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奎文
(中共天水市委黨校,甘肅天水 741018)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網絡文化健康發展
程奎文
(中共天水市委黨校,甘肅天水 741018)
通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網絡文化的相關性分析,可以發現,基于自身的特點和發展需要,網絡文化蘊涵著被引導的訴求,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則具有引導網絡文化的使命和能力。只有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性地引導其健康發展,才是對待網絡文化的應有態度。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網絡文化;健康發展
(一)網絡文化的自身特征
1.網絡文化主體的平等性。以往的文化形態,如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是通過封建國家政權和帝王權威推廣普及的。這類文化都是由社會上的精英群體作為主體在掌控,因而文化的話語權也僅在少數人手中。而網絡文化顯然是這種“中心化”和“精英化”的終結。在網絡文化中,無論是參與者還是創造者,都是大眾網民。從理論上講,網絡文化基本上是一種沒有門檻、沒有限制的文化交流與溝通,可以而且也能夠實現全民參與。由于這種文化的生產者和消費者是全民,因此整個文化生成環境呈現出一種自由、寬松、任意和自發的狀態。在這種文化環境下,沒有權威,沒有中心,沒有主流,沒有傳統的文化觀所固有的文化強勢,更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御用”文化,因而有一種“顯示器面前人人平等”的平衡張力。
2.網絡文化空間的虛擬性。從技術層面上講,網絡空間是由比特構成的,是在網上形成的一個幾乎可以找到實存社會的一切東西的虛擬空間。在這個空間,可以完成越來越多的社會行為和社會互動,可以形成現實社會之外的虛擬社會,網絡文化便存在于這個“虛擬社會”之中,因而具有虛擬性。在這個“虛擬社會”中,網絡技術使人們的身份變成了電腦上的一串字符,相互交往的人在很多時候并不知道對話者在現實社會的真實身份,隱匿性的文化氛圍在網絡文化中司空見慣。
3.網絡文化表達的自發性。由于網絡文化表達是在虛擬空間中,交流對象僅僅是一個符號而非實體,因而將人性最隱秘、最深層的本質性從現實生活賦予人的各種身份中剝離出來。由于虛擬性與匿名性,交流空間給予了個體最寬容的態度,幾乎沒有追究責任的可能性。因此,人在網絡世界中表達自己的思想往往百無禁忌,極盡自由舒暢。因為虛擬空間已經將現實生活中來自社會關系、人倫道德、科學法律等的種種約束和限制通通過濾掉了。可以說,這是現代社會自發的文化運動和文化形式。
4.網絡文化運行的無序性。在網絡空間中,由于主體是處在虛擬空間進行匿名表達的大眾網民,因此,以他們的表達和參與構建而成的網絡文化的運行模式往往具有自由、個性和無序化傾向,尤其是后者幾乎成為網絡文化負面效應的代名詞。無序性主要表現為網絡表達的“零束縛”所帶來的低受控性、網絡主體在匿名表達時的自我放縱和不負責任、網絡監管機制的難以操作等等。因而,網絡文化在運行和傳播上往往凸顯出超級民主和自由的氣質,一定程度上也擾亂了社會輿論的正常導向。
(二)雙重屬性所決定的雙重評價
1.網絡文化是文化發展的新的生長點,同時也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了新的空間和挑戰。首先,網絡文化的大眾化有利于深化人民的民主意識,營造寬容自由的市民話語環境,也有利于整合全民智慧,從而為全社會提供信息傳播和意見反饋的渠道。同時,全社會范圍內的網絡應用和網民的廣泛參與也有利于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使之成為國家打造主流思想的“全民性陣地”。然而,充滿個性化、邊緣化、無政府化的網絡文化也隨之充斥著社會,并冠以“娛樂大眾”的吸引力大肆流行,成為弱化甚至漠視主流意識形態的不可小覷的因素。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大眾化勢在必行。其次,網絡文化作為一種流行并傳播于世界范圍的文化形態,在樹立國家形象、發揚光大中華文明、培育網絡文化產業等方面扮演著傳統媒體無法替代的重要角色。網絡的“瞬間表達”與“全球共享”可以使一些思想和觀點在第一時間內得以在世界范圍內傳播。這就為在全球范圍內推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中國成功地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后發現代化國家典型、新崛起大國等形象提供了無與倫比的展示平臺。然而,網絡文化的全球性也為中國帶來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尤其是以西方意識形態為主導的西方文化,正以一種強勢文化的姿態席卷中國,其綜合國力、國際地位等方面的優勢使得這種文化入侵正成為無法遏制的態勢。因此,挖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普世性和世界性,應是中國思想理論界的重要任務。
2.文化發展迫切需要引導網絡文化。網絡文化是一種超越國界、民族、種族的具有普世意義的文化形態。這一特征決定了它對社會和人的影響的雙刃性,即對人的全面發展的支持與塑造作用,以及不易控制地造成社會的無序化和低受控傾向。網絡文化的特征警示我們對待網絡文化既不能強制拒絕,也不能放任自流。總之,網絡文化具有巨大的社會文化價值,同時也具有強烈的被引導的內在訴求。只有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性地引導其健康發展,才是對待網絡文化的最佳態度和做法。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特征
1.自覺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自覺地、主動地構建出來的,因而它自身的理論和現實意義都具有一種目的性和使命感。正是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自覺的價值體系,決定了它引領、指導社會思潮向健康有序方向發展的權威性、合理性和可信度。
2.現實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在當今時代各種思潮相互激蕩、各種文化相互交融、各種觀念相互碰撞的時代背景下提出來的,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只有立足時代發展要求,反映時代發展特點,針對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才能真正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和引領作用。現階段,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社會的共同理想。這個共同理想,既具體實在,又鼓舞人心,昭示了我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以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
3.先進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四大組成部分都具有高瞻遠矚、高屋建瓴的先進性,具有任何一種社會思潮、價值目標、道德準則都難以企及的高度和深度,它們都包含著對現實生活的超越。
4.開放包容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開放包容的體系,是一個生機勃勃、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的理論體系。多元的社會思潮和價值體系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養分,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也正是通過對它們的兼收并蓄才真正獲得了現實的、實踐的依據和動力,并為理論的指導性提供了客觀意義上的準備。
(二)引導網絡文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價值核心,必須融入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和方方面面,并通過對文化事業、文化形態、文化思想進行引導和改造而發揮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四大特征決定了它只有融入文化建設,才能夠真正深入人心并成為當代中國的最高價值信仰。而網絡文化是一種形成于虛擬空間的自發的文化形態,往往是當下社會生活的反映和描寫,具有真實性,卻缺乏“最高目標追求”的訴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正好可以為這一訴求提供明確的價值追求目標,也可以為網絡文化不斷以自覺、自明的姿態向文明方向趨近指明方向。另外,虛擬世界相較現實世界所表現的拓荒性和顛覆性,也必然帶來身處其中的人的思想和文化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同時,自發產生的網絡文化尚無法擺脫“無政府”、“無秩序”、“反理性”等誤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引領中國當代社會思潮的精神核心,在網絡文化橫掃全球的時代,必然要堅守其固有的建立在對客觀現實的科學反映之上并引導社會思潮的使命感,從而不斷引導網絡文化向有序化、制度化和文明形態發展。
(一)理論宣傳與制度安排結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開放的、不斷發展的、不斷迸發時代活力的科學體系,無論在理論還是實踐中都有巨大的拓展空間。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引領社會思潮的統攝力和凝聚力,在理論的設計、完善和執行上就要體現出親和力、通俗化和平民性等特征,要以群眾喜聞樂見、新一代青年追求潮流的方式,讓理論融于市民生活并真正發揮作用。
制度具有剛性和強制性,而這恰恰體現了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有力保障。雖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網絡文化的引導是精神層面的事情,但是實踐層面上的有效制度保障和供給也是相當重要的。在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網絡文化過程中,需要以下幾個重要的機制設計:問責機制、獎懲機制、長效保證機制,等等。問責機制主要解決的是對網絡文化不良因素所造成的影響的責任進行追究的機制,用以保證網絡空間“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的正義;獎懲機制主要是為了保障善良網民的合法權益,打擊不良網絡行為,做到獎懲分明;長效機制則是通過一些綜合機制來保障引導的長期性,并結合宣傳、教育等方式使網絡文化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導下學有目標,改有方向。
(二)重點教育與廣泛引導并重
教育引導是規范和引導網絡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環,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引導方法。教育植根現在、構建未來的天然屬性決定了它在引導網絡文化上的比較優勢和可操作性。而重點教育的內涵就在于其對網絡文化的受眾群體進行理性分類之后,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眾所周知,青少年是大眾網民的主要來源,也是網絡文化建設的未來生力軍。因此,對他們的重點教育自然是網絡文化走向文明完備的必要條件和手段,而廣泛引導就在于盡量窮盡式地將引導對象遍布網絡用戶整體。
(三)道德自律與法律制約共管
道德與法律是規定人的社會行為規范的兩大維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引導網絡文化的過程中,道德和法律會在二者之間圈定一個上限和底限。上限是道德,是評價“榮辱”的內在尺度;底限是法律,是評價“善惡”的外在行為規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八榮八恥”的凝練形式展示了中華五千年的道德追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落實就是要成為當代中國和世界華人精神層面的信仰,即成為“最高的道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推行,最終是要成為一種能夠為中國人民自覺信仰的思維方式和思想品質。而網絡文化的無序性也正體現了這種道德維度的缺失。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網絡文化的引導,必須是一種追求“以理服人、以德育人”的道德價值引導,而絕非國家強制推行的一種符號。用“公德影響私德,用大德引領小德”,應該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網絡文化的上限尺度,即最高目標。網絡文化的負面效應主要體現在觸犯法律層次和違背道德層次。而法律緯度則規定了在網絡環境中觸犯法律所應受到的約束和懲治。目前,網絡騷擾和網絡犯罪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即網絡行為已經突破了虛擬空間,開始挑戰現實社會的行為規范。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要強化人的公平公正、遵紀守法、崇尚秩序的思想意識,讓身處網絡之中的人們確立一種“畏法”,以及“網絡犯罪照樣伏法”的觀念。
D64
A
1009-6566(2014)04-0015-03
2014-06-23
程奎文(1964—),男,甘肅甘谷人,中共天水市委黨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