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培盛
[摘要] 目的 比較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和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取本院收治的48例消化性潰瘍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給予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觀察組給予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日均費用、治療總有效率和并發癥發生率。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和并發癥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日均費用顯著少于對照組。 結論 左氧氟沙星
三聯療法和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均安全有效,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更經濟實惠,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 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消化性潰瘍
[中圖分類號] R656.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1(a)-0103-02
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臨床研究表明,消化性潰瘍的產生同幽門螺桿菌感染關系密切[1]。其常見的臨床并發癥有出血、穿孔、幽門梗阻及癌變,對患者的生命質量造成嚴重威脅[2]。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48例消化性潰瘍患者為研究對象,比較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和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材料
選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8例消化性潰瘍患者,術前均經內鏡檢查確診,排除對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奧美拉唑和呋喃唑酮等藥物過敏及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全部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4例。觀察組中,男13例,女11例,年齡27~65歲,平均(41.48±6.43)歲;胃潰瘍9例,十二指腸潰瘍15例。對照組中,男14例,女10例,年齡28~60歲,平均(42.26±6.36)歲;胃潰瘍8例,十二指腸潰瘍1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阿莫西林(香港澳美制藥,進口藥品注冊證號C20000018),1000 mg/次,2次/d;奧美拉唑(浙江金華康恩貝生物制藥,國藥準字H19991118),20 mg/次,2次/d;呋喃唑酮(浙江萬馬藥業,國藥準字H33020914),100 mg/次,3次/d。觀察組患者給予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治療:左氧氟沙星100 mg/次,3次/d;奧美拉唑20 mg/次,2次/d;呋喃唑酮100 mg/次,3次/d。兩組均連續用藥7 d,隨訪1個月,觀察兩組患者日均費用、治療總有效率和并發癥發生率。
1.3 療效評價標準
以胃鏡檢查結果進行療效評價。顯效:胃鏡下潰瘍達S1期(潰瘍愈合形成紅色瘢痕,周圍無充血水腫)以上;有效:胃鏡下潰瘍直徑縮小50%以上;無效:胃鏡下潰瘍直徑縮小低于50%或惡化[3]。總有效=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日均費用的比較
對照組每日阿莫西林膠囊費用為4.60元,觀察組患者左氧氟沙星膠囊費用為3.95元,觀察組患者日均用藥費用低于對照組。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7.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1.7%,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的比較
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6.7%,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8.3%,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91,P>0.05)(表2)。
3 討論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多因素疾病,當機體侵襲因素增強和(或)自身防御因素減弱時,均可引起潰瘍[4]。臨床研究表明,消化性潰瘍在應用抗潰瘍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需同時對幽門螺桿菌進行根除治療,臨床主張采用抑酸劑或鉍劑聯合甲硝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兩種抗菌藥物進行治療[5]。
目前臨床常用的三聯療法是質子泵抑制劑(PPI)+其他兩種抗生素(如呋喃唑酮、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研究證實其療效確切[6]。奧美拉唑是新型高效的質子泵抑制劑,可以與壁細胞分泌小管及囊泡內的H+-K+-ATP酶特異性不可逆地結合,達到抑制基礎胃酸分泌的作用[7]。呋喃唑酮是硝基呋喃類抗菌藥,可通過干擾細菌氧化還原酶,對細菌的正常代謝產生阻斷作用[8]。阿莫西林為半合成廣譜青霉素類藥,其穿透細胞壁的能力及殺菌作用強,可迅速與菌體內轉肽酶結合并使之失活,使細菌細胞迅速破裂溶解達到殺菌目的[9]。左氧氟沙星通過抑制細菌DNA旋轉酶活性,阻斷細菌DNA的合成及復制過程,致使細菌死亡[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日均費用顯著少于對照組,奧美拉唑和呋喃唑酮等其他用藥費用相同;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與觀察組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患者均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對照組出現惡心嘔吐3例,便秘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6.7%,與觀察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和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患者均安全有效。
綜上所述,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和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均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少,但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更經濟,更易于推廣。
[參考文獻]
[1] 彭興國,許耿瑞,何晴,等.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與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療效比較[J].當代醫學,2012,18(21):83-84.
[2] 陳光,陳霞.奧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根除消化性潰瘍患者幽門螺桿菌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11):16-17.
[3] 郟建臣.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30):7361-7362.
[4] 薛輝,李玲妹,周秀麗,等.雷貝拉唑、阿莫西林與左氧氟沙星三聯1周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療效觀察[J].河北醫藥,2008,30(10):1545-1545.
[5] 陳燕萍,王群英,滕衛軍,等.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與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療效比較[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28):111-112.
[6] 唐凈,王少峰.兩種治療方案對消化性潰瘍患者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療效比較[J].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 27(2):277,293.
[7] 楊志勇.雷貝拉唑、左氧氟沙星及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50例臨床研究[J].吉林醫學,2011,12(32):2295-2296.
[8] 袁錚.2種三聯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對消化性潰瘍的療效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5):203.
[9] 秦慶穎,陳柱花,秦慶顏.消化性潰瘍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性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1):130-131.
[10] 徐平如,黃健,周鋒.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三聯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療效觀察[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6):857-859.
(收稿日期:2013-09-10 本文編輯:魏玉坡)endprint
[摘要] 目的 比較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和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取本院收治的48例消化性潰瘍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給予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觀察組給予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日均費用、治療總有效率和并發癥發生率。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和并發癥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日均費用顯著少于對照組。 結論 左氧氟沙星
三聯療法和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均安全有效,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更經濟實惠,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 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消化性潰瘍
[中圖分類號] R656.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1(a)-0103-02
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臨床研究表明,消化性潰瘍的產生同幽門螺桿菌感染關系密切[1]。其常見的臨床并發癥有出血、穿孔、幽門梗阻及癌變,對患者的生命質量造成嚴重威脅[2]。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48例消化性潰瘍患者為研究對象,比較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和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材料
選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8例消化性潰瘍患者,術前均經內鏡檢查確診,排除對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奧美拉唑和呋喃唑酮等藥物過敏及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全部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4例。觀察組中,男13例,女11例,年齡27~65歲,平均(41.48±6.43)歲;胃潰瘍9例,十二指腸潰瘍15例。對照組中,男14例,女10例,年齡28~60歲,平均(42.26±6.36)歲;胃潰瘍8例,十二指腸潰瘍1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阿莫西林(香港澳美制藥,進口藥品注冊證號C20000018),1000 mg/次,2次/d;奧美拉唑(浙江金華康恩貝生物制藥,國藥準字H19991118),20 mg/次,2次/d;呋喃唑酮(浙江萬馬藥業,國藥準字H33020914),100 mg/次,3次/d。觀察組患者給予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治療:左氧氟沙星100 mg/次,3次/d;奧美拉唑20 mg/次,2次/d;呋喃唑酮100 mg/次,3次/d。兩組均連續用藥7 d,隨訪1個月,觀察兩組患者日均費用、治療總有效率和并發癥發生率。
1.3 療效評價標準
以胃鏡檢查結果進行療效評價。顯效:胃鏡下潰瘍達S1期(潰瘍愈合形成紅色瘢痕,周圍無充血水腫)以上;有效:胃鏡下潰瘍直徑縮小50%以上;無效:胃鏡下潰瘍直徑縮小低于50%或惡化[3]。總有效=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日均費用的比較
對照組每日阿莫西林膠囊費用為4.60元,觀察組患者左氧氟沙星膠囊費用為3.95元,觀察組患者日均用藥費用低于對照組。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7.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1.7%,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的比較
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6.7%,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8.3%,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91,P>0.05)(表2)。
3 討論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多因素疾病,當機體侵襲因素增強和(或)自身防御因素減弱時,均可引起潰瘍[4]。臨床研究表明,消化性潰瘍在應用抗潰瘍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需同時對幽門螺桿菌進行根除治療,臨床主張采用抑酸劑或鉍劑聯合甲硝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兩種抗菌藥物進行治療[5]。
目前臨床常用的三聯療法是質子泵抑制劑(PPI)+其他兩種抗生素(如呋喃唑酮、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研究證實其療效確切[6]。奧美拉唑是新型高效的質子泵抑制劑,可以與壁細胞分泌小管及囊泡內的H+-K+-ATP酶特異性不可逆地結合,達到抑制基礎胃酸分泌的作用[7]。呋喃唑酮是硝基呋喃類抗菌藥,可通過干擾細菌氧化還原酶,對細菌的正常代謝產生阻斷作用[8]。阿莫西林為半合成廣譜青霉素類藥,其穿透細胞壁的能力及殺菌作用強,可迅速與菌體內轉肽酶結合并使之失活,使細菌細胞迅速破裂溶解達到殺菌目的[9]。左氧氟沙星通過抑制細菌DNA旋轉酶活性,阻斷細菌DNA的合成及復制過程,致使細菌死亡[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日均費用顯著少于對照組,奧美拉唑和呋喃唑酮等其他用藥費用相同;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與觀察組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患者均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對照組出現惡心嘔吐3例,便秘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6.7%,與觀察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和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患者均安全有效。
綜上所述,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和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均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少,但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更經濟,更易于推廣。
[參考文獻]
[1] 彭興國,許耿瑞,何晴,等.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與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療效比較[J].當代醫學,2012,18(21):83-84.
[2] 陳光,陳霞.奧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根除消化性潰瘍患者幽門螺桿菌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11):16-17.
[3] 郟建臣.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30):7361-7362.
[4] 薛輝,李玲妹,周秀麗,等.雷貝拉唑、阿莫西林與左氧氟沙星三聯1周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療效觀察[J].河北醫藥,2008,30(10):1545-1545.
[5] 陳燕萍,王群英,滕衛軍,等.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與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療效比較[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28):111-112.
[6] 唐凈,王少峰.兩種治療方案對消化性潰瘍患者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療效比較[J].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 27(2):277,293.
[7] 楊志勇.雷貝拉唑、左氧氟沙星及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50例臨床研究[J].吉林醫學,2011,12(32):2295-2296.
[8] 袁錚.2種三聯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對消化性潰瘍的療效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5):203.
[9] 秦慶穎,陳柱花,秦慶顏.消化性潰瘍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性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1):130-131.
[10] 徐平如,黃健,周鋒.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三聯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療效觀察[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6):857-859.
(收稿日期:2013-09-10 本文編輯:魏玉坡)endprint
[摘要] 目的 比較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和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取本院收治的48例消化性潰瘍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給予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觀察組給予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日均費用、治療總有效率和并發癥發生率。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和并發癥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日均費用顯著少于對照組。 結論 左氧氟沙星
三聯療法和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均安全有效,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更經濟實惠,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 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消化性潰瘍
[中圖分類號] R656.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1(a)-0103-02
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臨床研究表明,消化性潰瘍的產生同幽門螺桿菌感染關系密切[1]。其常見的臨床并發癥有出血、穿孔、幽門梗阻及癌變,對患者的生命質量造成嚴重威脅[2]。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48例消化性潰瘍患者為研究對象,比較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和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材料
選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8例消化性潰瘍患者,術前均經內鏡檢查確診,排除對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奧美拉唑和呋喃唑酮等藥物過敏及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全部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4例。觀察組中,男13例,女11例,年齡27~65歲,平均(41.48±6.43)歲;胃潰瘍9例,十二指腸潰瘍15例。對照組中,男14例,女10例,年齡28~60歲,平均(42.26±6.36)歲;胃潰瘍8例,十二指腸潰瘍1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阿莫西林(香港澳美制藥,進口藥品注冊證號C20000018),1000 mg/次,2次/d;奧美拉唑(浙江金華康恩貝生物制藥,國藥準字H19991118),20 mg/次,2次/d;呋喃唑酮(浙江萬馬藥業,國藥準字H33020914),100 mg/次,3次/d。觀察組患者給予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治療:左氧氟沙星100 mg/次,3次/d;奧美拉唑20 mg/次,2次/d;呋喃唑酮100 mg/次,3次/d。兩組均連續用藥7 d,隨訪1個月,觀察兩組患者日均費用、治療總有效率和并發癥發生率。
1.3 療效評價標準
以胃鏡檢查結果進行療效評價。顯效:胃鏡下潰瘍達S1期(潰瘍愈合形成紅色瘢痕,周圍無充血水腫)以上;有效:胃鏡下潰瘍直徑縮小50%以上;無效:胃鏡下潰瘍直徑縮小低于50%或惡化[3]。總有效=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日均費用的比較
對照組每日阿莫西林膠囊費用為4.60元,觀察組患者左氧氟沙星膠囊費用為3.95元,觀察組患者日均用藥費用低于對照組。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7.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1.7%,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的比較
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6.7%,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8.3%,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91,P>0.05)(表2)。
3 討論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多因素疾病,當機體侵襲因素增強和(或)自身防御因素減弱時,均可引起潰瘍[4]。臨床研究表明,消化性潰瘍在應用抗潰瘍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需同時對幽門螺桿菌進行根除治療,臨床主張采用抑酸劑或鉍劑聯合甲硝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兩種抗菌藥物進行治療[5]。
目前臨床常用的三聯療法是質子泵抑制劑(PPI)+其他兩種抗生素(如呋喃唑酮、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研究證實其療效確切[6]。奧美拉唑是新型高效的質子泵抑制劑,可以與壁細胞分泌小管及囊泡內的H+-K+-ATP酶特異性不可逆地結合,達到抑制基礎胃酸分泌的作用[7]。呋喃唑酮是硝基呋喃類抗菌藥,可通過干擾細菌氧化還原酶,對細菌的正常代謝產生阻斷作用[8]。阿莫西林為半合成廣譜青霉素類藥,其穿透細胞壁的能力及殺菌作用強,可迅速與菌體內轉肽酶結合并使之失活,使細菌細胞迅速破裂溶解達到殺菌目的[9]。左氧氟沙星通過抑制細菌DNA旋轉酶活性,阻斷細菌DNA的合成及復制過程,致使細菌死亡[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日均費用顯著少于對照組,奧美拉唑和呋喃唑酮等其他用藥費用相同;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與觀察組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患者均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對照組出現惡心嘔吐3例,便秘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6.7%,與觀察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和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患者均安全有效。
綜上所述,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和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均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少,但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更經濟,更易于推廣。
[參考文獻]
[1] 彭興國,許耿瑞,何晴,等.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與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療效比較[J].當代醫學,2012,18(21):83-84.
[2] 陳光,陳霞.奧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根除消化性潰瘍患者幽門螺桿菌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11):16-17.
[3] 郟建臣.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30):7361-7362.
[4] 薛輝,李玲妹,周秀麗,等.雷貝拉唑、阿莫西林與左氧氟沙星三聯1周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療效觀察[J].河北醫藥,2008,30(10):1545-1545.
[5] 陳燕萍,王群英,滕衛軍,等.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與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療效比較[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28):111-112.
[6] 唐凈,王少峰.兩種治療方案對消化性潰瘍患者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療效比較[J].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 27(2):277,293.
[7] 楊志勇.雷貝拉唑、左氧氟沙星及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50例臨床研究[J].吉林醫學,2011,12(32):2295-2296.
[8] 袁錚.2種三聯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對消化性潰瘍的療效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5):203.
[9] 秦慶穎,陳柱花,秦慶顏.消化性潰瘍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性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1):130-131.
[10] 徐平如,黃健,周鋒.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三聯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療效觀察[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6):857-859.
(收稿日期:2013-09-10 本文編輯:魏玉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