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得益于民族樂器的出現,我國各族人民的內心情感才得以更加明確的表達。通過這些樂器的演奏,各族人民運用各種樂器,使用各種技巧,描繪出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生活、情感和幸福等等,也是讓其他人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并認同自己的一種優秀手段。總的來說,我國的民族器樂分為四大類:吹、拉、彈、打,其中也包含了少數民族的器樂。在民族器樂的發展過程中,我們能清醒地認識到,民族器樂演奏人才的缺失是阻礙民族樂發展的一個重要障礙。因此,本文講述的重點是如何培養出優秀的民族器樂演奏人才。
關鍵詞:培養 優秀 民族器樂 演奏人才
一、民族器樂演奏人才的培養現狀
不可否認,人類文明進入21世紀之后,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科學技術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水平和精神追求都發生了重大的改變。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人類的素質結構要求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作為人類文明的一部分,音樂教育的地位不容忽視,音樂教育的發展程度也是衡量一個國家人文教育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桿。專家告訴我們,音樂教育不是一個單一的概念,其中還包括了社會音樂教育和家庭音樂教育等內容。隨著市面上各種音樂培訓班的紛紛出現,民族器樂的發展似乎進入了一個相對繁榮的局面。但是,冷靜分析下來才知道,其實民族器樂的發展還是非常不樂觀的。一個重要的缺陷就是:九成以上的學習者只是為了習得一技之長,方便以后謀生,并非為了發展民族音樂本身。
除了以上介紹的這個問題以外,當前我國民族器樂教學還存在很多其他的問題。詳細來說:首先,就是民族器樂的學習者普遍文化素質較差。目前,我國很多地區的民族器樂學習者基本上都是“趕鴨子上架”,在考試之前突擊才學習的音樂。因此,學習對其他與音樂相關的學科知識了解的不是很多,總體人文素質較差。第二,學習者過分追求自我造成音樂性的喪失。很多學習民族器樂的學生,僅僅局限的是課堂上的演奏教學內容,完全沒有掌握其中的內涵,而且很多時候都是為了追求肆意、標新的演奏方式,造成了音樂本性的缺失。
盡管,當前我國民族器樂的發展過程中存在了很多問題和不足。但是,我國民族器樂演奏人才的培養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現在,很多家長為了孩子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越來越重視孩子綜合素質的發展,因此選擇民族器樂培訓班的孩子也就越來越多。另外,很多成年人為了追求精神層面的滿足,也漸漸開始選擇適合自己的樂器來學習,尤其是已經退休的老年人。因此,不管是小學、中學還是大學,小區、社區還是廣場,生活中到處都能夠聽到民族器樂響起的聲音。但是,由于學生的人文素質參差不齊,基礎不同,演奏方式也不一樣,對音樂的理解和認識也各有特點,所以在民族器樂教學的過程中,教育者應該對這些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深入調研,結合實際研究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
二﹑如何提高學生的演奏素養和內涵
(一)注重學生正確技巧的培養
目前,我國大部分的民族器樂教育,在方式上“填壓式”色彩還是異常鮮明的。大多數學生在學習演奏民族器樂的時候,都是為了單純地完成教學的任務而進行的。因此,根本談不上內心深處的體會,平時更是很少練習,所以在演奏的過程中很難表達出音樂本身的內涵和情感。要知道,樂曲的演奏不僅僅是將所有的音符連接起來這么簡單,沒有情緒的音樂根本不是真正的音樂,也失去了音樂演奏的實際意義。
針對這樣的現象,教學者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并重視這個問題,應該用多角度的思維去架構和考慮教學的過程和方式。本人認為,民族器樂的教學者可以在課堂上展開一些多元化的教學內容,積極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音樂的內涵和情感,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民族器樂的各種風格,發揮想象力,描述音樂的意境和場景,為更好地演奏提供一定的幫助。
(二)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
音樂之道不在自我熏陶,更重要的還是它的社會功能。我們要讓民族器樂遵從于生活,為生活服務。但是,目前大多數的民族器樂演奏者,在學習的時候是很少練習的。因此,在人少的時候可能演出會很成功,一到了重要場合或者人多的時候,演奏就會出現問題,心里緊張造成演出的效果達不到預期。此外,有句俗話說:“臺上一分鐘, 臺下十年功”,說的就是想要在舞臺上呈現出完美的演奏效果,必須經歷舞臺下千百遍的練習和鍛煉。一場成功的演出,必須包括演和奏兩個方面,只奏不演和只演不奏都不是明智的做法。所以,教學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增加學生當眾演出的機會和舞臺,經常鍛煉學生,不斷培養和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加學生的演出經驗,在實踐中不斷檢驗學生們的音樂素質。
(三)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音樂演奏是學生思維活動和心理活動的結合,一場成功的演出需要成熟的思維活動和穩健的心理活動作為支持。音樂就是一連串音樂符號的結合,能否表達出音樂本身的內涵和意境,就要看演奏者的演奏技巧了。觀眾想要從一場音樂演奏中獲得情感上的體驗,就需要演奏者的演奏技巧作為輔助了。想要培養出學生這種嫻熟的演奏能力,就需要教學者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方式方法,將專業術語生活化,用平易近人的語言向學生表達出教學的目的和要求,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演奏技巧行為化,而不是照本宣讀。
三﹑民族器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
(一)注重把握音樂的民族性特點
民族音樂的演奏,自然是針對具有鮮明民族性的音樂了。如果脫離了民族性本身,僅僅一味地追求華麗的演奏,就會讓音樂失去原本的生命力。想要音樂演奏活躍起來,就需要把演奏的技能融入到音樂的生命當中。如果學生只是純粹地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被動演奏,長此以往就會讓音樂演奏失去意義,學生也會失去學習的動力和信心。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學者應該注意因材施教,注意學生本身的特點和個性。此外,課本上的知識不是萬能的,不要依賴教材。要引導學生從表層的課本知識深入體會和感悟。采用靈活多樣和形式豐富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認識音樂,理解音樂,進而演奏好音樂。
(二)適度把握音樂與情緒的關系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練習是非常很重要的,過少或過多都不行。演奏過上的話,很容易造成主場演奏的時候怯場,而如果演奏過多的話,可能會造成學生演奏情緒上的躁動等問題,讓演奏過程的情感僵硬,做不到情緒的充分發揮。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學者應該注重照顧學生的情緒,負面情緒要避免,正面情緒要釋放,讓學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時,更能從音樂中釋放自己的情緒,得到心靈上的滿足。盡量讓學生去找自己喜歡的曲目演奏,在熟悉的曲目演奏中升華技巧,這樣才能讓學生穩定進步,真正發揮自己的才能。
(三)把握好因材施教的根本原則
我們常說,具體問題具體解決。在民族器樂的演奏過程中,我們也應該做到這樣。要知道,每個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個性都不同,演奏習慣和對音樂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在學生的過程中也會有不同的表現。教學者們不要總是統一要求他們,要注意讓學生自由發展,物盡其用。不要把生理指標,當成是評定學生登記的標準。在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要求教學者們因人而異,不過分強調學生的失誤之處,不要過分放大學生的不足。另外,要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特點,使得演奏的效果達到最佳。
四、結語
民族器樂的教學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想要培養出高質量的演奏人才,除了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以外,更要擺脫傳統的束縛,積極思考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萬無一失。教學者要注意引導學生們的創新意識,反復練習不是難事,難的是要在平凡中追求新意。演奏者要注意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音樂之中,深刻體會音樂的內涵和意境,加強演奏技巧的磨練,將自己的理性思維和感性情緒相結合,將行動和知識有機整合,遵從一定的演奏規律,勤學苦練,這樣才能成為頂尖的演奏人才,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并取得一定成就。
參考文獻:
[1]姚寧馨.對古箏合奏課實施方案的思考[J].音樂創作,2013,(04).
[2]李杰鵬.傳統民族器樂與即興演奏[J].中國音樂,2005,(02).
[3]牛長虹.民族器樂教學的戲曲化模式[J].樂器,2011,(08).
作者簡介:
[1]倪慧娣:西安音樂學院副教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