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績輝
摘 要:新課標下數學課堂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知識轉化的應用能力,在這種背景下,傳統教學模式會凸顯出一定的不足,為滿足教學目標的要求和學生的長遠發展,便要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一定的改革。
關鍵詞:課堂教學;教學理念;考試模式
一、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性
數學課堂教學是知識傳遞的一個過程,也是學生思維得到引導和啟發的重要環境。就七年級數學教學而言,是小學數學到初中數學的一個轉變過程,開始出現有理數、次方、立方等數學概念,并且開始出現一元一次方程及一些簡單的幾何圖形。學生初次接觸這些相對抽象的概念,也開始了解數學的枯燥性,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對于教學模式轉變的要求便成為一種必然。
二、傳統數學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
在傳統數學教學模式下,教師教學的內容以教材為基礎,結
合教案的內容進行適當的擴展,課堂上按照備課內容進行,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知識的掌握水平。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教學的任務是知識的傳遞、學生對于數學概念的理解及其在習題中的運用、學生考試成績的提高等等,而對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數學邏輯思維的培養和拓展及知識的轉換應用能力都有所忽略,這從某種程度上導致教學過程過于僵化,使學生失去對課堂教學的興趣。
三、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轉型
為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目標,便要對現有教學模式進行必要的轉型,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現:
1.課堂教學模式轉變要以教學思想轉變為前提
七年級數學作為初中教學的開端,教師教學方法、內容、課堂氣氛等都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直接的影響,而這也會對學生整個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七年級數學教學的重要性,結合教學大綱要求、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材內容的設置等進行深入的思考,將學生知識應用和轉化的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將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
2.教學模式的轉變需要教學內容的豐富和完善
以浙教版七年級數學教材為例,從教材目錄我們看到第一章為“從自然數到分數”,其中第二節便是有理數,對于“有理數”這一抽象概念的解釋,教師便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將數字與現實生活聯系,不斷豐富該概念的外延,使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能夠很好地轉化應用。而對于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教學,教師應該在學生理解未知數的基礎上進行講解,使學生理解方程中每一構成項的含義、方程式整體的意義等,以保證其在求解的過程中不會犯一些常識性的錯誤。對于數據和圖形一章的教學,除對于一些圖形的基礎認識外,還會有平行線引出的一些定理等內容,對于這種相對枯燥的理論知識,教師便要通過教學內容的完善來增強學生的理解和對知識的掌握。這種教學內容的豐富和完善是一種對現有教學內容的橫向擴展,也是理論與現實生活的有效結合,而這也會為學生知識的轉化提供一定的思維方向和基礎。
3.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要有教學方法的支持
在現代數學教學中,一些條件較好的學校已經實現了多媒體教學,這與傳統教學中教師在黑板板書有著一定的區別。在多媒體教學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對教學設備的充分運用使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原理和定理具體、生動。但是,從數學教學質量保證的角度講,便要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方法中的優勢相結合,實現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在課堂教學中,以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為例,教師可以以一種解題方法為切入點進行講解,在學生掌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共同探討其他解題思路和方法。這樣在講解的過程中實現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培養和鍛煉,也有效地實現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間的互動,從很大程度上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當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其知識的轉化應用作為教學的目標時,多種教學手段的探討和應用便成為一種需求。
4.教學模式的轉變需要考核模式的相應轉變
新課標下更加注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為實現這一目標便要轉變傳統對于教師教學以及學生學習的考核模式,實現教學過程連貫性的同時保證了教學的質量。課堂教學質量的保證還需要一定的考核措施,這種考核的實施和結果的認定必須能夠充分體現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對于教師的考核,可以從教學創新、教學內容的豐富及其課堂教學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而對于學生的考核,則要從課堂的表現、對于知識的掌握及其運用等方面綜合考慮。這種考核模式的完善,是對教學活動的一種檢驗,也是實現教學模式轉變的重要一環。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注重考試成績的傳統,將學生知識運用及其學習能力的提升作為考核的重點,能夠有效地促使教師對其教學理念、方法等進行相應的調整,從而推動整個教學模式的轉變。
參考文獻:
[1]王高敏.論數學課堂教學模式轉型[J].商情,2012(11).
[2]李祎.教學方式的轉型與走向[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8(2).
(作者單位 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