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麗

摘 要:伴隨著信息化的飛速發展,會計電算化專業不需要再去培養“使用ERP系統提供會計信息”的會計電算化終端環節的會計人才,應該去培養適合會計電算化系統工程其他環節的專門人才。本文基于河南省的實際,對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需求與會計電算化專業崗位能力進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討,在此基礎之上,提出了對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改建議。
關鍵詞:河南;會計電算化;人才需求研究
一、背景分析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計算機已在我國各行各業各部門得到普遍應用,會計行業也不例外,會計信息化成為大勢所趨,會計人員掌握會計信息化技能已經成為從事本專業工作的必備條件之一。特別是隨著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的推廣應用,整個社會對會計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數量在逐年加大,需求質量在逐年提高。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將信息化作為“經濟健康發展”的一個具體目標,并提出“工業化基本實現,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這對信息化發展而言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信息化工作有了明確的發展方向和具體的努力目標。
高職高專院校作為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場所,怎樣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找準自己的定位,尋求正確的發展方向,探索人才培養的途徑,進而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這個問題顯得尤為重要。與此同時,這也對高職高專的會計教育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會計電算化專業應該怎樣建設和改革才能更好地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會計信息化人才,這個問題也值得我們重新探討。
二、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需求狀況分析
經濟越發展,越需要向社會提供真實、準確的經濟信息,會計作為經濟信息的載體必將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特別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規范以及各項新的會計制度的出臺,會計類相關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也會越來越好。尤其是理論知識扎實、實踐操作能力較強的基層會計從業人員,更加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并且,會計師事務所、稅務代理等社會經濟類中介機構不斷發展壯大,會計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量逐漸增加,更需要補充大量的高級會計人才和理論知識扎實、實踐操作能力強的基層會計從業人員。
(一)河南省會計從業人員現狀
根據教育部16號文件精神,職業教育要服務地方經濟,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為了了解河南省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為了使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標準具有更廣泛的實用性,符合更廣大的經濟發展要求,我們深入河南省內有關行業主管部門、企業、院校,進行了多維度的調研。在調研過程中,我們主要采用了企業訪談、專家訪談、網上學生訪談、問卷調查、查閱資料相結合的調查方法。
通過調研,我們得出以下結論:大部分企事業單位,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從事基層會計工作的人員基本素質不高,其中有接近半數的從業人員是專科及以下學歷,這些人員的知識更新速度較慢,無法及時適應經濟形勢變化對會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此外,專科以上學歷的從業人員中,有不少人員是通過在崗培訓或者繼續教育獲得的學歷或學位證書。從業人員整體的文化水平、專業素質和技能都亟待提高。此外,中、高層次會計人才的需求較大,特別是高層次會計人才稀缺。總之,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我們在需要補充中高端會計專業人才的同時,更需要在現有基礎之上,補充和培養一批計算機操作能力強、知識更新快、精強能干的專科層次的會計人員。
(二)新增的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需求分析
根據河南省當前現有的企事業單位總數來推測大專層次的會計電算化人才新增需求,保守估計也有九千人以上。此外,每年大約有超過兩萬的人員參加財政局舉辦的各種會計類考試,這些都體現出了社會對會計人員的大量需求,尤其是對中高層次會計人員的需求不斷增加。
本次調研結果顯示:目前,河南省65%的企業已經實現企業信息化,18%的企業擬進行信息化的升級,正在向ERP系統發展。信息化的快速發展直接導致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需求呈現以下發展趨勢:一是在網絡環境下工作;二是完全脫離手工賬;三是與企業系統相整合;四是從單一的會計核算轉向管理電算化、決策電算化發展。可見,在新的經濟增長模式和行業結構的背景下,會計人員不僅要掌握傳統的手工會計工作方式,還要了解現代計算機技術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以前只會記賬的簿記員和低級會計人員的需求量逐漸減少,那些既熟悉會計電算化的操作又掌握電腦技術的較高級的會計人員的需求量大幅提高。
三、會計電算化專業崗位能力分析
經過充分的調研和論證,我們提出了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的就業方向:面向在生產、服務第一線從事會計電算化系統應用工作(即出納、會計、財務管理等傳統工作)、電算化管理與維護工作;也可面向生產信息軟件企業及其合作伙伴單位,從事會計電算化軟件顧問營銷、實施及維護工作。
表1 面向會計信息系統的會計電算化專業崗位群分析
類型 崗位群 工作職責 具體崗位
主要就業崗位 會計電算化核算崗 利用財務軟件和其他IT工具,完成會計核算、賬務處理、報表編制、財務分析等工作 會計、出納、會計軟件財務或業務操作員
會計電算化維護崗 負責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管理、數據備份、數據安全、系統硬件和軟件故障處理 電算化系統管理員、電算化維護工程師
會計電算化實施崗 負責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安裝調試,系統初始化設置,指導操作員規范操作 系統實施工程師
相關就業崗位 其他 負責網絡的應用與維護、辦公自動化的應用 信息中心管理人員、辦公室人員
四、對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建議
(一)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向的調整
隨著產業的發展,會計電算化專業職業方向的拓展要隨之新增一些會計信息系統的維護崗、數據挖掘、處理與管理崗、ERP實施崗等。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定位是培養既熟悉會計軟件開發又熟悉會計基礎知識的人才,其就業方向應該是會計核算、會計軟件維護、會計軟件營銷、會計軟件實施等。我們要面向企業信息化的整個產業鏈培養會計電算化人才。
(二)改進和完善現有課程體系設置
根據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需求的調研情況來看,會計電算化專業必須突破傳統的“學科型”課程模式,對課程體系進行優化,壓縮理論課時,增加實踐課時,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構建基于企業會計電算化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應由理論體系與實踐體系組成,實踐課時要占總課時的50%以上。要改變傳統的“學科本位”課程觀,樹立“能力本位”課程觀,將傳統的按學科劃分的課程體系,調整為按職業崗位群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構建模塊化的課程體系。新的教學課程體系應符合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要求做到課程整合、學習目的具有針對性、學習內容具有融合性、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
(三)教學內容要突出職業技能的培養
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內容要突出基礎理論知識應用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專業課教學要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圍繞信息化崗位工作內容來設計教學內容。開發基于關鍵崗位的理實一體化課程,完善實訓體系。充分利用實訓條件,將技能訓練融入課堂教學,讓學生直接在課堂上學到今后就業所必須的操作技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并且在此基礎上,將每個學期開設的實訓課程與信息化企業崗位角色全景體驗教學平臺對應的角色相結合進行虛擬化的操作。教學活動安排在實習場地或仿真實訓教室進行,理論講授與實際操作同步進行。
(四)改革現有的教學方法與評價體系
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應采用“教、學、做”一體的情境教學方法,教學方式改革推行個性化教學,做到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個性發展能力,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中能夠結合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教學模式,在虛擬的商業環境中,以學生操作為主,老師指導為輔,根據學習進程先設計工作任務,引導學生實現任務目標,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方法改革推行“現場教學”、“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探究式教學”、“情景教學”等教學方法,將“教、學、做”融為一體,師生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此外,應建立重視過程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建議采用過程考核和目標考核相結合的評價方法,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大力培養“雙師”型實踐教師隊伍
會計電算化專業的許多課程,是整合后的課程,需要同時具備會計專業知識和信息化專業知識,這對師資隊伍的要求很高。要積極支持和鼓勵在職教師采取各種渠道進行專業進修和學歷層次的提高,及時更新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要提供執業資格考試幫助和制定獎勵措施,鼓勵教師取得會計職稱證書,鼓勵教師走進企業,到企業兼職,通過參加實踐來實現“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梁美儀.會計電算化分崗位實習模式探討——以東莞理工學院為例[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01)
[2]胡小燕.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分崗位實訓方法探究[J].鄂州大學學報.2012(04)
[3]李建軍.論ERP環境下的《會計電算化》專業調查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