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彤
詞匯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當前,有很大一部分教師認為詞匯教學就是教會學生認讀單詞,他們在教學中采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反復教反復練,然而學生獲得的只是一個個孤立的單詞,而不是有機的語言交際材料,以致無法進行簡單的表達或交流,偏離了語言學習的目的,在單詞教學中存在著一些誤區。
誤區一:重多個情景的疊加,輕課堂整體情景
【案例1】
在教學PEP小學英語第五冊 Unit 3 Lets eat的對話時,為了學習鞏固有關食物單詞及重點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Id like...”,有位教師設計了如下幾個教學情景:
(1)教師播放超市購物的照片,并向學生提問:Where is it?引導學生答出: In the supermarket. 然后,教師對學生說:“Lets go to the supermarket.”之后,教師播放所學食物的圖片,師生在超市這一情景中進行食物單詞的引入和初步操練。
(2)教師呈現一張鐘表的圖片,并對學生說“Its twelve oclock. Are you hungry?Lets have lunch. ”學生紛紛應答:OK! 但此情景的創設顯得非常不自然,教師此時的目的在于呈現句式“Im hungry!”與后面有關食物詞類及句型的操練關系不大。
(3)教師裝扮成廚師,讓學生觀看學校餐廳的圖片,并提問:“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學生回答:Id like....從而引出本課重點句型的教授。
【分析】
案例中的授課教師每引出一個新的語言點就創設一個情景,情景太多太散了,不利于學生整體理解對話,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對策】
小學英語教學要注意體現整體教學理念。注意課堂教學都應有一個完整的情節,教師教學時要從讓學生整體理解和掌握單詞句型內容入手,用句型這一主線把對話中的語言知識點串聯起來。如果教師將單詞、句型分開教學,則不但會破壞語言情景的整體性,使語言知識顯得支離破碎,而且也容易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機械枯燥,難以體現“詞不離句,句不離境”這一單詞教學的重要原則。
針對案例中的對話,教師可以創設如下語言情景:課堂一開始老師便扮作廚師,一大早到超市買菜及書中人物Zhang Peng 和Joan到學校食堂買飯的場景,從而將有關食物類單詞的復習及句型操練放入這一情景中。在拓展部分教師可以讓其他學生扮演廚師,學生在這樣的情景中自編對話,不但可以復習表示食物類的單詞,而且可以自然地對本課重點句型展開拓展運用,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切實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誤區二:重表演,輕效果
【案例2】
在教學三年級 animals時,某教師先用動物的一組組圖片呈現有關動物的單詞,然后便分別讓學生上臺分組、兩人、個人表演,表演完動物們的動作后再表演動物們的聲音,學生表演的單詞內容均圍繞黑板上貼的動物圖片展開。
【分析】
本課中的教師忽略了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特點和心理特點,認為游戲法就是讓學生玩,因而教學單詞時就請幾組學生表演,但卻忽略了如何引導學生圍繞詞匯、句型進行交流,其語言運用能力并沒有得到提高。
【對策】
新課程提倡教師要“用教材教”,而不只是“教教材”。教材只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范例,教師應依據教材中的單詞和重點句型設計一些貼近學生生活活動,讓學生將單詞、句型等語言知識運用于真實的語言情景中,從而達到“詞不離句、句不離境”學以致用的目的。
針對案例的詞匯教學,教師可以先用音樂和圖片創設一個動物園的情景,然后引導學生用“What do you like?”猜猜教師喜歡什么動物,并且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來回答,如:
A: What do you like?/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
B: I like...My favorite animal is...(當學生說到要學習的生詞時便自然地出示生詞。)
然后,師生分別扮演動物園的導游和游客,把學生本節課學習的和已經學過的動物的單詞都融入對話中,還可以復習已經學過的“Can I help you?”等句型。
總之,在單詞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以句帶詞”教學,讓學生言之有物,因為英語單詞只有在組成句子和話語后,才能發揮其交際功能。在教學中,我們要遵循“詞不離句,句不離境,以句帶詞,以句達意”這一學習語言的規律,把單詞放在句子里學,在詞與事物之間建立聯系,這樣學生才能聯系具體的語境記憶和運用單詞,做到言之有物,提高學生的表達交流能力。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