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如何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認為,讀寫結合是有效的途徑。要善于發掘課文中寫作的因素,準確把握讀寫結合的切入點與契機,采用多樣化的練筆形式,追求讀寫的“比翼雙飛”。本人的具體做法是:
一、緊扣文本,滲透遷移
葉圣陶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我們要借助文本,訓練學生的讀寫能力。首先要找到適合的點,這個點最好在內容理解上能牽一發而動全身,而表達方式上又很值得借鑒,總體要求上適合年段的目標。然后,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深究表達上的密妙。在這樣基礎上,引導學生遷移運用,或口述,或筆練,學生既能加深對課文內涵的理解感悟,又可以提高表達能力。
例如,人教版五年上冊的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中有這樣一段話:“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后,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讓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受到父親挖了很久。”我繼續問:“那直接寫‘他挖了整整36個小時,不是也能讓人感受到父親挖了很久嗎?”生:“那會感覺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你有覺得時間過得特別慢的時候嗎?能不能也用一句話來描述一下。”孩子們思考后,紛紛舉起了手:“我一個人走在小巷子里,心里很害怕,一步,兩步,三步……怎么好像永遠也走不完。”“在學校秋季運動會上,我參加了200米跑步,30米,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后來,一個孩子在寫《我的爸爸》中,就巧妙地運用到這種寫法——“爸爸就這樣在燈下伏案寫作,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不知過了多久,他才抬起頭,用手揉了揉發酸的雙眼。”頓時,一個認真工作的父親形象躍然紙上。
以課文為憑借與依托,針對文本易于練寫的內容進行相關遷移拓展,就做到了得法于課內,運用于課外,為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形式多樣,不拘一格
讀寫結合中的寫與平常的寫作有所不同,它是在讀的基礎上進行的,是讀后自己情感的抒發與表達,是對文本中典型例子的模仿。文本體裁不同,寫法有別。就是同一體裁的文章,表達方法也有所不同,而且我們所選的點又是豐富多彩的。所以,讀中練寫的形式完全可以多樣化。可以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思考,暢談感想;也可以就一個點深入挖掘,擴寫成段;還可以發揮想象,續寫成文。在篇幅上也不用強求,可以寥寥數語,也可以洋洋灑灑幾千言。
在教完《慈母情深》后,我讓學生們就母愛進行思考,談談母親平時對自己的關愛。然后要求孩子們回去寫一篇有關母愛的文章,文章形式不限。文章收上來后,發現雖同為寫母愛,但卻各有千秋。有的孩子中規中矩,通過事例來說明母親對自己的愛;有的寫自己的不懂事,母親對自己的包容。讓我眼睛一亮的是有一篇讀后感,內容是讀了《慈母情深》想到了自己看過的另一篇文章《瘋娘》,而由此感受到的一份厚重的母愛。其中有這樣的片段:“世間的母親各有不同,但是卻都有一個共同點——對孩子那份無私的付出。這就是母愛。” 甚至還有同學以詩歌的形式來表達母愛,雖然稚嫩、粗糙,但充分表達了孩子的心聲。
這一實踐告訴我們,讀寫結合不要拘泥于形式,這樣才能給學生的寫作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使學生放開手腳,根據自己的特長盡情地進行寫作。
三、夯實雙基,追求“比翼雙飛”
閱讀是對語言的理解、內化和吸收。寫作是表達和交流,是語言的表述與發展。讀與寫的結合,就是學習與運用的完美結合。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課堂練筆,不能為寫而寫,也不宜每節課都硬塞進寫的練習。關鍵在于結合文本找到恰當的練筆引爆點,有效啟動學生的練筆欲望,促進讀寫的“比翼雙飛”。
在執教《凡卡》一文時,我引導學生運用品詞析句的閱讀方法,通過小組討論、角色互換,想象說話,使學生入情入境,與人物情感產生共鳴。課堂上充滿了熱鬧的對話、詩化的導語和火熱的激情,此時,我讓學生靜下心來,進行語言的實踐運用。練筆設計如下:
凡卡的生活實在太痛苦了,所以他才一次次哀求爺爺帶他回去。但是這些美好的愿望只能在夢中實現,夢醒后又是怎樣的情景呢?請你們設身處地地想想,寫一寫凡卡夢醒后的事情。
(學生在音樂聲中練筆,六分鐘后交流)
生1:小凡卡還在夢鄉中,就被老板拿水澆醒了,老板看著哇哇的孩子和被小凡卡用了一半的墨水,非常生氣,說“你這個賤命的東西,你竟敢睡覺,沒聽見孩子哭嗎?還敢用我的東西,簡直是找打!”說完就拽著凡卡的頭發拖到外面,拿著皮帶狠狠地抽打著凡卡早已傷痕累累的身體。
生2:“凡卡!凡卡!快給我起來!”阿里亞希涅憤憤地拿著皮帶一邊喊叫,一邊抽打著凡卡。“啊!”凡卡從夢中醒來,馬上哭著跪求,“老板,饒了我吧!” “你看你!竟敢偷拿我的墨水和鋼筆用,你吃了熊心豹子膽了!啊!”老板怒斥道,“罰你包所有工活做十天!”
……
這個練筆訓練是基于課文情境設計的。這樣的言語表達活動能夠促進學生深入思考課文內容,促進語言的內化,并且有效地提高學生言語表達的質量。這樣的練筆點,使得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完美的統一,做到了夯實雙基,“比翼雙飛”。
只要我們在閱讀教學中精心設計,創設情境,多給學生練筆的空間,做到讀與寫有機結合,學習就能成為一種真正鮮活的課堂生活,能促進創新思維火花的綻放。久而久之,學生的讀寫能力就會得到同步提高。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三小學 責任編輯: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