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悅


提到Wacom,你可能一臉茫然,但要是提到三星手機Note系列的觸控筆,相信很多人不會陌生。大屏幕智能手機上使用觸控筆進行書寫或繪畫,讓人們的表達方式更為多元,實現這一目的的正是Wacom。
Wacom,中文名叫做和冠,是以電磁筆技術見長的日本公司,目前在電磁輸入設備的細分市場中處于領導地位。從2011年開始,借助移動互聯浪潮中和多家智能手機廠家的合作,這個行業隱形冠軍開始從專業領域走向公眾視野。
實際上,電磁筆的行業應用除了消費電子市場,還有酒店、醫療、教育、保險與零售業等,這些行業除了演示等基本辦公需求之外,還都需要客戶在窗口或銷售點直接簽署文件。
以酒店為例,客人在酒店入住和離店時都要填寫和簽署各種單據,不僅浪費時間也消耗大量的紙張。如果使用一塊數位屏,憑借數位筆進行數字簽名,可以兼顧高效與環保。現在,香格里拉等多家酒店已經使用了Wacom的無紙化簽批解決方案。即將具備常規LCD筆交互式液晶數位屏與標準的IT基礎設施融為一體,再與簽名軟件配合使用,形成電子簽名。Wacom的電磁筆具備壓力感應功能且無需使用電池,可為用戶提供書寫體驗的可靠性及耐久性。除了自然的書寫感受之外,其具有的電磁感應技術還能完整而準確地保留用戶在簽署名字時的各種生物特征和習慣。
在廣闊的市場應用面前,Wacom依然顯得像個新兵。實際上,剛剛過去的2013年是Wacom成立30周年,但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這依然是個有些陌生的名字;而對于電影制作、汽車設計等專業人士來說,這卻是個熟悉得再也不能熟悉的名字——改變這種略顯尷尬的狀態,正是擺在Wacom面前的首要挑戰,而實現這一轉型的根源和基礎都來源于自身獨特的技術。
轉向消費市場
1983年成立于日本琦玉縣的Wacom,于成立翌年推出第一個無源無線數位板。如果你曾用過Wacom的數位筆,一定為筆尖柔軟的觸感感嘆,在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屏幕上,輕柔的劃過,任意書寫或繪畫。這種產品吸引了迪斯尼的注意,1990年迪斯尼運用這種筆制作了動畫巨作《美女與野獸》,1996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克林頓在《通信改革》法案上進行電子簽名所用的筆也出自Wacom。
Wacom在20世紀90年代在歐美設立公司之后,自2000年起之后開始進軍中國、韓國、澳大利亞、新加坡、印度等市場。日本公司精于造物的精神充分體現在了Wacom的產品上。為業余及非專業人士使用的影拓是入門級的數位板,壓感級別達到1024級;而影拓Pro數位板適用于數字藝術發燒友及專業人士,其緊握筆具備2048級壓力感應;頂級的新帝產品,則可以將數位板與全高清液晶屏結合,使用者即可享受在屏幕上直接創作的自然體驗。
從2011 年開始,Wacom 開始加大了從專業領域邁向消費領域的步伐。這自然與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市場成熟帶來的移動互聯需求密切相關,而這也為公司的產品帶來新的思考思路——與電影制作、汽車設計要求技術性能高的產品相比,一般消費者關心的不僅是價格便宜,還有功能和附加價值。
尋找更近的入口
從專業領域轉向消費者之后,Wacom需要尋找到離消費者更近的入口。而貼近消費者的不僅是營銷策略,更重要的是來自消費者的反饋。現在這家公司更希望用貼近消費者的方式接受來自消費者的反饋,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更為重要的舉措,莫過于推出官方在線銷售平臺,Wacom中國公司的網站也于2013年年末進行了改版。當人們搜索到Wacom時,更有可能觸動一次購買。
“這是重塑價值鏈的過程,我們不再僅僅靠一塊繪畫板或一支觸控筆和消費者接觸,我們要提供更多服務,也要直接得到消費者需求的反饋。” Wacom中國公司CEO兼總裁林強這樣表示。
互聯網技術為產消雙方提供了低成本、快捷、雙向的溝通手段,現代物流暢達,金融支付手段便捷,以模塊化、延遲生產技術為代表的柔性生產技術日益成熟,使交易成本和柔性生產成本大幅下降,為發展C2B 創造了條件。這使得消費者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定制產品和價格,或主動參與產品設計、生產和定價,產品、價格等彰顯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生產企業進行定制化生產。
當技術為人們設計的天性提供了更為便捷的表達方式,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設計師。創意和設計的技術門檻降低之后,讓人們樂于在這個時代更好地表達自己的個性。而這樣個性化的需求,意味著更細分和多樣化的市場。當個性化的時代到來,Wacom也希望借助更為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實現人們的創意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