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珊
(華僑大學,福建 泉州 362021)
2004年中央16號文件明確提出“輔導員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高校輔導員的素質直接影響大學生的成長成才,也將進一步關系高等學校的發展。隨著學界對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逐漸深入,輔導員專業組織的研究也逐漸進入學者的研究視野。近年來,各級各類輔導員組織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其在促進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建設方面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由于現有輔導員組織缺乏統一管理及有效的運行機制,無法形成權威性、行業性組織,對輔導員素質提升的作用發揮有限。隨著國家社會對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研究的深入,學校及教育受眾對輔導員的職業素質要求也進一步提高。本文在對輔導員隊伍現狀進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通過專業組織的作用分析,試圖探索專業組織對輔導員素質提升的路徑。
本研究采取整體抽樣的方法選取廈門大學、華僑大學、閩南師范大學、泉州師范學院等6所閩南高校輔導員作為調查對象。發放問卷190份,回收168份,回收率為88.4%,其中有效問卷143份,有效率為85%。此次問卷調查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高校輔導員專業組織的運行情況;二是高校輔導員在近三年內接受組織培訓的情況;三是高校輔導員在三年內的工作保障狀況。
調查問卷結果顯示,63.2%的被調查者所在高校成立了輔導員協會,其中,78.6%的被調查者不清楚輔導員協會的工作職能,72.4%的被調查者不了解輔導員協會舉辦的活動。由此可見,輔導員協會作為具有代表性的輔導員專業組織,雖在各大高校中逐步成立,但其功能的發揮及影響力還是非常有限。
對關于高校輔導員近三年參加的組織培訓的調查結果顯示,30.2%的輔導員經常被組織參與時事政治等思想政治素質的培訓與學習,40.4%的輔導員偶爾被組織參與時事政治等思想政治素質的培訓與學習;35.4%的輔導員經常參加關于學生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的學習或討論,28%的輔導員偶爾參加關于學生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的學習或討論。但是關于輔導員職業技能培訓的這項調查中,僅有24.5%的輔導員表示偶爾參加,對其他學校的教育管理經驗教訓的討論與學習頻率則只有23%的輔導員表示偶爾參加。可見,輔導員參與例行工作的培訓較多,而對于真正能拓寬輔導員視野,提升其自身素養的培訓設置較少。
在關于高校輔導員近三年的工作保障的調查中,結果顯示,有36.8%的輔導員表示時常有外出交流工作經驗的機會,75%的輔導員表示有參加繼續教育的權利,但僅有5.3%的輔導員表示能夠定期獲得及時需要的科研支持。33.5%的輔導員表示經常可以參加豐富多樣的娛樂活動,緩解工作壓力。總體來說,輔導員的基本權利基本可以得到保障,但是由于個人或其他原因,很多輔導員本應享受的權益基本得不到保障。
組織是指由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聯系起來的系統,是人們為實現一定的目標,互相協作結合而成的集體或團體。專業組織是具有更為詳細特定的目的,由固定的具有共同特征的群體組成,具有制度化的組織結構、普遍化的行動規范的組織。
輔導員專業組織是負擔專業責任的專業組織,也是保護輔導員權利及利益的組織,更是可以將輔導員意見、仲裁輔導員爭議、代表輔導員發言進行整合的專門組織。目前的輔導員專業組織主要包括:輔導員協會、高校輔導員培訓基地、高校輔導員論壇、《高校輔導員》刊物、高校輔導員專業委員會等相關的組織等。
近年來,輔導員專業組織在強化輔導員的職業身份、推動輔導員的專業研究、增強輔導員的事業歸屬等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其具體的作用和功能可概括如下:
輔導員的專業組織幾乎都將理論研究作為組織的宗旨或目標之一,這樣既有利于輔導員隊伍專業能力的培養,又對輔導員隊伍的建設提供與時俱進的理論基礎。本文的專業領域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專業性,是如何更好地建設輔導員隊伍,提升輔導員專業素質的研究;另一方面是指輔導員在工作時應該具備的專業知識研究,如心理學、教育學等專業研究,以此來優化知識結構,提高職業素養,增強為學生提供咨詢輔導的能力。我們認為,輔導員專業組織通過定期舉辦講座、沙龍、年會等,有利于輔導員交流工作經驗、總結工作規律、開闊眼界視野,推動輔導員的專業研究。
美國卡內基促進教學基金會主席舒爾曼教授認為:專業團體比個體掌握更多更系統的知識,通過創造和培育專業社團,個人的經驗才能變成公共經驗,人們才能共享專業知識并推動實踐發展水平的提高。專業性的組織本身就是促進從業人員職業歸屬感和激發職業潛能的有效助推器。
加強輔導員隊伍激勵機制建設是輔導員素質提升的途徑和必然要求。專業組織重視組織成員工作的分析評價制度,組織可以為輔導員職業發展提供更為完善的考核機制。將輔導員的工作成效、參與培訓情況以及科研情況等與晉升、工資等緊密掛鉤,有效規范獎懲制度,有助于提高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增強輔導員隊伍活力。
調查數據顯示,高校大多數的輔導員缺乏系統專業化的教育和培訓。所以,專業組織應通過形式多樣的培訓和教育來提高輔導員的專業素質,以期更好地勝任輔導員工作要求。
專業組織是輔導員培訓的有效載體,提供培訓是專業組織的任務,也是專業組織實現輔導員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之一。可見,要提升輔導員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完善輔導員的培訓制度是最重要,也是最現實的途徑。培訓制度的完善與落實,不僅有助于輔導員做好本職工作,還能夠幫助他們增強發展后勁。
輔導員有在工作中參與培訓、獲得科研資助等多項權利,但是事實上,由于輔導員工作繁重,幾乎沒有時間和機會去實現自身權利。只有輔導員自身真正擁有了權利意識,才能更好地通過權利的實現提升自身素質。輔導員專業組織為輔導員實現權利提供了有效途徑,例如組織開展相關輔導員課程培訓,舉辦輔導員聯誼活動等,同時在開展一些活動的過程中強化輔導員自身維護權利的意識。
重視專業組織理論研究,是提升專業組織運行效率和實現輔導員能力提升的基礎與前提。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在理論上應該占據高地,可以組織輔導員協會等專業組織的內部成員開展課題研究,從工作實際出發,對學生工作的規律進行提煉把握,與時俱進地拓展輔導員工作的新思路,為輔導員解決實際問題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同時,西方已經有很多專業組織的理論范式和經驗可以借鑒學習,我們在了解西方專業組織平臺的運作之后,要進行加工創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創造適合我們本土的專業組織平臺。舉例來說,美國建立的大學教授協會(AAUP)將美國學術自由的維護與教師權利保障及職業穩定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而我國對于輔導員的保障機制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的先進經驗,建立適合我國高校輔導員情況的理論模式。
專業組織科學化的管理模式是實現組織功能的必要載體。專業組織的制度建立應該以教師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調查問卷中,我們發現高校輔導員獲得培訓和職業技能提升的機會較少,專業組織應該在制度制定的時候重點關注輔導員素質提升問題。例如可以將每年對輔導員進行培訓的次數寫入組織的章程中,從制度上為輔導員能力培養確定保障,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在建立健全專業組織制度時可以借鑒采納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認為,應該對工人進行科學的選擇、培訓和晉升,實行具有激勵性的計件工資報酬制度。鑒于此,在高校輔導員培養的過程中,專業組織可以對輔導員的培訓和晉升進行科學化管理和選擇,培訓的結果對晉升產生影響,鼓勵輔導員積極參加培訓,提升素質。此外,專業組織可以采取激勵措施鼓勵輔導員積極參加各項活動,例如可以通過引入競爭模式,將培訓成績與工資績效掛鉤等渠道對輔導員進行激勵。
在完善的制度和理論的保障下,專業組織如何運作及其運行效率決定著輔導員權利和利益的保障情況。根據調查問卷的數據分析,專業組織在為輔導員提供培訓和保障輔導員利益兩方面的工作應得到加強。
具體來說,首先要建立輔導員的培訓機制。加強輔導員的培訓工作是提升輔導員工作水平的必要途徑,也是加強輔導員整體隊伍的重要舉措。在進行培訓前,可以對輔導員進行全面的考察,進行需求分析,即確定接受培訓的主體以及主體應當接受怎樣的培訓。同時,培訓的結果即學習成績也可以納入輔導員的考評體系,增強輔導員培訓學習的主動性。
其次,要提高輔導員的工作保障力度。在工作之外,專業組織應該成為交流學習平臺,開拓輔導員視野,為不同院校或本校不同院系的輔導員交流提供機會。要保障輔導員參加繼續教育以及獲得培訓的權利,簡化輔導員申請學習的程序手續,鼓勵輔導員學習相關的課程。積極提供經費支持輔導員進行相關的理論研究,對其成果給予支持肯定。
通過我們的調查問卷分析發現,雖然有些高校設置了相關制度對輔導員權利進行保障,但是輔導員自身不爭取甚至排斥應有的權利。例如對于科研項目而言,部分高校是給予經費支持的,但是輔導員更多的將這個工作視為負擔或者是硬性要求,沒有落實或者完成效率一般,所以輔導員自身要加強權利意識的保護,而不是被迫去接受應有的權利。
在美國,教師的相關組織對教師權利的保障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美國公民深受平等民主思想的熏陶,追求個人本位以及平等和權利的精神也在教師的事業中得以體現。所以美國教師對于自身權利是否得到保障有相當高的敏感度,所以對于自由和公正的追求也十分迫切和自覺。但是我們國家深受儒家教育的影響,高校輔導員更多的認為自己最終的責任就是服務學生,相對忽視了自身權利的保障。同時由于自覺維權意識的缺乏和法制意識的淡薄,許多教師對相關的政策不甚了解,更無法援用之來捍衛自己的權利。所以要想真正實現輔導員專業平臺的功能和作用,輔導員自身必須提高維權意識,主動尋找途徑來提高自身素質。
[1]邢國忠.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專業化概況及其啟示[J].教育發展研究,2007(7B):94-99.
[2]朱煒.發達國家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比較及其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6):150-152.
[3]王洪才.高校輔導員隊伍職業化探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6):74-78.
[4]馮剛.論輔導員的專業化培養和職業化發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8(11):13-15.
[5]朱平.高校輔導員的職業化,專業化解讀[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35(2):218-223.
[6]王靜,李燕.當前我國高校輔導員德育工作面臨的困境及解決對策[J].青年與社會,2014(1):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