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茹
“嘉鴻(化名),你為什么喜歡上美術課?”我問。
“因為能畫畫。”他揚起小臉回答我。
“除了畫畫,你還喜歡什么?”
“剪團花!”
“哦!”
……
這是我與嘉鴻的一段對話。
嘉鴻是個頑皮的孩子,缺少自控能力,脾氣暴躁,班主任老師逐漸發現他有一點讀寫障礙,不會認字和寫字,不能靜下以來上
課,語、數、英三科平時測試成績基本都不合格,有時候他甚至連書都不愿意看。但美術課,特別是美術的剪紙課,他能安靜地上完整節美術課。
事情可要從一節剪紙說起……
本學期我接受了一個公開課的任務,內容是三年級的“剪團花,巧裝飾”,我選上了嘉鴻所在的班上這節課,了解這個班的老師好心地提醒我:你不怕嘉鴻搗亂呀?我當時真有點擔心。為了上好這節課,我提前給孩子作了動員:老師挑選這班上美術公開課,是因為同學們喜歡美術,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很強,回答問題也夠大聲。學生非常興奮,榮譽感一下子來了。接著,我讓孩子們預習動手剪一下,過程中,大部分的孩子對團花的中心點把握不準,有的還剪斷了。于是,我教孩子們找中點,找邊線,以及剪紙的規范性。“梁老師,我剪斷了,為什么呢?”嘉鴻拿著剪斷的彩色紙來我面前,眨巴著大眼睛,哀求著對我說。這孩子的好學心一下子把我抓住了,我心頭一熱:我不怕你搗亂了,我可以不讓你搗亂了。“好,老師來慢慢教你。”我很耐心,手把手地教他如何折紙,如何找中點,如何剪,我親切在告訴他:在剪的過程中一定要平心靜氣的,靜下心來,要不就容易剪斷,甚至剪刀還容易弄傷手。記得當時他特別專心,當我的手握著他的手時,平日動彈得像彈簧似的他出奇的安靜?!袄蠋煟夷芗舫鰜砹?,你看!”經過了幾次的失敗,嘉鴻終于成功地剪出了一個完整的團花了,我抓住這機會認真地對他說:“嘉鴻,你是個聰明的孩子,只要你用心學,一學就會了。明天的公開課,請你也像今天一樣,用心聽,用心學,靜下心來創作,你一定行的!”他點點頭,算是答應了我,臉上流露出難得一見的靦腆。
正式上課的時候,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嘉鴻在課堂上舉手回答問題的次數很多,顯得非常積極。我熱情地邀請他發言,他回答不僅正確,聲音還清脆響亮,這證實了在這一節課中,他的思路是跟著老師走的,沒有“跑開”也沒有“游魂”。動手創作剪紙時,嘉鴻很安靜地剪出了他心目中的團花。也許是在預習上,得到了成功感,嘉鴻的剪紙完成得非常好,雖說還有很多改進的地方,但對他來說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在課的最后,我特意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了嘉鴻的作品,對他在課堂上的進步表現給了表揚,全班同學也給予了熱情的掌聲。課上得非常順利,得到了聽課老師的高度評價。
“肯定”與“成功感”對一個頑皮孩子來說有著何等重要的激勵因素。“動手剪紙”能讓這個孩子安靜下來,其重要原因就是他在這里找到了存在的價值,強大的滿足感驅使他繼續學下去,老師對他的關注和及時鼓勵是最好的強心針。
剪紙的趣味性是緊緊吸引他的重要因素。一張紙、一把剪刀,剪出點與線,巧妙地組合成一個團花,而每一次剪出的團花都不一樣,這也是剪團花的美妙之處,也是孩子們喜歡剪團花的原因之一。
剪紙的特殊性讓他安靜下來。使用剪刀剪紙的時候要求很小心,一不留神會剪斷整張團花,還有可能傷到手,因此,需要剪紙的人集中精神,專心工作,這也是剪紙為什么能使人靜下來的原因。
嘉鴻雖不喜歡主科學習,但他很聰明,只是沒有找到他學習的興趣點,這次在美術的剪紙課上,他找到了自我價值。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手使腦得到發展,
使它更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成思維的工具和鏡子?!毙睦韺W家皮亞杰則進一步指出:“思維是從動手開始的,切斷了動作與
思維之間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嘉鴻能靜下來動手剪紙,是他在學習上一個很大的飛躍。他的動手能力,促進了他思維能力的發展。
兩個星期過去了,嘉鴻從沒有缺過一張美術作業,還聽到語文、英語和數學老師說:“嘉鴻最近上課好了很多了!”
我會心地笑了。
編輯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