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鳳龍
高效課堂,說得通俗一點,就是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靈活地根據學情使用適合學生認識和特點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好、學得快、學得樂、學得牢。而要使學生學得好、學得快、學得樂、學得牢,要使一節課成為真正的高效課,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要吃透教材,理解教材,活用教材
要對照課程標準,把握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記得在三年級下冊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時,教材給出的例題是一副圍棋盤,要求出一共有多少個交叉點,這對農村孩子來說特別生疏,首先他們對圍棋一無所知,根本不知道有多少橫線和縱線,談何學習,于是我調整了教學內容,恰逢學校六一在組建方隊,我就把問題放在每排19人,共有19排,求一共有多少人這一數學信息上,學生很快求出了正確答案,課堂效果很好,學生掌握了筆算方法。
二、要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不能模式化
分數的乘除法應用題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在教學前,有位資深的老教師告訴我:你讓學生記住“比”字前面有字,用乘法;“比”字前面沒字用除法,準沒錯,我聽了深深感謝,但在實際操作起來卻發現不是那么回事,學生把知識點模式化后根本不理解,我深深地自責,后來,我對這一知識點重新學習,運用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對比,使學生明白誰是“單位1”求的是誰,學生理解后,運用自如,課堂效果極好。
三、數學學完知識后,要有練習題,而且一定要有針對性,避免重復性
練習檢測是數學學習必不可少的方法,而我們在設計練習題時,一定要有梯度,有針對性。記得剛參加工作時就教學一年級,在學習數字“9”的組成時,學完后,我讓學生把“9”的組成在作業本個抄寫五遍,可是學生仍然不會,又來五遍,學生計算起來仍然錯誤頻發,我甚為苦惱,我向一位老教師請教時受到了老教師的嚴厲批評:“你這樣既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又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后練習太單一可不行,一定要有梯度,多樣,要有針對性!”在老教師的幫助下我設計了9□9-( )=6;6+( )=9;3□3=6;6+3=( )等多種形式的練習題,果然效果明顯,從那以后,我的數學練習再也不會出現“重復”,而更多的是有針對性。
總之,高效課堂是一項需要我們教師不斷鉆研,不斷提升的目標,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做到提高自身素質,不搞形式主義,務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