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婷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合作與交流處,江蘇 無錫 214153)
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大學生黨員作為這一群體中的佼佼者,必將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和骨干。新時期,在價值觀多元化格局日益形成的背景下,如何有效開展大學生黨員的先進性教育,明確、弘揚、培育中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伴隨著政治、經濟、文化的不斷創新與發展,人們的思想活動也逐漸呈現獨立性、多變性、差異性的趨勢,價值觀多元化整體格局正在形成,大學生主流價值觀正在面臨挑戰。至少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培養面臨挑戰。理想信念是人類精神世界的高級層次,理想的樹立和信念的培養是人的精神世界發展的核心,也是整個國家、民族和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發展進程中所形成的中華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價值觀念、共同理想和思維方式的集中反映,它深深地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人類歷史長河中的奇跡和輝煌。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當中國以更加自信和包容的心態邁入發展快車道的同時,中華民族精神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等帶有明顯資產階級烙印的意識形態對一些大學生黨員的理想與信念培養帶來了挑戰。
二是大學生入黨動機的純正性面臨挑戰。入黨動機就是為什么要入黨的問題,它是大學生要求入黨的精神力量和內在的持續動力。加入中國共產黨不僅僅是形式上的解決組織問題,更深刻的應該是解決思想上入黨的問題,尤其是后者。只有思想上真正向黨組織靠攏,才能確保入黨動機的純正性,也是加入黨組織以后貫穿于一生的純潔性的基本保障。價值觀多元化格局下,各種思潮相互碰撞,社會生活日益多樣,這難免對大學生的入黨動機造成影響。一些大學生把黨員身份當做社會生活的砝碼,認為解決了組織關系上的入黨問題就可以在今后的使用、提拔等方面產生積極的作用。這些帶有明顯功利性色彩的入黨動機,在一定程度上正考驗著高校的大學生黨員發展工作。
三是大學生黨員政治理論成熟面臨挑戰。理論成熟是政治堅定的基本前提和保障,價值觀多元化格局下大學生黨員的政治理論成熟面臨著挑戰。在交互和開放式的互聯網虛擬社會中,各種意識形態并存,大學生黨員在受益于多元文化熏陶的同時,也受其衍生的問題所困擾。受形形色色的非主流價值觀文化的影響,一些大學生黨員對政治理論的學習熱情明顯不高,理解深度明顯不夠。除了黨課學習中的一些規定動作外,進一步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關注和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主動性不夠積極。特別是一些預備黨員轉正以后,往往會認為政治學習枯噪無味而容易失去對理論學習的興趣。
四是大學生黨員集體主義觀念面臨挑戰。價值觀多元化格局下,資產階級所推崇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等意識形態對大學生黨員的影響越來越廣泛,其強調滿足個人需求的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學生黨員形成誘惑。大學生黨員正處于自我探索和完善的關鍵時期,在一些是非問題的認識上缺少正確的思考,當過多肯定自我價值、鼓勵個性發展時,大學生黨員容易片面認同這些價值觀念,從而在考慮問題時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了“人人為我”和“我為人人”的辯證關系,注重前者而忘記后者,集體主義觀念模糊。特別是在解讀一些社會問題時,缺乏足夠的理解而片面地批判。長此以往,有些大學生黨員不僅社會主義理想有所動搖,甚至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產生懷疑。
先進性教育是大學生黨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之一,對新形勢下大學生黨員如何保持先進性,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當前大學生黨員面臨的思想問題,除了價值觀多元化格局的影響外,當前大學生黨員教育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概括起來,主要表現為“四重四輕”。
1.在大學生黨員先進性教育的目標方面,表現為重長期的總體目標而輕短期的具體目標,實踐指導性不強。大學生黨員不完全等同于其他黨員,其在校學習的現實情況決定了大學生黨員具有自身的特點。一些高校在開展大學生黨員先進性教育中忽視了這一現狀,在設定大學生黨員先進性教育的目標方面往往照抄“提高黨員素質,加強基層組織,服務人民群眾,促進各項工作”。整體來看,這一目標沒有任何問題,但現實情況是大學生黨員處在大學校園這一相對獨立的社會區域當中,在這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相對比較單純,事務性工作也相對比較簡單。因此,當大學生黨員面臨長期的總體目標時會在一定程度上感到茫然,對于現階段自己應該學什么、怎么學,做什么、怎么做不知所措。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就在于,大學生黨員先進性教育中缺乏短期的具體目標。
2.在大學生黨員先進性教育的內容方面,表現為重理論宣講而輕時政分析,實踐針對性偏弱。對于大學生黨員而言,應該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但一些高校在開展大學生黨員先進性教育中一味加大對黨的基本理論知識的灌輸力度,缺乏大學生黨員關注形勢政策、社會焦點問題的分析和引導。總的來說,當代大學生黨員對時事的關注呈現一種積極的態度,但由于涉世未深而對社會的認識過于感性,受價值觀多元化格局的影響,再缺乏有效的引導,他們對一些社會現象的認識帶有一定的片面性,進而對一些重大理論存在理解上的模糊。學習理論是為了經世致用,指導實踐,因此,在大學生黨員先進性教育中僅有理論灌輸遠遠不夠,還應加大理論指導實踐、服務實踐的力度和深度。
3.在大學生黨員先進性教育的方法方面,表現為重自上而下的灌輸而輕大學生黨員內在潛力的激發,混淆了大學生黨員既是教育客體,也是教育主體的辯證關系。葉圣陶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即“教是為了不教”,意為教學不是把現成的知識交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一些高校在開展大學生黨員先進性教育中顯然沒有認識到教育與自我教育的統一,仍在沿用傳統的方式方法,習慣于自上而下的知識灌輸,卻忽視了教育互動中大學生黨員的主體性。這種教育模式下,大學生黨員往往對理論知識的吸收存在一定的“能量損耗”現象,在價值觀多元化的當代社會,大學生黨員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缺乏大學生黨員自身在先進性教育中的主動參與,單向的知識傳遞未必能夠獲得大學生黨員的認同,教育效果必然難以達到預期的結果。
4.在大學生黨員先進性教育的過程方面表現為,重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培訓而輕正式黨員的繼續教育,忽視了先進性教育的連貫性和長期性。集中一段時間開展先進性教育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在大學生黨員中開展先進性教育更應注重“長期受教育、永葆先進性”的長效機制。現實情況是,高校往往對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嚴格把關,組織嚴格的培訓、教育和考核,確保質量,但在大學生黨員的繼續教育方面有所松懈。實際上,與入黨積極分子相比,大學生黨員在學習中更容易養成惰性心理,導致前進方向不明、紀律觀念不強、自我要求不嚴等消極現象的發生。因此,加強大學生黨員繼續教育不應被忽視,否則不僅大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無法發揮,而且黨支部的戰斗力也將大大減弱,導致黨建工作局面上的被動。
1.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保持大學生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理想信念是人的世界觀和政治立場的指揮棒,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講話就曾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這句話十分形象和深刻地揭示了堅定的信仰是共產黨員站穩政治立場、抵御各種誘惑的決定性因素。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是馬克思在總結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是科學的理想信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從中國實際出發對現階段綱領的概括,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在價值觀多元化背景下,高校開展大學生黨員先進性教育必須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強化大學生黨員思想的補鈣工作,引導大學生黨員在任何時候都應堅定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信仰,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找準努力前進的方向。
2.加強形勢政策教育,提高大學生黨員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形勢政策教育是我們黨的一項優良傳統,旨在讓廣大黨員及時了解國際整體的發展形勢,明確國內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從而保持清醒的頭腦,形成正確的態度。新形勢下,高校在開展大學生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應當將形勢政策教育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納入到教育整體體系當中。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相對比較突出,大學生黨員由于受掌握相關信息局限性的影響,往往對一些社會矛盾和問題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要正面的、積極的、有效的引導。因此,高校開展大學生黨員先進性教育不僅要加強形勢政策的教育內容,還應注重對問題的深度剖析,讓大學生黨員了解當前一些社會問題的同時,正確認識和理解我們黨的方針政策,明確我們黨和國家當前所處的歷史階段,增強克服困難、堅定發展的勇氣,提高大學生黨員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
3.完善大學生黨員先進性教育機制。目前高校在開展大學生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有兩個問題存在不足,一是創新型的教育模式較少;二是對大學生黨員的繼續教育不夠重視。時代發展不斷發生著變化,價值觀多元化導致大學生黨員在世界觀、人生觀方面也在發生變化,傳統的舉辦專題報告會、講座或者是“三會一課”等教育培訓模式固然重要,但其方式平鋪直敘,內容呆板枯燥,大學生黨員學習興趣往往不高,甚至產生厭倦情緒,很難達到預期效果。此外,一些高校選擇入黨積極分子作為先進性教育對象,忽視了大學生黨員入黨后的繼續教育。因此,一些大學生黨員在入黨前和入黨后的表現差異較大的現象時有發生。大學生黨員先進性教育不是走過場,只有對大學生黨員先進性教育機制實實在在地重視起來,才能有較好的效果。
4.完善大學生黨員考核機制。現階段高校在構建大學生黨員考核機制,特別是大學生黨員先進性教育考核機制時缺乏基本的體系和統一的標準。雖然學術界對此研究較多,提法也不少,但尚未形成較為統一的觀點,這就要求高校在制定大學生黨員考核原則、方法和內容等方面要做足功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可操作的體系。此外,還應注重考核結果的應用,即對大學生黨員考核結果產生以后的后期處理工作。考核不是最終目的,把考核結果統計出來并進行數據分析,及時發現大學生黨員存在的問題,幫助大學生黨員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辦法才是考核機制的根本。按照大學生黨員的考核結果進行相應的表揚、批評甚至是懲罰,才能充分發揮考核機制自身的反饋和監督作用。
[1]中共中央宣傳部宣傳教育局,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選編[C].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歐亞平.必須始終堅持和實踐黨的先進性[J].理論前沿,2003(19):39-40.
[3]嚴峰.引導大學生學習和實踐黨的宗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4(6):4-6.
[4]聶永江.加強高校學生黨組織制度建設之我見[J].黨史文苑(學術版),2006(10).
[5]張漢志,韓強等.提升學校黨員質量的思考[J].學生黨建,2009(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