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秀榮
(內蒙古準格爾旗中蒙醫院,010300)
耳郭假性囊腫為耳郭外側面局限性隆起,內有液體聚集形成囊樣隆起[1],是耳鼻喉科常見病,多發病。以往治療多采用穿刺抽液加壓包扎或石膏固定,以及微波激光及手術打孔等方法治療,但易復發,需反復治療,愈合時間較長,嚴重影響患者工作生活。我科自2008年以來,采用手術治療耳郭假性囊腫26例,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本組病例均為男性,年齡27~62歲,臨床表現為耳郭外側面部分或全部出現半球形的無痛性隆起,有張力,有波動感,范圍大小不一,個別患者有灼熱感及脹感或痛癢不適。本組病例病變位于耳甲腔10例,三角窩3例,跨區域13例。26例中5例術前曾行穿刺抽液治療后復發。
患者常規術前準備,取平臥頭側位,外耳道無菌棉球堵塞以防消毒液進入耳道造成感染,碘伏消毒,鋪無菌巾,2%利多卡因注射液10ml加腎上腺素4滴混勻后,做耳囊腫皮下浸潤麻醉,麻醉方法視假性囊腫大小和部位而定。本人通過囊腫周圍局部皮下注射獲得良好麻醉效果,無1例術中出現疼痛。因耳郭皮下組織少,每個注射點的藥量均不能過多,以免將正常的耳郭皮膚與軟骨分離,為方便起見,可用1ml注射器注射,注射時發現皮膚發白即可。用小圓刀選擇囊腫上下緣做縱弧形切口,原則上應盡量保持切口到囊腫最低位置以便引流,切穿囊腫前壁軟骨,吸凈囊液,分離囊腫前壁皮膚與軟骨并切除分離出軟骨,刮除后壁軟骨表面纖維膜,用慶大霉素生理鹽水清洗術腔,6-0縫線間斷縫合切口,最低處放置橡皮引流條以利滲出引流,用酒精棉條壓迫耳郭凹陷部位,上方覆蓋無菌紗布,繃帶加壓包扎,手術結束。
術后抗感染治療,隔日換藥,加壓包扎1周后拆除縫線。囑定期復診。
26例中一期愈合24例,2例有小的局限性隆起,拆除部分縫線放置引流條,換藥2次后愈合。術后無1例出現感染。
隨訪半年,均耳郭愈合平整,形狀正常,無局部皮膚粗糙增厚表現。
耳郭假性囊腫是發生于耳郭軟骨夾層的無菌性漿液性滲出病變,不是真性囊腫,其病因尚不明確,目前認為可能與耳郭局部受到外傷、凍傷、擠壓等機械性刺激引起局部微循環障礙,組織間出現反應性滲出有關。
本病治療方法較多,治療目的是刺激耳郭囊壁纖維化,防止液體再生,使囊壁粘連愈合,保持耳郭解剖形態,防止囊腫復發。少量積液者可行理療,穿刺抽液后注入曲安奈德加壓包扎固定,也有耳郭打孔引流治療,以上方法雖有療效,但易復發,需反復治療,療程長,多次對軟骨的創傷性操作發生化膿性軟骨膜炎的幾率增大,同時愈合后多遺留耳郭局部增厚,外觀恢復不理想等問題。本組26例采用切除囊壁前層軟骨治療方法,結果24例一次性愈合,占92.3%。術后隨訪6個月耳郭局部愈合平整,無粗糙及增厚現象。手術治療耳郭假性囊腫方法簡單,易于掌握,并發癥發生率低,療程短,能較好恢復耳郭形狀,不失為治療耳郭假性囊腫的一種較為理想的選擇,具有一定臨床應用價值。但值得注意的是:①切口方向:因囊腫多為圓形或橢圓形,切口方向盡量選擇縱形,方便引流。②壓迫:因耳郭形狀不規則,給術后加壓帶來一定困難,很多術后病人因壓迫不到位致囊腔再次滲出可能。本人經驗是把無菌酒精棉撕成小棉條,逐層加壓包扎,均勻的加壓,又能有效避免壓力過大所致的皮膚缺血壞死。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范,如果操作不嚴格,易引起化膿性軟骨膜炎,致耳郭畸形。
[1]黃選兆,汪吉寶.實用耳鼻咽喉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829-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