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霞
(甘肅政法學院人文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在對交際的界定和分類上,Farech 和kasper 是比較權威的。他們把交際策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減縮策略,一類是成就策略。減縮策略包括“話題回避”(topicavoidance)與信息放棄(message abandonment)。前者是指在整個交流過程中避而不談一些較難或較專業的話題,即把話題保持在自己有限的知識范圍內,避免冒險;后者是指發現表達困難后干脆放棄。減縮策略是學生在表達時的一種消極態度,不能促進二語習得。而成就策略是一種更為積極的策略,在表達遇到困難時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來積極應對。為了保持交際渠道的暢通,學生會努力擴充談話資源,可見成就策略能夠促進二語習得。筆者結合諸多參考資料,將成就策略主要分為四大類:外語轉述策略、延時策略、非語策略與合作策略。
1.外語轉述策略。即學習者在交際中運用自己已經掌握的、比較熟悉的詞匯或句型去解釋說明比較復雜的自己無法表達的概念或意義。這一策略包括:(1)迂回表達(circumlocution),即通過描述物體或人的外形特點讓交際對方明白自己的意思,比如用“the thing you open bottles”來表達未知的“corkscrew”;(2)近似表達(approximation),即用自己掌握的一個詞代替另一個不會表達的詞,運用的這個詞往往是一些上義詞,它具備所需要表達的詞的特征,但含義較廣,表達不夠具體,比如用vegetable來代替cabbage (卷心菜);(3)創造新詞(wordcoinage),指學習者無法找到相應的詞時而編造出一個詞來代替。
2.延時策略。指使用now let me see, how shall I put it,well you know…常用的口頭語或通過重復來填補停頓以拖延時間來思考。當學習者在交際中不能一時想起自己要求的內容,通過運用延時策略,既能為自己爭取思考的時間,又不會中斷交際。
3.非言語策略。指在交際過程中通過運用手勢。模仿面部表情、語言模仿等手段來傳達信息。這種策略正如生活中的“啞語”,在語言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可以簡單明了地傳遞自己的信息,比如張開嘴再做出咽口水的樣子可以表達饞或某種食物好香(delicious)的含義。
4.合作策略。指學習者請求對方提供某一詞語的正確語言形式。它包括: (1)直接求助,如用“how do you callit?”“please tell me!”等語句來公開尋求幫助;(2)間接求助,是指通過停頓、注視、升調等暗示來尋求幫助。
1.輸入——輸出理論
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遇到表達困難時同樣會采用一些交際策略,而這些交際策略對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首先,交際策略有助于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Krashen的二語習得理論強調“可理解性輸入”的重要性,認為語言交互活動是實現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運用能力的主要通道。而Swain提出了“可理解性輸出”假說,指出語言輸出性運用有助于學習者檢驗目的詞匯和句法的使用,促進語言運用的自動化,從而達到有效的語言習得的目的。將兩位語言學家的理論結合起來,即“輸入——輸出”理論,就會發現寫作的重要性。首先,作為一種輸出活動,口語交際可以幫助學生發現并檢驗自己對英語的掌握情況和運用能力;然后,通過教師和同學的反饋以及自身的操作練習,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語言輸入,進一步提高輸出能力,形成一種良性循環。而要達到這種良性循環,其中書面交際策略的運用起著關鍵作用,在寫作中交際策略的恰當運用會極大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促進二語習得。
2.成就策略的有效性
Faerch和kasper從教學法的角度聲明了成就策略的重要性,即成就策略可以幫助而非降低語言學習者傳達他們最初的交際意圖,并使現有的知識更加易于接受。同時,Haastrup 和Phillison也提高了一個從相對不太有效到更加有效的連續體來解釋成就策略的有效性程度。
相應地,很有必要在學習者的交際中為他們介紹最為有效的策略,以便于他們根據不同的交易情景做出相應的練習。Haastrup和Phillison指出“以第二語言為基礎的策略對學習者成功的交際具有極大的潛能”,同時還說明“換種方式說是一種成功交際最具潛能的策略”。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習者更多地去運用成就策略,尤其是以二語為基礎的策略如概括、解釋、描述等等。
然而許多研究表明,大多數中國學生都不會頻繁地使用成就策略。一個原因是,他們不具備足夠的語言知識和必要的策略能力;另一個原因是,大多數中國學生由于受傳統的以語言形式和準確性為中心的學習環境的影響,不會去冒險而更加保守,害怕犯錯和丟臉。因此,教師要確保學生盡可能多地獲得足夠的語言知識,并使他們相信在交際中愿意去“丟臉”和冒險的好處。在課堂上,教師應創造一種輕松的氛圍,既要減輕會使他們覺得丟臉的情景來鼓勵他們去實踐和冒險,還要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實踐練習更有效策略的機會,這樣會大大增強他們在交際中的自信心。
1.強化學生運用成就策略的意識
成就策略對交際的順利進行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教師應在注重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有意識、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策略能力。語言能力是基礎,是根本,是培養策略能力的基礎,但是教師不能一味地去教授學生語言知識。教師應該在教學中納入交際策略的概念,并通過示例讓學生明白成就策略的重要性和有效性,鼓勵學生運用成就策略,避免使用減縮策略,讓學生理解轉述策略即目標語策略、延時策略、非語言策略和合作策略。
2.通過范例來教授成就策略
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對話進行錄音,然后將其作為分析材料,讓學生對其中的交際策略進鑒別、討論。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成就策略的使用并對其消化吸收,而且可以使教師通過這些范例更好地總結如何有效地使用成就策略。聽力材料、經典的英語電影都是很好的范例。在課堂上長期的潛移默化影響下,那些習慣使用話題回避和內容的異策略的學生必然會傾向于運用成就策略。這樣的指導為學生建立了可以模仿的范例,為他們獲得了語感,從而填充了交際空白,使交際順利地進行下去,最終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水平。
3.運用文化的局限性和反局限性
交際中要引導學生注意西方文化的特點,尊重語言文化的局限性,而不是使用自己的母語習慣去反文化學習。比如“what about your age ?”“how about your health ?”“what is your monthly salary?”“have you got married?”等自己的收入、年齡以及其他一些私人問題。因此在學生交際中,教師要及時提醒并糾正學生違背西方文化限定性的對話,而符合西方文化限定性的對話則給予鼓勵,在尊重了語言文化的同時促進成就策略的學習。
成就策略是一種目標策略,是在英語學習中一種比較積極主動的策略,將之運用于交際能夠保持交際渠道的暢通,順利完成交際任務,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另外,成就策略也是一種最科學,且最能促進交際進行的行之有效的策略。國內外研究都表明:語言水平高的學生傾向于運用成就策略。高水平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地選擇策略,完成交際任務;學生策略的選擇會影響他們以后的語言學習,運用成就策略越多,交際效果越好,信心越足。低水平組學生由于掌握的知識資源有限而無法成功地傳達信息時,在交際遇到困難時往往采取回避的方式,一般不會產生語言習得。而成就策略是一種補償策略,高水平組學生在交際遇到困難時會想辦法尋求一些途徑來解決問題,使交際能夠保持暢通,使交際者獲得更多的語言輸入,掌握更多的知識資源,又進一步提高交際能力,產生良性循環。
[1]Canale M,SwainM.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80(1):1-47.
[2]Faerch C,KasperG.Strategies in Interlanguage Communication[M].London:Longman,1983.
[3]Krashen S.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1982.
[4]戴煒棟,束定芳.外語交際中的交際策略研究及其理論意義——外語教學理論研究之二[J].外國語,1994(6):27-31.
[5]高海虹.交際策略能力研究報告[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1):53-80.
[6]王立非.大學生口語課交際策略教學的實驗報告[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6):426-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