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墨浪 (洛陽文化藝術學校 河南洛陽 471000 )
淺談戲曲藝術把子功
郭墨浪 (洛陽文化藝術學校 河南洛陽 471000 )
戲曲藝術把子功,指凡用兵器對打或獨舞的稱把子功,是一門涵蓋寬廣、豐富多彩、程式規范、精湛巧妙的功課。數千年來,經過無數藝術前輩的努力和創作,積累下大量的武打套路,是戲曲藝術的寶貴財富。它是把武術套路的招數與戲曲表演巧妙的結合起來,逐步形成了中國戲曲特有的舞臺藝術。因此,掌握戲曲藝術把子功,對戲曲演員將戲曲藝術傳承創新,發揚光大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戲曲;藝術;把子功;需要
掌握把子功對任何戲曲演員都十分重要的。所謂掌握把子功,實際上就是掌握戲曲表演藝術上的全部表演能力和表演手段。勤學苦練把子功,一方面能使學員掌握和積累塑造舞臺形象所必須的基本功夫,同時改變著演員自身的形體素質,把學員從一個普通的人造就成為合格的戲曲演員。
戲曲藝術是綜合性的舞臺藝術,這是因為,戲曲以歌舞為主,由古代儺戲歌舞、宮廷歌舞、民間百戲、逐步融匯、銜接、提高、發展而來的,它曾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從初級到高級,從粗糙到精美的發展過程。這個發展過程,實際上是以歌舞為主的發展過程。說明了戲曲藝術是在繼承古代歌舞遺風,一步步傳遞發展下來,是在遠古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這個需要傳遞發展的基礎,應該說就是戲曲演員的歌舞基本功。戲曲藝術的歌舞基本功,就是戲曲演員的聲腔藝術和形體表演,其中包括把子功。這也就是說,一個人從不會演戲,到能夠演戲,再到擅于演戲,直到獨創戲曲藝術流派,就是一個學習繼承基本功,發展提高基本功的過程,沒有這個過程,就沒有戲曲藝術的前進和發展。所以說,掌握把子功是戲曲藝術發展的規律需要。戲曲演員如果不練好把子功,就無法完成為展示戲劇情節,塑造特定人物而設計的程式動作,高難動作,特技動作,也無法去進行生動、準確、動人的武打表演,也就無法去繼承、發展、振興祖國的戲曲藝術事業。
戲曲藝術是一門綜合性藝術。無論是燈光音響也罷,色彩布置也罷,擬音效果也罷,特設機關也罷,而諸多綜合因素的主要因素,應當還是演員的聲腔藝術和形體表演藝術,能不能完成為展示戲劇情節,塑造特定人物形象而設計的程式動作,高難度動作和特技動作,關鍵還在于把子功練得如何。
戲曲藝術把子功,“把子”即刀槍把子,是戲曲演出中武器道具的統稱。所謂“打把子”,即舞臺演出中的刀砍槍扎、劍刺、棍掃和二人對打,單人揮舞以及眾人持械對打等武打和舞蹈動作,常用的套路有“拳五套”“大快槍”“小快槍”“單刀槍”“雙刀槍”“大刀槍”“雙刀劍”等,而“把子功”則是訓練戲曲演員武打技術的基本功。把子功訓練是戲曲演員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它是最能鑒別一個演員的技藝高低,功夫深淺的主要標志。尤其是武生、刀馬旦、武凈、武丑等行當更為重要,因此,對把子功的訓練更要嚴格。所以說,掌握把子功是戲曲藝術自身特性的需要。打把子多是表現戰場拼殺,殺敵格斗或比武較量的情節,要求戲曲演員打的有感情,有節奏,有章法;講究嚴、連、狠、準,所謂“一套把子,萬千性格”,就是這個道理。“嚴”是指雙方配合默契,絲絲入扣,得心應手;“連”就是要連貫,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斷,意斷神連;“狠”是指情緒炙烈,如臨實戰,表現了強烈的戰斗氣氛;“準”是說腳下步位準確,手里準確,動作判斷準確。然而,打把子對每一個戲曲演員來講,并不是玩弄技巧,而是要從劇情人物出發,為刻畫人物性格,塑造藝術形象服務。
通過對這些把子功的繼承學習,熟練掌握,有機組合,巧妙運用,不僅能發揮各自的表現功能,而且還能展現藝術的特性,真實的再現戲劇情節,更加完美地塑造人物的形象,增強戲曲藝術感染力,我們的戲曲藝術前輩為繼承提高,發展戲曲藝術,都是從刻苦學習基本功開始的。人稱“活武松”的著名表演藝術家蓋叫天,把其練習基本功概括為;“苦、勤、學、想”四個字,我認為,這“苦”即指拼搏精神;“勤”則是事業第一,不二法門;“學”是孜孜以求,繼承傳統;“想”是融會貫通,探索創新,正是有了這部心血汗水換來的真經,才有其十分了得的精湛技藝。
21世紀的今天,隨著高科技信息時代的到來,隨著各種藝術形式的激烈競爭,當代觀眾欣賞戲曲的層面越來越小,這一突出的時代現象,要求戲曲必須根據時代的需求,去審視自身,去了解廣大戲曲觀眾的審美心理和情趣,在繼承的基礎上,去粗取精,大膽吸取其他姊妹藝術的長處,融進現代化科技的表現方法,培養廣大戲曲觀眾實際需要的新型戲曲人才,繼承前人創新精神,方能使戲曲事業繁榮昌盛。因此,要繁榮戲曲就要發揮戲曲的優勢,增強精品意識,實施精品戰略,首先,劇目建設要多樣化,堅持傳統戲,新編歷史劇,現代戲“三并舉”方針,要求主創人員在認真和繼承優秀傳統劇目表演技巧及塑造人物的方面,創作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劇目,只有這樣,精品才能贏得觀眾,戲曲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發揮自身的優勢,找到發展和繁榮之路。其次,演出團體的當務之急,是要努力培養一批優秀的編劇,導演,音樂 ,舞美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總而言之,無論戲曲藝術發展的需要,藝術自身特性的需要,還是廣大戲曲觀眾的需要,都要求我們戲曲藝術工作者要與時俱進,牢記不忘歷史使命,以一種強烈的藝術責任感,努力創造、勇于創新,在學習文化和文藝理論知識同時,要加強把子功的練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業務素質,為戲曲事業繁榮和昌盛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我們應當相信,戲曲這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藝術瑰寶,在陽光燦爛的今天,經過精雕細刻,必將日臻完美,放射出更加耀目的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