上升, 為了進一步研究探討導致孕產婦子宮切除的相關因素, 降低子宮切除的發生率,選擇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2007~2012年間在本院住院分娩產后出血行子宮切除術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 結果報告如下。
選擇2007年1月~2012年8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產婦總數為22067例, 剖宮產總數為9438例, 因各種原因行子宮切除術共36例, 其中剖宮產28例, 陰道分娩8例, 孕婦年齡21~43歲, 平均年齡34歲, 孕周36+1~39+4, 平均38周。其中高齡產婦(>35歲)8例, 有流產史29例, 初產婦22例, 經產婦14例, 妊娠次數達3次以上者12例, 瘢痕子宮8例,合并子宮肌瘤5例。
2.1發生率與死亡率 2007年1月~2012年8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產婦, 總數為22067例, 剖宮產總數為9438例, 陰道分娩12629例, 36例行子宮切除術, 占分娩總數0.16%, 其中陰道分娩子宮切除4例, 占陰道分娩總數0.0031%, 剖宮產子宮切除32例, 占分娩總數0.14%, 占剖宮產總數0.34%。
2.2手術指征分析 產科子宮切除手術指征及發生率如下:前置胎盤11例, 其發生率占34.37%, 產后宮縮乏力9例, 占28.12%, 胎盤早剝4例占12.5%, 胎盤植入3例占9.37%, 子宮破裂2例占6.25%, 羊水栓塞1例占3.12%, 軟產道撕裂傷1例占3.12%, 晚期產后出血1例占3.12%。
產科急癥子宮切除的發生率, 國外文獻報道0.027%~0.3%, 本組病例的發生率為0.16%, 與文獻報道一致, 剖宮產術后子宮切除率明顯高于陰道分娩, 前者是后者的11倍, 說明不同的分娩方式對于產后出血及子宮切除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數據顯示, 剖宮產的產婦在產后出血量及子宮切除率等方面均明顯高于陰道自然分娩的產婦, 經分析可能與下列情況有關:剖宮產容易導致產婦子宮內膜及肌層的損傷, 且易導致患者子宮內膜血管生長不全, 導致產婦的肌層膜較薄而出現胎盤植入的現象, 剖宮產還易導致產婦子宮蛻膜血管生長不全, 胎盤面積較大, 伸展到子宮下段, 而子宮瘢痕又會妨礙了胎盤的向上遷移與成長, 導致胎盤前置現象的出現,剖宮產的瘢痕極易導致產婦子宮破裂的發生, 上述因素加大了剖宮產產婦子宮切除的幾率。
該手術年齡的婦女均在生育期, 子宮切除術后可使患者喪失生育功能, 影響生活質量, 對于女性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患者行子宮切除術后, 將會對其生活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因此, 要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征, 提高手術質量, 加強術中止血, 提高切口縫合技術, 避免盲目縫合、止血劑縫合過緊造成血液循環障礙, 導致組織缺前置胎盤是造成產科急診子宮切除的主要手術指征, 尤其在伴有胎盤植入的情況下,更需要立即做子宮切除, 術前需要做好搶救準備, 當胎盤剝離面出血量較大, 出血速度過快, 局部縫扎及壓迫往往難以湊效, 當出血量達1500 ml時盡快結扎子宮血管, 如搶救無效,病情繼續加重, 應行子宮切除術。產后子宮收縮乏力是引起產后出血的常見原因, 多種因素都會對子宮收縮力產生影響,如前置胎盤、胎盤植入、合并子宮肌瘤等密切相關, 其他還有胎產次、多胎、羊水過多等, 一旦發現產婦出現宮縮乏力,應及時使用宮縮劑, 危及產婦生命時, 應果斷行子宮切除以挽救產婦生命。
要減少產科子宮切除的發生, 首先要防治嚴重并發癥,同時加強計劃生育宣傳, 做好計劃生育工作, 胎盤因素占子宮切除指征的首位原因, 胎盤植入與前置胎盤均與蛻膜組織發育不良有關, 而蛻膜組織發育不良往往與產婦多產、多次流產刮宮史、剖宮產及感染有關, 文獻報道人工流產后立即懷孕者, 前置胎盤發生率為4.6%, 自然流產者懷孕后為0.8%[3]。因此要積極宣傳避孕措施, 減少人流次數, 從而降低前置胎盤、胎盤植入的發生, 加強孕期保健, 治療妊娠期高血壓, 減少胎盤早剝, 從而降低產科子宮切除率。
[1]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0: 802.
[2] 樂杰.婦產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杜, 2004:298.
[3] 王德芬.產科子宮切除118例分析.中華婦產科雜志, 1991, 26(4):221.
473000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