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桂花
摘 要:在教學工作中,有的老師把學生當成“一個剛出生的嬰兒”,自己扮演了呵護這個“嬰兒”的全職保姆角色。事無巨細地大包大攬地教他們。滿心希望他們按照自己的要求“長大成人”。可是結局都是事與愿違。
關鍵詞:自主學習;語文教學;內因
辯證法認為,內因即內部的、自身的,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起決定因素。外因即外部的、外在的,在事物發展中對事物的發展起增速和減緩的作用。內因是根本,外因是條件。在日常生活中我發現,一個才一歲多的小孩竟然哭嚷著或拍打著飯桌或摔東西努力拒絕大人幫他喂飯,他寧愿自己吃,不管結果如何,都要自己吃。由此可見,每個人天生就有自主動手和自我探究的內在意愿。這應該是人的內因在起作用。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大人這個“外因條件”卻把這種孩子的天然能力給毀掉了。結果造成孩子“造反”“逆反”起來,成了生活上的低能人,學習上的“犧牲品”。
隨著新課改步伐的加快,以科學發展觀重新審視我們的教育教學方式,我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方面的探索。從調動學生的內因開始,去點燃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動力,讓他們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從尊重他們的意愿出發,讓他們走進知識的“超市”里,在課堂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各取所需,收獲學習的快樂。
我任教四年級語文。為了努力構建自己的課堂模式(即要適合本學科特點、建立自己的課改教學思路和操作流程)。我從以下課堂流程去落實精讀課文教學: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提出學習目標。運用各種方式導入新課,出示第一課時學習目標,學生解讀學習目標。
(二)初讀課文。出示初讀步驟及要求:(1)讀準生字詞;(2)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意思。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課文。自讀生字、新詞,把生字詞讀準,邊讀邊想:自己理解了哪個詞語,還有哪些詞語不理解。
(三)交流討論生字詞。互學:結對子互相檢查生字詞是否讀準。共學:組長召集組員共學,學會了哪些詞語、哪些詞語還不理解,不能解決的要在展示匯報中提出來。組長分配展示任務及上臺展示順序。(巡視、相機指導)
(四)班上展示,指導書寫。小組上臺展示(可小組展示,也可抽查每組某號展示)。展示順序:讀準生字新詞音→理解詞語→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解決,指導學生書寫難寫的字。
(五)再讀課文。提出再讀課文要求:標出難讀的句子、語段。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難讀的句子、語段,把它們多讀幾遍。
(六)組內交流。組內輪流提出自己覺得難讀的句子、語段,大家共讀。在讀通的基礎上嘗試討論、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七)班上展示、總結歸納。每小組代表上臺展示。老師出示難讀句子或語段,指導全班跟讀。總結概括方法,幫助理清課文脈絡。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明確學習目標。出示第二課時學習目標。學生解讀學習目標。
(二)品讀重點部分。老師根據課文后面的思考練習題、泡泡提示和年段課標設計一個比較大的問題,以問題引導學生圍繞課文重點來學習。學生自讀相關段落,圍繞問題讀、劃、寫批注。老師提出交流討論內容及步驟,學生按照以下步驟在組內交流:(1)抓住重點詞句談體會;(2)發現作者用什么方法寫出來(中年段主要發現句子、句群修辭方法、構段方式等);(3)有感情地朗讀,讀出體會;(4)讀寫結合,遷移運用語言。
(三)品讀重、難點部分。根據具體課文的重、難點和年段課標設計另一個比較大的問題,以問題引導學生圍繞課文重、難點來學習。學生自讀相關段落,圍繞問題讀、劃、寫批注并按照以上“目標板塊”的“交流討論”的步驟合作交流。各小組或組代表上臺展示。展示、補充、點評程序同上。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或背誦重點段落或讀閱讀鏈接或補充同類內容資料……最后老師總結全課,提出要求。
另外,注重學情調查與反饋。一查自學、互學和共學,二查小展示和大展示,三查作業的整理(反饋)與達標測評。
我推崇的教學理念是:“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那么如何利用學生呢?先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處,以預習為抓手,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始,授之以漁,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我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1)自學。朗讀(閱讀)課文2~3遍;(2)了解本(章)節課的大致內容并做好課堂的預習筆記;(3)要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弄清生字的音、形、義,并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欣賞優美句段(即在優美句段前用▲標出,并寫下自己的理解批注等);(4)要求學生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和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教學手段技巧很重要:(1)教師要培養“小老師”(即每小組的組長、副組長)和學科代表。組長負責組內成員的學習與分工,把學習任務層層落實。副組長負責組員的紀律常規監控。學科代表負責主持課堂流程、任務分配和課堂評價等。(2)展示。充分利用好學生的表現欲,搭建小舞臺,給每一位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小展示由組內解決,班級內搞大展示,先易后難,由簡單到復雜,展示的題目要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展示的原則是:太容易的(或者太難題目)不作為展示的內容。出現問題最多的要重點展示。展示的方法根據內容而定。可以是展示對字詞的理解,對文章句子的欣賞,對寫作方法的領悟,也可以是背誦優美句段、作文的審題、寫作提綱、材料的收集、即席表演等等;(3)利用集體榮譽感,促進小組競爭和小組PK等(用好評價機制,就像玩游戲一樣,積累到一定積分就會升到一定級別)。(4)利用好學生差異,成立“幫扶結對子”,實現“兵教兵”“兵強兵”“兵帶兵”,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5)拓展與總結。學生學了這節內容(這篇文章)有什么收獲?還知道了與這節內容(課文)相關的哪些內容?試著寫一段話進行總結,提升規律、仿寫小練筆,或梳理知識要點。
通過以上教學實踐,我發現,課堂上學生能夠充分地自主學習,大膽地合作交流,快樂地展示自我。學風變得濃厚了,正能量被激活了。大家每天都在這充滿自信、和諧的地方學習,享受著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同樣證明了只有遵循人的認識發展規律,以人為本,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才能扎實有效,我們的課堂才能永遠充滿活力。因此,保姆式的教學陋習該早就退下歷史舞臺了。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