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曉光
(中共天水市委黨校,甘肅天水 741018)
新形勢下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與出路
蒲曉光
(中共天水市委黨校,甘肅天水 741018)
思想政治工作是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穩定的重要保證。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要求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與此相適應,必須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本文對當前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成因、出路進行探討,意在為國有企業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參考。
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困境;出路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實踐反復證明,“思想政治工作是國有企業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是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穩定的有力保證,是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的鮮明特征?!薄凹訌姾透倪M新形勢下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對于堅持工人階級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調動廣大干部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對于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確保企業又好又快發展,對于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币虼?,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從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充分發揮“政治優勢”、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穩定提供“有力保證”的要求出發,研究解決當前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
1.企業領導班子對思想政治工作不夠重視。由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務虛”性特點,以及其作用的無形性和長期性的原因,使一些國有企業領導班子成員,對思想政治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在實際工作方面表現出許多消極現象。特別是個別沒有黨政工團工作經歷的國有企業領導干部表現得更為突出。
2.職工群眾對思想政治教育不夠信任。有的國有企業職工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跟風造勢的,與自己的實際利益沒有關系。有的國有企業職工甚至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自己的實際體驗和感受差距太大,大到國家和社會,小到企業和班組,大道理講了一大堆,但與現實脫節,于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形式主義的代名詞,從而對思想政治工作產生了的厭煩情緒和排斥心理。
3.政工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不夠適應。當前國有企業政工干部的工作方式基本上還是停留在過去政治宣傳的“老一套”上,學習流于形式的情況比較普遍,教育方法顯得陳舊、呆板、枯燥;宣傳方法基本上還是辦黑板報、墻報、專欄等,搞得好的能夠在電視、網絡上做些簡單的報道、轉載,實質是將政治學習、教育、宣傳當作任務去完成,不能真正達到解開職工思想疑惑、提高職工思想覺悟、調動職工工作積極性的目的,導致職工群眾對思想政治工作不關心、沒興趣。
1.思想認識錯位的原因。思想認識是行動的指南。一個時期以來,有人認為市場經濟不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認為業務技能是硬的,物質激勵是實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空的、軟的,認為十次教育不如一次處罰,導致管理過程中對職工的教育引導少了,對職工中出現的問題習慣于用經濟或行政手段去解決,留下了忽視、淡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后遺癥”。久而久之,社會上出現的“思想政治工作無用論”的現象也反映在國有企業,于是在國有企業出現了政工干部被“邊緣化”的突出問題。
2.價值觀念錯位的原因。價值觀是衡量是非的重要標準。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在帶來人們思想意識多元化的同時,也帶來了人們價值觀的多元化。當前,正確與錯誤、進步與落后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同時存在,相互交織。特別是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正面效果。當前,在抵制市場經濟負面效應和腐朽思想侵蝕方面,許多單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仍然處于被動地位,顯得軟弱無力。許多人想問題、辦事情首先是從經濟利益出發,導致全社會的思想政治工作困難重重,這在一些國有企業顯得更為突出。
3.政工隊伍本身存在的問題。新形勢下信息化的發展加速了人們思想意識的多樣化和復雜化,這給國有企業政工干部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當前有的國有企業政工干部的整體素質不能適應這種新的要求,一是知識面不寬,理論素養較差。對新形勢下特別是改革發展中職工群眾關心的一些新問題,不能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講清楚、說明白,這是政工干部威信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二是觀念比較陳舊,精神狀態不佳。有些政工干部想問題、辦事情、抓落實至今沒有擺脫計劃經濟和傳統觀念的影響,一說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馬上想到的就是增加人員,沒有改進創新工作的新思路。同時,在政工干部隊伍中,許多人都想改行做業務工作,思想不穩定,精神狀態普遍表現不佳。三是政工干部隊伍后繼乏人。近幾年,在國有企業就業的大學生中,幾乎沒有人愿意放棄自己所學專業改行從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由此造成了國有企業政工干部年齡普遍偏大、沒有發展后勁、后繼乏人的狀況。四是領導干部忙于事務無暇顧及。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管理人員本身也是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成員,本來應該重視思想政治工作,但由于他們成天忙于具體事務,不注重研究人的思想變化,不注意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和要求,特別是有的領導干部還存在這樣那樣的毛病甚至腐敗問題,既不會做職工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害怕做職工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
4.政工體制不順的問題。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客觀要求必須結合經濟工作一道去做。如果國有企業黨政主要領導能夠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就結合得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經濟工作的效果,就會都比較好;如果國有企業黨政主要領導位置擺不正、關系處不好,就結合不好,效果肯定就差。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同時要求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進行。但在現有的國有企業體制下,國有企業的黨委普遍缺乏解決實際問題前提條件。
1.從各級領導思想上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是國有企業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是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穩定的有力保證,是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的鮮明特征。越是改革開放,越是經濟發展,越要堅持和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和傳統。特別是對于目前還處于困難階段的國有企業來說,由于企業經濟效益不佳,職工收入普遍偏低,職工的思想波動較大,更需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必須從企業各級領導班子層面上提高認識,形成共識,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對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其次,從企業黨政工團方面統一思想認識,形成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具體體現在抓落實方面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再次,必須堅持不懈地聚集加強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各方面的正能量,一屆接一屆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2.從隊伍建設上配強領導骨干。企業政工領導骨干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參與者、實踐者,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者和組織者,他們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和發揮程度,最終取決于其意識的強弱和素質的高低。因此,形成政工領導骨干的培養、選拔、激勵和交流機制,建設一支素質高、能力強、懂管理、作風正、形象好,適應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需要的政工干部隊伍十分重要。首先,必須重視對黨政工團主要負責人的配備、教育和管理;其次,必須加強對各黨支部書記的培訓、教育、要求、管理和引導。
3.從體制機制上構筑大政工格局。首先,必須樹立經濟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兩手都要硬”的工作理念,建立健全以國有企業黨政正職領導為主任,副職領導為副主任,政工部門領導以及工會、共青團、各黨支部等組織主要領導為成員的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委員會的工作制度。黨組織負責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責任人、負總責,側重于指導原則、組織實施等方面的領導;行政負責人在參與思想政治工作重大問題決策的同時,側重于落實具體工作(活動)方面所需經費的保障。這樣,由于黨政領導目標一致,分工不同,各有側重,就能夠在整個企業形成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氛圍,從而確保思想政治工作的高質量、高效率。其次,必須強化“一崗雙責”的日常工作運行機制,建立“全員”思想政治工作者隊伍,形成以黨員干部為主體、以群團組織為紐帶、以黨的各級組織為保證的全方位、多層次、干群結合、專兼職結合、齊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網絡。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和普通黨員的主體作用,把管事、管人、管思想有機結合起來,使思想政治工作的觸角延伸到每個層面和角落,確保所有黨員、干部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又能積極承擔做周圍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務,從而形成“黨政融合、權責明確、優勢互補、團結協作、相互促進”的工作格局。再次,必須建立科學的評估體系,實現獎勤罰懶、獎優罰劣,以充分調動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積極性。以推行黨建工作績效管理為依托,將評估體系分為整體評估指標和個體評估指標。整體評估指標適用于所在單位,可包括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員工素質、精神面貌等。個體評估指標適用于個人,包括領導管理水平、方式、方法以及政治和業務素質、道德品質修養、工作效率、服務質量等。通過量化指標,分解目標,把部門績效和個人績效相結合,便于職能考核部門能夠正確評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質量、成績大小,并把評估結果作為對其進行績效考核、任用提拔的重要依據。
4.從方式方法上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首先,必須圍繞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和生產經營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中心,以增加國家、企業、職工的共同利益為目的,以此來引導職工轉變思想觀念。其次,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解決職工群眾的思想問題與實際困難結合起來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面對企業職工群眾的思想和實際問題,一方面要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進行正面引導和說服教育;另一方面要積極為職工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誠心誠意為職工群眾排憂解難,讓他們在理順思想認識、化解矛盾隔閡、解除后顧之憂的情況下,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投入到本職工作中去。再次,必須把對職工群眾加強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法律知識的教育作為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去做。充分利用黨團活動和國慶廠慶等重大政治活動時間,引導職工群眾愛黨愛國、愛廠愛家、遵紀守法、無私奉獻,遵守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做“四有”公民。第四,必須把思想政治工作滲透到企業文化建設之中。充分利用企業報刊、廣播、電視等宣傳思想文化陣地,為豐富干部職工精神文化生活搭建更多更好平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企業文化建設的方向;加大企業內部網絡建設的投入,構建高效、互動、個性化的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網絡體系;著力豐富企業文化生活,滿足職工的精神文化需求,用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有效調節人們的情感和心理,消除憂郁、孤獨、失落等不良情緒,讓職工從精神上感到充實和愉快。第五,必須重視對職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緩解人的心理壓力,促進人的心理健康。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引導人們用構建和諧社會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處理問題,培育樂觀、豁達、寬容的精神,培養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自我心態,以開闊的心胸和積極的心境看待一切;在人際關系上提倡包容和協作精神,引導干部職工樹立合理競爭、共同發展的理念,通過每個人的辛勤勞動和大家共同的努力奮斗,實現個人夢、家庭夢、企業夢,并為實現中華民族盼望已久的中國夢的宏偉目標,做出每個人應有的貢獻。
D64[文獻標記碼]A
1009-6566(2014)04-0012-03
2014-01-03
蒲曉光(1961—),男,甘肅天水人,中共天水市委黨校副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執政黨建設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