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治 (安慶廣播電視臺 安徽安慶 246000)
試論如何做好播音主持人的工作
丁 治 (安慶廣播電視臺 安徽安慶 246000)
播音員主持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向受眾傳遞不同的信息和內容,是雙方之間交流溝通的橋梁。在平時的電視節目中,我們可以發現不同的播音主持人有著不同的播音風格,有的神采飛揚,有的和藹親切,有的冷若冰霜。那么,作為一名播音員主持人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去吸引受眾,如何提高雙方之間的情感交流與信息傳遞效果呢?本文筆者就從實踐經驗出發,分析了一些優秀播音員主持人的成功的經驗教訓,并就如何作何播音主持人的工作提出了自己幾點看法和建議。
播音主持;目的;受眾
沒有受眾,信息傳播也就失去了其本來的意義。在信息傳播過程中,播音員主持人是傳播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性因素。一名播音員或是主持人,如果沒有掌握相關的技巧,播音主持風格得不到受眾的認可,那么這就會阻礙信息的傳播,所以,抓住受眾,得到受眾的認可,和受眾之間產生積極的交流互動和情感共鳴,則是做好播音主持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簡要論述了如何才能做好播音主持人的工作。
我們說聲音語言和手勢語言都是受大腦支配的,尤其是主持人在主持節目時要配合使用手勢語言。在這一過程中,語速是一個必須要考慮的因素,聲音語言的主要的問題在于速度和表述點,其中最重要的是速度問題,因為語速直接影響稿件的進度,而手勢動作又是配合聲音語言使用的,起到對稿件中心或重點提示的輔助作用,所以要想使用好手勢語言,語速必須要調整。那么有人會問,語速調整是否是一個簡單的放慢調整呢?這種理解是有偏差的,不能說是全錯的,因為這里我們不僅僅要追求速度的放緩,還要追求播音有節奏感。也就是說,我們需要讓一條有手勢語言輔助的新聞播音是有節奏的,需要慢、中、塊三種速度都有的,或者可以這么說,需要讓主持人多流露一些真我的播音風格去處理稿件。比如改版后的《東方時空》欄目,設計了主持人站著主持節目,此時身后的大屏幕是現實事件的提綱,主持人與后面的大屏幕之間存在一種播出與輔助播出的關系,所以需要主持人隨時把握好做手勢動作的機會,與后面的那個大屏幕形成一種輔助關系,而不是簡單的站在那,轉身指一下大屏幕那么簡單的使用關系。而體現這種輔助與被輔助關系的核心點就在于主持人本身的聲音語言。
可以說無論任何一種播音方式都是有節奏感的,只不過有的不明顯,比如時政新聞的播音需要突出領導人的職務和姓名等因素,這里就存在著慢與快的結合,其實就是一種節奏感的體現,總之要讓受眾聽出一條新聞的中心點和中心在那里,而不是簡單的漫灌似的傳遞行為。正因為如此,有手勢語言輔助的新聞播音更需要突出節奏感,特別是手勢語言使用時的節奏控制,另外手勢動作需要簡單、易懂、不反復,如果手勢語言反復出現并且且表達意思不明確,會給受眾帶來反感從而成為新聞播音傳播中的干擾語言,這樣就使得手勢語言所起到的輔助作用不復存在
無論是播音員還是主持人在做節目之前首先要弄清楚自己做這個節目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在這檔節目中需要以何種方式來主持。如果播音員主持人的目的不明確,那么傳播的信息也就會帶有模糊感和不明確感,受眾就會摸不到頭腦,信息傳播的功能和作用也就沒有得到較好的發揮。在現實的播音主持實踐中,一些主持人在拿到稿子之后首先就對稿子的停頓之處和重音處進行了強調和標記,全部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在了播音主持技巧方面而忽略了其最初的目的,沒有去考慮“為什么要播、采用怎樣的心態播、帶著什么樣的愿望播”等問題。只有目的明確了,才能談吐自然,表達流暢,親近可人,也才能提高受眾對信息的接受能力。目的是很重要的,所以當播音員主持人做節目之前首先要明確該節目的播出目的,在這個具體的目的的引導之下創作出適合交流和反饋的環境氛圍,從而使自己處于一種清醒和主動的狀態之下。總之,播音員或是主持人是在用腦播音,是充滿主觀能動性的,而不是用嘴用聲音的機械的播音。
中國人歷來講求“知己知彼”,播音主持也不例外,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所要針對的受眾,不然就會導致“目中無人”現象的出現。那么,如何才能明確傳播對象呢?具體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在進行播音主持的時候,播音員主持人要根據所負責欄目的性質來設想具體的對象,根據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不同職業的收看群體來分析不同受眾的品味和信息傳播需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確定符合每一個層次受眾需求的播音主持方式。不可否認,不是所有的節目都會有明確的受眾群,有的是交叉的、有的是籠統的、還有的甚至是難以界定的,這時候,可以從播出的目的入手,再設定一個或幾個熟悉的具體的人在你的腦海中再現作為對象,真誠地和他們建立交流。切忌面面俱到和基調不定的播音主持,否則會使人覺得虛假做作,不愿和你交流。播音員主持人不是演員,不是在表演,你是真實的,受眾是真實的,你播音主持的內容是真實的,真實永遠是你播音主持的生命。
媒體節目的設置要與之配合,我們主持播音的風格、氣氛也要彼此相融。如早間的新聞是在一天的開始,給人以清新、振奮、熱情之感;如果是午間小憩,觀眾常在飯桌旁,播音就應該突出明快、輕松、親切之感;晚間的新聞聯播是在受眾結束一天的工作,心定神閑,想詳細了解國事,天下事的時段,新聞播音就應該莊重大氣,充分體現傳媒服務、引導和輿論監督的社會功能。另外,我們發現深夜的廣播節目往往是各地電臺最歡迎的節目,多有資深專業人士擔任主持人。因為夜深人靜時也正是人們反思、追憶和剖解人生的時刻,資深播音員主持人由于他們的知名度,在受眾中享有較高的聲望,使他們具備了一定的人格魅力。他們與受眾一對一的真誠交流,在交流中雙方建立一種朋友般的信任,這種敞開心扉的交談又與夜晚的靜謐深沉相和諧。
總之,生活在信息的時代,播音主持人的工作與我們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因此,播音主持人要做好本職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播音主持技巧與能力,盡最大可能的為社會大眾服務,從而實現自己的自身價值。
[1]陳京生.電視播音與主持[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
[2]應天常.節目主持人角色沖突[J].現代傳播,2002(8).
[3]熊健梅.節目主持人個性討論[J].電視研究,2002(6).
[4]張頌.中國播音學[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
[5]孫倚娜.話語分析?電視談話節目?口語教學[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年10期.
[6]楊遠.信息社會化背景下中國電視國際頻道的發展[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7]許志江.西方電視話語霸權下中國國際形象的塑造[J].株洲工學院學報,2005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