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苓
(遼寧工業大學,遼寧 錦州 121001)
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經濟危機已席卷亞洲、美洲、歐洲等區域,直接影響發展中,甚至發達國家企業的發展,導致不少國有、外資和民間企業破產和倒閉。因此,外在環境的改變對企業的管理提出了新的巨大挑戰,企業的創新變得尤為重要。其中企業文化的創新是企業管理創新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不僅影響企業物質生產過程,還影響企業成員的價值觀、行為準則和生存方式。
企業文化不僅在企業內部推崇和創新,對于任何企業都息息相關的人才來源——高等院校也應給畢業生提前進行企業文化教育。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前接受企業文化教育,可以很好地實現從校園文化到企業文化的過渡,同時可以保證畢業生在進入企業后很快地進入角色,融入企業的集體中,將自己在學校掌握的知識和技術應用到企業實際生產中去,提高企業生產效率,節約人事培養成本。
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所創造的具有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的總和。它包括文化觀念、價值觀念、企業精神、道德規范、行為準則、歷史傳統、企業制度、文化環境等,其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管理新潮,是美國的一些管理學家通過比較日、美兩國企業的經營管理經驗,于本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來的。它的提出在美國乃至全球興起了一場企業管理的新革命,其理論和實踐也給現代企業管理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企業文化作為一種新的管理理念,不僅對企業的管理具有影響力,對于企業的經濟,乃至社會的發展都有一定的推動力。企業文化的經濟意義在于,企業成員用同一種語言同一個價值標準和行為標準判斷是非,從而大大節約了交流成本。同時,企業文化會使企業形成一種工作氛圍,依靠社會公眾或組織成員共同的價值判斷標準而形成一種監督力,從而節省專門用于監督的時間、精力、人力、財力,讓企業能把這些資源更多地投入到直接創造財富的過程中去。企業文化的社會意義在于,企業是社會的一部分,優秀的企業文化對提高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商業精神具有推動作用;企業組織成員是社會的一員,在優秀企業文化熏陶下成長起來的員工,必將對整個社會的進步、財富的創造提供優秀的人才;優秀的企業文化可以為個人道德水平的提高,思維、思想的意識,個人修養的提升,創造良好的氛圍和監督力,成為提高個人修養境界的動力。
高校畢業生即將走入社會,成為現代企業的中堅力量。因此企業對于高校畢業生的要求,不再停留在只要求其知識、能力與崗位要求相適應,還要其能夠與企業的價值觀、企業意識相適應。雖然每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都不盡相同,但企業文化的理念與企業文化意識的形成卻大同小異,而理念和意識的建立對于高校畢業生未來接受和把握所屬企業文化提供了基礎。由此可見,在高校畢業生中開展企業文化教育不僅是高校拓寬就業教育渠道的有效方式,也是高校培養社會需求人才與企業良好銜接的有效途徑。
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都屬于社會文化的分支。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同時在社會文化的背景下是一種動態平衡的過程,兩者相互擴散,相互融合。高等院校對大學生的教育目的在于,使學生具有適應社會的本領,這促使了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緊密相連。作為社會文化的兩個不同方面,企業文化對校園文化有著鼓勵和刺激的作用,促使校園培養的畢業生更能適應社會需要,為社會而服務。對于大學畢業生來說,在整個大學生活中,學習了許多步入社會前的預備知識和教訓。在大學幾年中,他們經歷過失敗和悲傷,也享受著成功和喜悅,學會了在失敗面前如何尋找解決困難的途徑,在成功面前總結值得以后借鑒的寶貴經驗。在校園文化中,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可以失敗,可以做錯事,對自己和學校的影響不大,有其進行改正的機會。但是,當今社會,企業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時時刻刻都面臨著競爭,企業不會給員工很多嘗試的機會,不允許員工出錯或者很少出錯。這就要求大學生在畢業前,要轉變處于校園文化中的觀念,提前認識到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區別所在,調整好心態,儲備好所需的專業知識,進入企業工作。
畢業生離校前的教育工作對大學生順利畢業,走向合適的工作崗位十分重要。如何將企業文化融入到畢業生的教育工作中去,不僅是增加大學生快速適應企業的重要途徑,也是增強企業文化教育實效性,樹立大學生企業文化觀的重要途徑。企業文化教育促使高校畢業生從校園生活平穩過渡到企業環境中,融入企業文化,成為企業需要的員工。將企業文化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教育中可以有利于高等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大學生全面成長,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
在企業內要時刻具有為企業總體目標服務的精神,個人計劃要服從企業總體規劃。一個優秀的企業會調動所有員工的積極性,以團隊協作的模式來完成企業中的不同層次的任務,最終完成總體目標。任何人、任何事在完成企業總體目標過程中出現問題,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并會采取一定的懲罰制度。這與學校的集體榮譽精神是一致的,因此,在畢業生中加強企業文化教育更能讓畢業生提前體會到企業服務與團隊意識的重要性,把畢業生相關素質提前培養到企業所需。
吃苦耐勞和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是全球華人都應繼承的優秀品質。但是,隨著近些年生活條件好轉,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在家里受到父母和長輩的嬌慣,受到困難和挫折就會輕言放棄。因此,在畢業前應使學生們重新認識這種傳統美德的重要性。在企業,為了攻關某項科研難關和加班完成急需的訂單等等,這都是常見的事情,這就需要畢業生在畢業前準備好將這些以前在口中常說的東西而付諸到實際的工作中去。
誠實守信不論對于個人還是對于企業來說,都是能在社會中立足的根本。企業文化中把“誠實守信”的企業精神已經完全融合進企業的管理中。但隨著近些年社會上種種欺詐和不守信的行為的沖擊,部分大學生對誠實守信有些淡忘。誠實守信教育是近些年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部分,是企業文化在校園文化中的體現。
在大學這個特殊的環境中,如何對畢業生進行企業文化教育是眾多高校都十分關心的問題,因此采取何種符合高校實際情況,并能在畢業生中廣泛應用落實的企業文化教育模式成為廣大教育者不斷探討的新課題。
在課堂外的時間里,以學生自己的學生會為主,舉辦以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之間內在聯系相關的講座,使學生們思想上從學校到企業的過渡。邀請國內大型企業的人事高管,在學校內給學生講述國內企業發展和競爭形勢,講述企業中各種圍繞企業文化開展的規章和制度,以及企業文化與企業效益之間的內在聯系。
開展學生扮演企業高管,親自感受如何進行企業管理和企業人才引進等工作,可以為企業設計發展規劃等等。讓學生在開展活動期間,可以對企業的運行、企業文化、企業規章制度等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可以讓學生在進入企業之前貯備企業相關的各種知識。
為學生聯系企業進行實習,提前感受企業工作生活,對自己所學知識與企業需要的效益之間的差距有所了解。讓學生認清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區別,在親自體驗之后,在畢業前的寶貴時間內可以更好地充電各種所需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積極性。
大學畢業生是企業不斷補充新鮮血液的源泉,如何將企業的管理哲學和文化觀念在大學生畢業前就讓其有所感悟,是高校畢業生能否更好融入企業、快速適應企業的有效途徑。對于企業來說,招聘具有企業文化教育的大學畢業生可以對企業起到很好的促進和輻射作用,節約人事培養成本,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因此,加強大學畢業生企業文化教育,引導大學生關注企業文化教育,幫助大學生適應未來就業企業的文化是高校和企業共同的責任,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1]孫愛英,李垣,任峰.企業文化與組合創新的關系研究[J].科研管理,2006,27(2):15-21.
[2]徐尚昆.中國企業文化概念范疇的本土構建[J].組織與戰略管理,2012,24(6):124-132.
[3]埃爾頓·梅奧.工業文明的社會問題[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
[4]龐少紅.導入企業文化培育校園文化[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3,1(10):149-151.
[5]劉東風,周月友.企業文化對高校大學生重要性淺析[J].商場現代化,2008(24):315.
[6]沈文英.我國高職校企業文化教育探究[J].蘇州大學學報(工科版),2009,29(5):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