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雅輝
摘 要:教學過程是一個以心理活動為基礎的情感過程和認知過程的統一,積極的心理狀態可以促進語文教學順利進行,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語文教學;實踐運用
美國教育家布魯姆曾經說:“教育者的基本態度是選擇適合兒童的教育,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兒童?!边@句話告訴我們,教育要“以人為本”。《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要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規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睘榱藢崿F這個目標,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尋求有助于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途徑。
美國心理學界興起一個新的研究領域——積極心理學,它與傳統的心理學不同,把培育人的積極品質作為研究本身的目標,力求使人與社會和睦相處,對人和社會的和諧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積極心理學的思想滲透到教育領域,強調教育要創造一種積極的教學環境,讓學生的主動性、熱情、勇氣、堅強、思考能力等得以發揮,充分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這與新課程的理念不謀而合。本文將結合語文教學實踐來談談語文教學與積極心理學的相互作用。
一、運用積極心理學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積極心理學可以促進課堂教學,正確而積極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動機、愉快的情緒、高度的注意力和適度的心理緊張程度對語文教學的有效實施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1.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營造學習氛圍
班級文化是一種教育文化,它對學生的教育不是知識傳授,不是道德說教,不是行政命令,它滲透于一切活動之中,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具有引導、平衡、充實和提高的作用,對學生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作為一個班集體學習和受教育的基地——教室,我在班級設立“每日一句”專欄,安排學生每天寫一句名言,例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等,這樣不僅積累了語文素材,也為學生的發展進步指明了方向。我還在班級設立“讀書角”,在學習園地張貼優秀習作,開辟“書香”專刊黑板報,引導學生多讀書。在此氛圍影響下,有學生從家里拿來了橫幅,張掛在教室的墻上,內容分別是“道雖遠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由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這一舉動不僅給班級增添了濃濃的書香氣息,而且激勵著學生不斷進取,健康地成長,使學生更加積極、輕松、熱情地投入學習生活中。
2.運用多媒體技術吸引學生注意
多媒體技術能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在語文課堂中,使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能使知識多層次、多角度、直觀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既活躍課堂氣氛,又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如,在教學《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首詩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句,我利用多媒體展示畫面,配上動聽的音樂,讓學生聆聽老師范讀,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然后讓學生描述自己看到的美景。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生對這一詠雪名句有了深刻的感受??梢?,多媒體技術可以幫助教師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注重導入語的設計,激發學習興趣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在課前精心設計導入語,能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激發其學習的興趣,一上課就把學生的心緊緊拴住,使其懷著新的期待投入到學習新課題、新內容中去,為上好課打下基礎。導入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故事導入、情境導入、資料導入等,在教學周敦頤的《陋室銘》時,我給學生講了“被氣出來的《陋室銘》”的故事。周敦頤被勢利的縣太爺一再逼迫搬遷的遭遇使學生氣憤不已,周敦頤坦蕩樂觀的胸襟更令大家佩服。在一片感嘆聲中,我說:“一千多年過去了,那個縣令的尸骨早已化為塵土,但《陋室銘》卻成為千古流傳的名篇,永垂不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陋室銘》?!痹捨凑f完,聽到一片窸窸窣窣的聲音,許多學生已經迫不及待地翻開課本讀了起來。
二、采用積極的言行促進語文教學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陽光、熱情、積極向上的老師必然能給予學生強烈的感染力和影響。因此,教師要研究積極心理學,培養自己的積極心理品質,并將之運用于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
1.教師要發揮創造性,提高教學效率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苯逃谂囵B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新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必須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教師要發揮創造力,善于創設和諧、寬松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敢疑、善疑;要勇于結合地區、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已審定使用的教科書做出相應的“裁剪”,使教科書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培養興趣、激發智慧的作用;要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假設,發表獨特的見解,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和另辟蹊徑;要盡量少用一些扼殺學生個性的“標準答案”來約束學生思維。如,在教學《藤野先生》這篇散文時,我發現文章涉及的內容很多,思想感情深刻豐富,語言生動。既反映了魯迅先生人生中的重大轉變,又刻畫了一位對他有著重要意義的老師形象,如果按照傳統的上課方式,花上三四節課的時間也不見得能把這篇美文分析清楚。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愛國情感自然而然地為學生捕捉,同時他們還學習了人物描寫的手法,可以說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不僅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鍛煉,創造力得到了發展,而且教學效率也大大地提高了。
2.運用積極的語言,誘發學習動因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心靈是敏感的,它是為著接受好的東西而敞開著的。”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行為中,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語和行為。因為有時一句有失分寸的批評,甚至只是不恰當的一個詞,都會給學生造成心靈上極大的傷害。反之,如果我們能用積極的語言給學生以肯定和鼓勵,那么必定能誘發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因,促使他們進一步認識自己的潛能,增強學習的
信心。
首先,要善于鼓勵學生。俗話說:“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適時而適當的鼓勵能恰到好處地推動學生的進步。在教學實踐中,我常常采用“鼓勵+希望”的做法,效果頗佳。如“你的思路清晰,答題正確,如果能夠把語言表達得更流利生動就更好了!”“你的回答真棒,希望今后經常舉手,踴躍發言。”“你很聰明,思維敏捷,如果再細心點,克服馬虎的毛病,一定會更出色的。”學生從老師的這種評價中既看到了自己的閃光點,也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而且感受到了老師對自己的熱忱關注和真誠的期盼,從而對學習活動充滿信心。
其次,要講究策略。鼓勵學生,并不是總把這些話放在嘴上。實踐表明,無節制的表揚,會滋長學生的驕傲情緒,走向另一個極端。就好比一個人很喜歡吃某種食物,但要他每天每頓飯都吃,也會很快厭煩的。積極心理學認為,間斷性地享受幸??梢栽鲞M幸福感。還是拿剛才的例子來說,倘若隔幾天才能吃到喜歡的食物,就還是會覺得很好吃的。相同的道理,間斷性的表揚更有助于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習。
三、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語文教學在人格塑造方面有著其他學科教育不可替代的優勢,它能夠融知識教育、能力訓練、道德培養、情操陶冶于一體,使學生既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又受到情與理的熏陶,從而塑造積極的心理品質。
1.在課堂教學中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
(1)發揚語文的思想教育功能,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語文教材中有相當一部分課文本身具有強烈的思想性、教育性,是其他教材所無法替代、比擬的。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動性,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達到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目的。
《岳陽樓記》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讓學生明白了要有豁達的胸襟;《過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義凜然,為國捐軀的精神令人佩服;《最后一課》喚醒了學生學好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情……在語文課堂上,文學作品反映的積極的思想內涵能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培養正直、勇敢、上進等積極心理品質。
(2)剖析文本的人物形象,培養學生正確的自我意識
正確的自我意識就是對自己恰如其分的評價,充滿自信,揚長避短,有效調節自己的行為。在語文教學中,對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過程,就是讓學生分辨善惡、美丑的過程,從人物的命運中去感悟人生要義。《送東陽馬生序》中宋濂以“缊袍敝衣”處在一群紈绔子弟之間,卻“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讓學生懂得了精神富足才是最重要的;在和宋濂的求學經歷相對比后,有學生發出了“我們真幸福,要珍惜現在的生活”的感慨。由此可見,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給了學生以啟迪,他們學會了悅納自我,自尊自愛,獨立自強,從而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人格。
2.在閱讀訓練中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
語文學習是一項艱苦的工作,學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有的學生雖然把文章讀了,在答題時卻不知從何下手,總覺得自己寫得不對,等著老師講,這是學生缺乏自信的表現,這些不良品質在學困生的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因此,我們在平時的閱讀訓練中應該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完成練習,鼓勵他們開動腦筋,獨立思考,贊許學生的答案,將閱讀的方法傳授給學生。通過這樣的訓練,磨煉學生的意志力,樹立學習的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和積極心理學之間能夠互相促進,只要我們將二者有效地結合起來,并使之產生作用力,必定能實現良性循環,到那時候素質教育將不再是一句口號。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