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 軼
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市場經濟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中國經濟連續多年高速發展,對經濟、金融、國際貿易從業人員,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此導致高校經濟、金融、貿易類招生規模擴大,社會工作人員對經濟、金融和貿易知識的增長不斷渴求,進而為經濟學門類圖書的市場帶來了繁榮。現實中的種種趨勢均有利于國內出版社對于經濟學門類圖書的開發。在此方面,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國金融出版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等國內知名出版社走在了前列,并且眾多大中小出版社也有參與其中。雖然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但基于龐大的市場規模,該出版領域仍值得眾多未涉入的出版社拼力一搏。
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12年),經濟學門類作為一級學科,下設4個專業類,17種專業。17種專業中,包含10個基本專業和7個特設專業。學科名稱與2012年開設的學校數見表1。

表1:經濟學門類專業分類與開設院校數量
由《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12年)》中推薦的經濟學門類10個基本專業的核心課程,以及國內部分高校經濟學門類專業課程的開設情況,可以得知,10個基本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大致相同,而專業核心課各有側重。
根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經濟學學士約占學士總數的15%,并且從表1可以看出,相比于其他專業類,開設經濟學門類的二級學科——經濟學類、金融學類、經濟與貿易類3個專業類的院校較多,由此可見,此類教材的市場規模較大,這也是眾多出版社著力打造經濟學門類教材的初衷之一。
由于財政學類(0203)的開設院校數量較少,而且財政學專業(020301K)作為國家控制布點專業,其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對于初涉經濟學門類高校教材策劃的出版社來說,建議暫不涉入該領域的教材建設。而特設專業是針對不同高校辦學特色,或適應近年來人才培養特殊需求設置的專業,專業性較強,按需招生,招生規模也較少,因此同樣建議暫不列入近幾年的出版規劃中。
另外,隨著國內讀者教育水平的逐漸提高,閱讀需求也在逐漸擴展,而眾所周知,經濟學大部分的理念原本就是由國外引進中國的,在本版教材的市場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的情況下,在力求于本版教材市場中分一杯羹的同時,引進經濟學外版教材,不失為開拓市場潛力、打造出版社品牌的一條有力途徑。
市場證明,引進版的經濟類教材中有一些“老教材”一直處于走俏的狀態,經典不衰,稱得上是“常青樹”。因為對于引進版經濟類教材來說,其理論與實踐是多年積淀而成的,再生性很少。因此,對于初涉引進版經濟類教材領域的出版社來說,適宜從打造高版次的經典教科書入手。
綜上,對于初涉經濟門類教材領域的出版社來說,初始幾年的發展思路宜是:做全經濟學門類3個專業類的基礎課教材(即經濟學基礎課系列教材,1套),精選出版10個基本專業的專業課教材(即經濟學專業課系列教材、經濟統計學專業課系列教材、金融學專業課系列教材、保險學專業課系列教材、投資學專業課系列教材、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系列教材,6套),適當引進國外高版次的經濟學經典教材(1套)。
對于初涉經濟門類教材領域的出版社來說,最初的工作應致力于打造經濟門類教材出版的品牌形象,而優秀的作者無疑是樹立品牌的有力保障。在作者的選取方面,可以參考《中國大學評價》“2012中國大學經濟學本科A++級專業學校名單”(見表2),邀請國內該專業排名靠前的院校的教授以及該領域著名的學者牽頭編寫。

表2:經濟學門類院校排名
另外,出于營銷方面的考慮,主要作者應定位于40~50歲的中年教授。原因有三個:一是這些老師長期處于教學科研第一線,了解學生的真實需要,對教材內容結構的把握比較到位;二是這些教師主要擔任本科生的教學工作,對教材的選用有相當的發言權;三是這些中年作者年富力強,時間精力較為充裕,創造力旺盛。
為在競爭異常激烈的經濟類教材市場中脫穎而出,打造品牌,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對于即將出版的經濟學門類教材必須具有自己的特色。每本教材都應當結合本科生的實際需要,真正做到特點分明。
1.選題特色。本版選題中基礎課、專業課設計合理,條塊分明。引進版選題的內容上乘,已經過市場檢驗。
2.作者(譯者)特色。本版選題的作者是知名院校、知名作者,事業處于上升期,有寫作的實力和欲望,市場認可。引進版選題的譯者在滿足上述條件之后,還應具有海外留學或工作背景。
3.內容特色。本版教材內容既要涵蓋一個專業已經形成并為該專業多數專家認同的知識,又要闡述圍繞這些知識的最新學術研究進展,同時還要表露作者本人的學術觀點。內容的選取不能面面俱到,避免書本過厚,定價過高。應根據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實際教學需要,有針對性地選取教材內容。在案例選擇方面,應盡量本土化,也可以本土為出發點,以中國的管理視角去分析一些國外的經典案例。引進版教材內容應嚴把翻譯質量關。
4.體例特色。本版教材的編寫體例應盡量完整、新穎。每一章開始有本章學習目標、本章內容結構圖表、引導案例,以便讓讀者在每一章開始就知道本章的學習輪廓。每章中間根據教學需要,穿插學科背景知識、學術爭論、最新進展等,以增加可讀性。每章結尾有本章小結或者本章精要或者本章重點、案例分析、復習思考題或者討論題,以便很好地理論聯系實際。每一單元或篇(包含若干章)后有一個綜合案例分析。引進版教材采用國際通行經濟類教材體例,可行的情況下可雙色印刷。
5.配套特色。著力打造本版教材的配套資源。為了方便教師教學,本版的教材應全部配備教學課件。部分實操性較強的課程應配有電子案例集或電子習題集等,基礎課教材應配有紙質版學習指導與習題解答。
以上為初涉經濟學門類教材出版領域的出版社提供了一個可供借鑒的策劃思路。各家出版社宜根據品牌優勢、地域優勢、作者資源優勢等自身情況,對選題策劃思路進行適當調整,以適應實際的出版需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只要策劃得當,特色突出,相信各家出版社一定能夠在經濟學門類高校教材方面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12年)[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武書連.挑大學選專業[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