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東
摘 要:新課程要求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倡導在新課程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自主實踐、自主探索,倡導學生去發現和解決問題。
關鍵詞:數學課堂;自主性;探究
學生的自主性是指在教師精心設計、創造的氛圍或情境之中,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學生個體獨立地發現問題,抓住問題的實質,從不同的角度,遵循不同的思維方式,努力探求多種求解問題的方式和方法。多年教學過程中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一、創設數學課堂情境,創建和諧師生的關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數學課堂情境是為了營造學生喜愛的教學氛圍。數學課堂情境是讓學生的活動有機地注入學科知識的學習之中。數學課堂情境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軸對稱”這節課時,可以給學生展示現實生活中的建筑、橋梁、車輛、服裝、玩具、日常用品等各種各樣美麗的軸對稱實物圖形,讓學生感受數學美,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二、創設積極參與學習的空間
教師要創造真正意識上的讓學生參與嘗試的機會。如教學“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時,有的教師習慣于先讓學生沿著對稱軸對折,量一量,得出結論;這種教學表面上看似乎全體參與,全體動手,實質上是讓學生按教師設計好的步子一步一步地走到終點的。這種流于表面的淺層參與,難以激發學生的自主參與熱情。如果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用什么辦法找出等腰三角形邊、角特點關系,就給全體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他們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結論的。
三、構造全體參與的教學設計
要樹立全體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每一個問題,做到不問無用或無效的問題,并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材料。比如,在教學“概率計算”這一課時,可以這樣設計:上課老師說:“老師親戚想承包一個有魚的水庫,甲方根據水庫現有的魚和老師親戚要了5萬元承包費,怎么知道合不合算呢?請同學們討論幫忙。”一會兒有的學生說:“放水稱魚。”學生有的面面相覷,有的苦笑搖頭,有的大笑,學生中一下出現了激烈的爭論,老師又問:“稱魚這個想法很好,該怎么實現呢?”學生大聲說:“調查。”老師又問:“怎么調查呢?”學生有的舉手說:“想法知道魚數和平均重量。”時機已到,老師說:“怎樣知道魚數和平均重量呢?”學生大聲說:“概率。”老師說:“對,我們如果派人用釣魚的方法收集水庫的魚數用概率說話。”教師展示釣魚有關數據讓學生討論求結果,學習的氣氛達到了高嘲!
四、加強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合作中表現自主學習
在數學教學中,加強討論、合作交流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學習“數據的收集”這一節課上,調查全班學生視力,若采用小組合作法,則不僅可以節約時間,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在投票、唱票整理數據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自己動手參與,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了解別人的思想方法,有利于及時表達自己的看法,使大家的想法更正確具體,更具有說服力,學生對自己的想法也更有自信心,活動中學生人人參與、人人感受學習過程中的快樂,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五、精心設計問題和練習讓學生能夠表現自己
精心設計問題和練習要照顧到全體學生,能讓全體學生動手、動腦、動口,設計的問題和練習能讓全體學生參與和思考,如果設計的問題和練習是單一的練習和問題,只會讓學生掌握一些簡單呆板的知識,根本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但不進行練習,學習的知識又得不到鞏固。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對練習的設計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培養學生的自信與創新能力。比如,在復習“解不等式”時,設計對比題“解4x=2x-5與4x>2x-5”,兩道題就把所學的知識進行了對比整合。又由于答案相似,因此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理解,都能表現自己,并由此找出了一些學習規律,這無疑是新突破。
綜上所述,學生自主學習是讓學生能夠參與確定對自己有意義學習目標的提出,積極參與提出各種的思考和學習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學習過程中有內在動力的支持,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多給學生提供些直觀教學活動,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從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心理來看,跟自己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生動有趣的,以及理解和掌握起來比較容易的知識越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促成學生積極有效的自主參與。
參考文獻:
歐陽芬,黃小花.創新與發展[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2.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