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群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通過“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動,直觀認識角。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通過動手實踐直觀認識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師:你們知道角嗎?在哪些地方看到過角?
學生舉例生活中看到過的角。
師:角的應用非常廣泛,角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板書:認識角)
二、探究新知
師:用草稿紙折一個自己喜歡的角,并把它移到黑板上。
學生紛紛拿著自己的角在黑板上對照著畫了起來。
(這個操作活動的教學意圖是讓學生把生活中的角轉化成數學中的角。)
師:你們把這些大大小小的角都移到了黑板上,大家看,像剛才畫的這些一樣的圖形,我們把它叫做角。
師: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這些角由什么組成?
(這里讓學生操作的時間一定要充分,重視學生的探究、體驗,
直到找出角的本質特征。)
學生找到了角的頂點角的邊。
師:這個共同的點就叫做角的頂點,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學生齊讀兩遍。
師:你們想不想知道角的正確畫法呢,下面就讓我們用靈巧的手來畫一畫吧!
(教師先畫一遍,學生看清楚畫角的順序,然后說說老師是怎么畫的,最后放手讓學生畫一畫。)
總結畫的方法:先畫一個小小的點,再從這個點出發畫兩條直直的邊。
師:你們學得真快,一下子就學到了這么多角的知識,就用剛才所學的知識來分辨一下,哪些是角?
課件出示:
(各種各樣的角都要出示。)
師:可是這么多的角我們怎么區分它們呢?
學生會說取個名字或者做個記號。
師:用圓弧先標出來再寫上數字,讀作:角1,記作∠1。
學生翻到書本第67頁,用圓弧標出角。
師:小朋友們真厲害!用你們的火眼金睛分辨了出來。
你們看這兩個角一樣大嗎?
(生想一想辦法,自己先比一比,想不出的話就引導學生重疊試一試。發現兩個角是一樣大,用手指一指兩邊張開的地方,說明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師:那么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呢?
學生拿出學具,做一個活動角,然后玩一玩、想一想,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
老師也做一個角,誰來做個比老師的角還要大(還要小)的角?
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變大變小。
師生總結:角的大小與張口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上到這里大家應該都有點累了,讓我們一起來做個角的廣播操。
師喊口令生開始拿著角做廣播操。
師:看到同學們的學習勁頭這么足,老師想請大家到智慧島去玩一玩。
三、鞏固練習
出示圖片:
數一數有幾個角。
一張正方形的紙,剪去一個角,還剩下幾個角?
【課后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創設了有效的教學情境,讓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創設動手、動眼、動口的學習活動,給學生充分操作感知的時間和空間。(3)體現教材特點,創造性地運用教材。本課的教學設計,沒有完全照教材呈現方式依葫蘆畫瓢,從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對教材適當的改變,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編輯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