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基惠
我在二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教的學生90%都是彝族學生,他們在語言表達上困難大,這就導致了他們在學習上困難重重,只能學習到一些淺顯的知識。特別是遇到“空間與圖形”這部分內容時,困難會更大。我從教學中總結了一些經驗,要想把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學好,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提供現實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和動力皆源于興趣。要想學生有興趣,就得從學生的現實生活情境出發,給學生提供一些他們能想到的和他們能看到的實物。這里的彝族學生,由于生活環境的不同,他們見到的極少,有一些雖然他們見到了,但卻不知道那是什么,也可以這么說,用彝族語言他們知道是什么,但是用漢語說給他們聽,你會感覺他們是在聽天書一樣,我所看到的表情就是這個樣。所以在備課和教學中,應抓住學生的生活情境和好奇心,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
二、在教學中注意各部分內容的相互滲透,有機結合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傳統的幾何內容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革,設置了“空間與圖形”的領域,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圖形的認識、測量、圖形與變換、圖形與位置。這四個部分的內容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滲透的,在教學某一個知識點時,不能單一地涉及一個知識點,要做到知識點之間有機的結合。
三、借助多媒體,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應恰當地運用多媒體,利用多媒體的特點,讓“靜”的知識“動”起來,讓抽象的物體通過多媒體直觀地表現出來,和學生用語言無法溝通的知識讓多媒體來完成。多媒體有逼真的圖像、鮮艷的色彩和逼真的音響,可以用它來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創設動態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大膽想象,優化教學效果。這樣既有利于減輕教師在教學中的困難,又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注重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的能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動手實踐操作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教材在這些內容中設計了很多這方面的活動,但是要注意在學生操作過程中還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把操作與數學思考結合起來,把動手動腦結合起來。
五、設計好練習題
練習題的設計不只是為了讓學生有事做,還要有目標性。難易要適度,不能只做那些太簡單題。太簡單了,學生沒有動力,也不能開發他們的思維。但也不能一來就出一些太難的題,這樣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失去學習的積極性。設計練習要講層次,像梯子一樣,一層一層地往上,要讓學生覺得努一把力就可以解決,或跳一跳就能夠得著,這樣他們就會有興趣,一旦有了興趣,就會有學習的動力,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參考文獻:
張偉.淺析對民族教育的幾點建議[J].中小學教育,2011(02).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