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威
【摘要】 目的:研究ICU危重患者預后與早期胃腸營養干預的相關性。方法:選取2009年1月-2013年4月本院接診的160例ICU危重患者進行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8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和治療措施對患者實施治療,試驗組在常規護理和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實施早期胃腸營養干預。結果: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各營養狀況的指標的量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8.75%)明顯低于對照組(25.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7.5299,P=0.0061)。結論:采用早期胃腸營養干預對ICU危重患者實施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的預后狀況,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ICU; 胃腸營養干預; 相關性
ICU危重患者體內常處于高代謝狀態,必要的營養支持有助于患者的身體康復[1-2]。多項臨床研究發現采用胃腸營養支持進行護理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的康復狀況,降低治療后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3-4]。本院采用早期胃腸營養干預對80例ICU危重患者進行營養支持,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2013年4月本院接診的160例ICU危重患者進行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80例。試驗組男50例,女30例,年齡17~89歲,平均(57.2±2.3)歲;對照組男51例,女29例,年齡19~91歲,平均(57.7±2.0)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和治療措施對患者實施治療。具體包括預防原發病的治療,抗感染,糾正患者的酸堿及電解質的失衡狀況。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在患者機械通氣后,即對患者進行胃管的留置,對患者進行胃液回抽,胃液的量小于100 mL,患者無消化道出血的表現。并對患者進行營養支持,采用腸內營養泵進行持續的24 d全天支持。設定劑量為250 mL,濃度設定為2.5 kJ/mL,滴速為20 mL/h開始對患者進行營養支持。視患者的病情狀況進行劑量的調整,如營養不足,則采用腸外營養支持手段對患者進行營養支持。
1.3 觀察指標 在護理干預前后,分別對兩組患者的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蛋白攝入量及膽固醇量進行測定,并對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比較分析。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各項營養狀況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蛋白攝入量及膽固醇量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各營養狀況的指標的量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兩組并發癥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8.75%)明顯低于對照組(25.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7.5299,P=0.0061)。見表2。
3 討論
危重患者的自理能力喪失,因此,對危重患者實施護理及營養支持措施尤為重要[5]。具體的護理及營養支持措施有:為防止褥瘡發生,要常翻身,對身體受壓部位要用95%酒精或滑石粉按摩,或用氣圈、棉圈墊起;床單保持平整、干燥、無皺褶、無渣滓。應協助長期臥床者經常更換體位,促使呼吸道分泌物咳出,以防止發生墜積性肺炎;為防止肌肉萎縮,應協助他們進行四肢被動活動。對昏迷患者應使頭側向一邊。經常用吸引器吸出分泌物,以緩解患者呼吸困難和防止窒息。有尿潴留者可按摩下腹部或使患者聽流水聲以助排尿,必要時可導尿[6-8]。對危重患者多采取重癥監護,對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征進行動態觀察。還應加強心電監護、中心靜脈壓及末梢循環的觀察,并根據情況及時采取措施。對心臟驟停的患者采取心、肺、腦復蘇的手段。在對ICU危重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必要的早期胃腸營養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的預后狀況,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胃腸營養作用,促進患者體內各功能器官的修復,進一步推進預后的進展。對ICU危重患者采取早期胃腸營養干預,可通過內部營養補充在患者病情康復的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從而起到改善預后的作用。多項研究發現,在對危重患者實施常規治療的同時,應給予積極的胃腸營養支持,有助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恢復,效果良好[9-11]。
本研究選擇本院接診的160例ICU危重患者進行研究。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的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蛋白攝入量及膽固醇量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各營養狀況的指標的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8.75%)明顯低于對照組(25.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7.5299,P=0.0061)。表明ICU危重患者預后與早期胃腸營養干預密切相關,采用早期胃腸營養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效果良好。對ICU危重患者采取早期胃腸營養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蛋白攝入量及膽固醇量的狀況,通過營養的補充,實現患者內部功能的恢復[12]。與此同時,可顯著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
ICU危重患者預后與早期胃腸營養干預成正相關,對ICU危重患者采取早期胃腸營養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的預后狀況,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周紅梅.營養干預對運動性貧血干預[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19):3910-3911.
[2]周紅.ICU危重患者預后與早期胃腸營養干預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8):22-24.
[3]蘇躍康,李勤,邱亞,等.早期腸內營養在重癥腦血管病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2,2(5):29-30,33.
[4]王鳳英,陳靜玲.ICU危重患者全胃腸外營養與腸內營養干預后的依從性與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27):252.
[5]艾爾肯·斯依提.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對重癥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臨床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3):35-37.
[6]劉曉嵐,劉婭,高嵐,等.重癥腦卒中患者腸內營養制劑干預效果分析[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0,27(9):828-830.
[7]李學莉,馬希剛.重癥患者動態營養變化與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相關性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8):11-12.
[8]晉國蓉,張曉琳,蔡鑫.ICU患者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7):111-112.
[9]張躍明,顏成敏.二種鼻飼途徑腸內營養在急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比較[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0,13(11):1664-1665.
[10]趙靜文,吳冰.老年重型顱腦損傷患者30例早期腸內營養的療效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5):1068-1069.
[11]肖李樂云,董麗宏,許汪斌,等.老年重癥急性胰腺炎早期營養干預治療策略的探討[J].老年醫學與保健,2011,17(1):41-43.
[12]易靜,李美霞,李翠紅,等.早期腸內營養在重癥急性胰腺炎治療中的療效評價[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33-34.
(收稿日期:2013-08-28) (本文編輯:黃新珍)
【摘要】 目的:研究ICU危重患者預后與早期胃腸營養干預的相關性。方法:選取2009年1月-2013年4月本院接診的160例ICU危重患者進行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8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和治療措施對患者實施治療,試驗組在常規護理和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實施早期胃腸營養干預。結果: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各營養狀況的指標的量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8.75%)明顯低于對照組(25.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7.5299,P=0.0061)。結論:采用早期胃腸營養干預對ICU危重患者實施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的預后狀況,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ICU; 胃腸營養干預; 相關性
ICU危重患者體內常處于高代謝狀態,必要的營養支持有助于患者的身體康復[1-2]。多項臨床研究發現采用胃腸營養支持進行護理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的康復狀況,降低治療后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3-4]。本院采用早期胃腸營養干預對80例ICU危重患者進行營養支持,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2013年4月本院接診的160例ICU危重患者進行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80例。試驗組男50例,女30例,年齡17~89歲,平均(57.2±2.3)歲;對照組男51例,女29例,年齡19~91歲,平均(57.7±2.0)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和治療措施對患者實施治療。具體包括預防原發病的治療,抗感染,糾正患者的酸堿及電解質的失衡狀況。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在患者機械通氣后,即對患者進行胃管的留置,對患者進行胃液回抽,胃液的量小于100 mL,患者無消化道出血的表現。并對患者進行營養支持,采用腸內營養泵進行持續的24 d全天支持。設定劑量為250 mL,濃度設定為2.5 kJ/mL,滴速為20 mL/h開始對患者進行營養支持。視患者的病情狀況進行劑量的調整,如營養不足,則采用腸外營養支持手段對患者進行營養支持。
1.3 觀察指標 在護理干預前后,分別對兩組患者的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蛋白攝入量及膽固醇量進行測定,并對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比較分析。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各項營養狀況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蛋白攝入量及膽固醇量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各營養狀況的指標的量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兩組并發癥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8.75%)明顯低于對照組(25.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7.5299,P=0.0061)。見表2。
3 討論
危重患者的自理能力喪失,因此,對危重患者實施護理及營養支持措施尤為重要[5]。具體的護理及營養支持措施有:為防止褥瘡發生,要常翻身,對身體受壓部位要用95%酒精或滑石粉按摩,或用氣圈、棉圈墊起;床單保持平整、干燥、無皺褶、無渣滓。應協助長期臥床者經常更換體位,促使呼吸道分泌物咳出,以防止發生墜積性肺炎;為防止肌肉萎縮,應協助他們進行四肢被動活動。對昏迷患者應使頭側向一邊。經常用吸引器吸出分泌物,以緩解患者呼吸困難和防止窒息。有尿潴留者可按摩下腹部或使患者聽流水聲以助排尿,必要時可導尿[6-8]。對危重患者多采取重癥監護,對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征進行動態觀察。還應加強心電監護、中心靜脈壓及末梢循環的觀察,并根據情況及時采取措施。對心臟驟停的患者采取心、肺、腦復蘇的手段。在對ICU危重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必要的早期胃腸營養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的預后狀況,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胃腸營養作用,促進患者體內各功能器官的修復,進一步推進預后的進展。對ICU危重患者采取早期胃腸營養干預,可通過內部營養補充在患者病情康復的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從而起到改善預后的作用。多項研究發現,在對危重患者實施常規治療的同時,應給予積極的胃腸營養支持,有助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恢復,效果良好[9-11]。
本研究選擇本院接診的160例ICU危重患者進行研究。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的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蛋白攝入量及膽固醇量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各營養狀況的指標的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8.75%)明顯低于對照組(25.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7.5299,P=0.0061)。表明ICU危重患者預后與早期胃腸營養干預密切相關,采用早期胃腸營養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效果良好。對ICU危重患者采取早期胃腸營養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蛋白攝入量及膽固醇量的狀況,通過營養的補充,實現患者內部功能的恢復[12]。與此同時,可顯著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
ICU危重患者預后與早期胃腸營養干預成正相關,對ICU危重患者采取早期胃腸營養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的預后狀況,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周紅梅.營養干預對運動性貧血干預[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19):3910-3911.
[2]周紅.ICU危重患者預后與早期胃腸營養干預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8):22-24.
[3]蘇躍康,李勤,邱亞,等.早期腸內營養在重癥腦血管病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2,2(5):29-30,33.
[4]王鳳英,陳靜玲.ICU危重患者全胃腸外營養與腸內營養干預后的依從性與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27):252.
[5]艾爾肯·斯依提.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對重癥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臨床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3):35-37.
[6]劉曉嵐,劉婭,高嵐,等.重癥腦卒中患者腸內營養制劑干預效果分析[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0,27(9):828-830.
[7]李學莉,馬希剛.重癥患者動態營養變化與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相關性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8):11-12.
[8]晉國蓉,張曉琳,蔡鑫.ICU患者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7):111-112.
[9]張躍明,顏成敏.二種鼻飼途徑腸內營養在急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比較[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0,13(11):1664-1665.
[10]趙靜文,吳冰.老年重型顱腦損傷患者30例早期腸內營養的療效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5):1068-1069.
[11]肖李樂云,董麗宏,許汪斌,等.老年重癥急性胰腺炎早期營養干預治療策略的探討[J].老年醫學與保健,2011,17(1):41-43.
[12]易靜,李美霞,李翠紅,等.早期腸內營養在重癥急性胰腺炎治療中的療效評價[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33-34.
(收稿日期:2013-08-28) (本文編輯:黃新珍)
【摘要】 目的:研究ICU危重患者預后與早期胃腸營養干預的相關性。方法:選取2009年1月-2013年4月本院接診的160例ICU危重患者進行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8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和治療措施對患者實施治療,試驗組在常規護理和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實施早期胃腸營養干預。結果: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各營養狀況的指標的量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8.75%)明顯低于對照組(25.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7.5299,P=0.0061)。結論:采用早期胃腸營養干預對ICU危重患者實施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的預后狀況,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ICU; 胃腸營養干預; 相關性
ICU危重患者體內常處于高代謝狀態,必要的營養支持有助于患者的身體康復[1-2]。多項臨床研究發現采用胃腸營養支持進行護理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的康復狀況,降低治療后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3-4]。本院采用早期胃腸營養干預對80例ICU危重患者進行營養支持,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2013年4月本院接診的160例ICU危重患者進行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80例。試驗組男50例,女30例,年齡17~89歲,平均(57.2±2.3)歲;對照組男51例,女29例,年齡19~91歲,平均(57.7±2.0)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和治療措施對患者實施治療。具體包括預防原發病的治療,抗感染,糾正患者的酸堿及電解質的失衡狀況。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在患者機械通氣后,即對患者進行胃管的留置,對患者進行胃液回抽,胃液的量小于100 mL,患者無消化道出血的表現。并對患者進行營養支持,采用腸內營養泵進行持續的24 d全天支持。設定劑量為250 mL,濃度設定為2.5 kJ/mL,滴速為20 mL/h開始對患者進行營養支持。視患者的病情狀況進行劑量的調整,如營養不足,則采用腸外營養支持手段對患者進行營養支持。
1.3 觀察指標 在護理干預前后,分別對兩組患者的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蛋白攝入量及膽固醇量進行測定,并對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比較分析。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各項營養狀況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蛋白攝入量及膽固醇量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各營養狀況的指標的量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兩組并發癥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8.75%)明顯低于對照組(25.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7.5299,P=0.0061)。見表2。
3 討論
危重患者的自理能力喪失,因此,對危重患者實施護理及營養支持措施尤為重要[5]。具體的護理及營養支持措施有:為防止褥瘡發生,要常翻身,對身體受壓部位要用95%酒精或滑石粉按摩,或用氣圈、棉圈墊起;床單保持平整、干燥、無皺褶、無渣滓。應協助長期臥床者經常更換體位,促使呼吸道分泌物咳出,以防止發生墜積性肺炎;為防止肌肉萎縮,應協助他們進行四肢被動活動。對昏迷患者應使頭側向一邊。經常用吸引器吸出分泌物,以緩解患者呼吸困難和防止窒息。有尿潴留者可按摩下腹部或使患者聽流水聲以助排尿,必要時可導尿[6-8]。對危重患者多采取重癥監護,對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征進行動態觀察。還應加強心電監護、中心靜脈壓及末梢循環的觀察,并根據情況及時采取措施。對心臟驟停的患者采取心、肺、腦復蘇的手段。在對ICU危重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必要的早期胃腸營養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的預后狀況,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胃腸營養作用,促進患者體內各功能器官的修復,進一步推進預后的進展。對ICU危重患者采取早期胃腸營養干預,可通過內部營養補充在患者病情康復的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從而起到改善預后的作用。多項研究發現,在對危重患者實施常規治療的同時,應給予積極的胃腸營養支持,有助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恢復,效果良好[9-11]。
本研究選擇本院接診的160例ICU危重患者進行研究。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的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蛋白攝入量及膽固醇量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各營養狀況的指標的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8.75%)明顯低于對照組(25.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7.5299,P=0.0061)。表明ICU危重患者預后與早期胃腸營養干預密切相關,采用早期胃腸營養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效果良好。對ICU危重患者采取早期胃腸營養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蛋白攝入量及膽固醇量的狀況,通過營養的補充,實現患者內部功能的恢復[12]。與此同時,可顯著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
ICU危重患者預后與早期胃腸營養干預成正相關,對ICU危重患者采取早期胃腸營養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的預后狀況,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周紅梅.營養干預對運動性貧血干預[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19):3910-3911.
[2]周紅.ICU危重患者預后與早期胃腸營養干預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8):22-24.
[3]蘇躍康,李勤,邱亞,等.早期腸內營養在重癥腦血管病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2,2(5):29-30,33.
[4]王鳳英,陳靜玲.ICU危重患者全胃腸外營養與腸內營養干預后的依從性與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27):252.
[5]艾爾肯·斯依提.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對重癥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臨床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3):35-37.
[6]劉曉嵐,劉婭,高嵐,等.重癥腦卒中患者腸內營養制劑干預效果分析[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0,27(9):828-830.
[7]李學莉,馬希剛.重癥患者動態營養變化與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相關性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8):11-12.
[8]晉國蓉,張曉琳,蔡鑫.ICU患者腸內營養相關性腹瀉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7):111-112.
[9]張躍明,顏成敏.二種鼻飼途徑腸內營養在急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比較[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0,13(11):1664-1665.
[10]趙靜文,吳冰.老年重型顱腦損傷患者30例早期腸內營養的療效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5):1068-1069.
[11]肖李樂云,董麗宏,許汪斌,等.老年重癥急性胰腺炎早期營養干預治療策略的探討[J].老年醫學與保健,2011,17(1):41-43.
[12]易靜,李美霞,李翠紅,等.早期腸內營養在重癥急性胰腺炎治療中的療效評價[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33-34.
(收稿日期:2013-08-28) (本文編輯:黃新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