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翔
(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江蘇分公司,江蘇 南京 210028)
產險公司與工業等實體企業在運營和核算方式上差異很大,和銀行、證券業也完全不同,但同樣面臨如何準確核算各類金融產品成本問題,只有準確核算各地區、險種、渠道保險產品的成本,才能正確反映、分析其經營情況,才能對各險種進行準確定價、改善產品組合、明確業務拓展方向,指導公司的經營。財務成本核算的準確性涉及業績考核、公司生存和經營目標實現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除分保成本外,產險公司成本主要為理賠成本、管理成本和銷售成本。
理賠成本分為間接理賠費用、已決賠款、未決賠款準備金三部分,其中已決賠款為對應賠案的結案賠款,間接理賠費用是與理賠工作相關的人力成本和管理費用,未決賠款準備金是運用精算方法對已發生已報案、已發生未報案案件和對應的理賠費用的合理估計。
管理成本分為職場費用、折舊攤銷費用、人力成本(不含理賠人力成本)、非理賠類日常管理費用。
銷售成本主要為手續費、業務人員人力成本(含業務人員社保、公積金、福利等固定業務人力成本和與業務量相關的變動業務人力成本)、業務拓展維護成本和營業稅費。
因歷史賠案數據的質量、數據量、特殊賠案等原因,可能造成未決賠款準備金精算結果與實際賠款有較大差異,影響經營業績的準確反映,如某險種歷史賠案數據總量不夠或歷史數據不準確、非車險業務歷史賠付數據波動較大、非車險大額個案賠付等均可能影響未決賠款準備金精算的準確性。同時精算人員的經驗對精算結算也有一定的影響。
實務中,因財務管理水平不高、執行力不強,存在費用未按核算要求列支、為占用預算人為調節費用項目的情況,造成財務反映的費用類別、性質與實際情況不符,如間接理賠費用和其他管理費用沒有正確列支,業務費用和管理費用互相串用等。
財務核算體系尚不完善,分險種核算不準確,部分費用未能核算到支公司,不能滿足公司對產品、機構進行準確成本核算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險公司長期以來實行粗放式經營,不重視精細化管理,業務開拓上沒有細分市場、產品、渠道進行差異化競爭,財務管理上也沒有做到分產品、市場的精細化核算,管理滯后,不能服務于實際工作需要。
1.管理費用分險種核算情況。管理費用主要通過分攤的方式計入各險種,其中職場費用根據各部門、人員占用職場的面積進行分攤,人力成本根據員工工作的部門、工時進行分攤或簡單地按各險種保費、賠款情況綜合考慮后進行分攤,其他管理費用多數根據保費和賠款情況進行分攤。
2.間接理賠費用的分攤情況。理賠人力成本和其他間接理賠費用的分攤方法同管理費用。
3.銷售費用的核算情況。營業稅費和手續費按險種計入成本,核算數據準確,但其他銷售費用多數公司是根據保費收入進行分攤計入各險種成本。
綜上,多數公司對營業稅費和手續費外的費用均通過分攤方式計入成本,因分攤沒有定額標準,分攤方法也不盡完善,主觀因素影響較大,造成費用分攤結果與險種、機構實際占用成本相差較大,分險種等維度核算不準確。
工商企業的成本核算經過多年實踐,理論和實務都已經成熟,形成相對完善的成本核算體系和成本定額標準,而保險業的財務管理制度尚在完善過程中,如2004年保監會對非壽險準備金制定了管理辦法,2012年重新對非壽險準備金評估和核算進行了規范,大大提高了非壽險準備金的準確性;2006年保監會制定了《保險公司費用分攤指引》,要求保險公司制定具體實施細則。目前業內外對保險業成本核算的研究不足,需要更科學有效的核算理論來指導實務工作。
產險公司根據精算結果核算未決賠款準備金,但分支機構的經營有其特點,險種差異也較大,未決準備金是精算人員考慮會計謹慎性原則后的合理估計,可能存在與實際不相符的情況,所以財務等部門對精算的數據也要進行分析,特別是大案的影響,發現問題應及時向精算部反饋。精算部門在數據測算中也應考慮特殊案件的影響和歷史情況的變化,以做出最合理的估計。只有各部門相互配合,才能提高精算的準確性。對數據量小、數據質量差的險種、機構,精算部應定期對未決賠款準備金進行后驗分析,如實際情況與精算結果出現較大的差異時及時進行調整。管理層在運用精算結果進行經營分析和決策時也要充分考慮精算方法存在的不足。
公司要順應市場的發展,真實反映各類費用。據實列支費用是核算準確的前提。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對保險公司費用真實列支均提出了要求,并加強了監督檢查,外部監管和行業管控的強化有利于費用核算水平的提高,同時保險公司要進一步加強內部治理:一是要完善財務核算和費用管理制度,合理制定成本預算;二是加強內審部門和上級財務部門對預算執行情況和賬務核算的檢查監督;三是在條件成熟時實施財務集中管理,保證費用列支和核算的準確性。
費用核算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應根據費用類別進行動因分析,區分費用性質進行管理。
1.改進銷售費用的核算。銷售費用中手續費和稅費已實現了分險種核算,分渠道核算也可以實現;因業務人員績效費用是對應險種保費來計算的,能分到險種和渠道。實際工作中,應建立銷售費用自動跟單的信息系統,與財務系統對接后自動生成分渠道、分險種的費用憑證;業務拓展維護費用中能區分到險種或渠道的可直接計入其成本,不能區分的月末按保費進行分攤,業務人員的社保、公積金和福利可按保費進行分攤。最后兩類分攤費用占比不大,對成本的影響較小。
2.細化管理費用核算。管理費用含職場費用、折舊和攤銷費用、日常管理費用、人力成本,多數需通過分攤方式計入成本。
管理費用中的職場費用,已根據各部門、人員占用職場的面積進行分攤,相對合理;折舊攤銷可根據費用性質按保單量或賠案量進行分攤;日常管理費用建議區分費用類別,明確應對應險種、渠道的費用項目,并直接計入對應險種、渠道,其他項目結合保費結構、渠道部門進行分攤;人力成本中能直接歸入險種、渠道的直接計入其成本(如車商部的人力成本直接計入車商渠道),不能歸屬的嚴格按員工工作的部門、渠道和險種所占用的工時進行分攤。人力成本分攤的關鍵是各部門提供的工時數據的合理準確性,所以應對各層級員工工時制定標準,減少核定工時中的主觀性和隨意性。
3.做好間接理賠費用的核算。明確應對應賠案的費用項目,并直接計入對應險種、渠道,其他項目可參照管理費用進行分攤處理。對可計件量化的理賠崗位(如定損崗、理賠算、人傷崗)的人力成本根據賠案工作量直接計入險種、渠道,其他崗位可按管理費用中人力成本分攤方法處理。
管理費用和間接理賠費用占保費比不高(因公司規模不同,多數公司占比6%~10%),對總費用有一定影響,但銷售費用是費用的主要組成部分,對銷售費用細分管理,將提高直接計入險種和渠道的銷售費用占比,降低分攤費用占比,提高費用核算準確性。
分險種和分渠道報表主要服務于公司的經營管理,目前多數公司只將本類報表中的費用分為間接理賠費用和業務及管理費用(含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建議對報表項目進行調整,將管理類的間接理賠費用和管理費用細分為專屬費用(直接歸屬某險種、渠道、機構的費用)和共同費用(不能直接歸屬某險種、渠道、機構的費用),將未扣減共同費用的承保利潤設為產品經營利潤,據此對各險種、渠道經營情況進行分析,出具分析報表,減少因分攤費用不準確對險種、渠道經營結果的影響。
結合實際制定費用分攤實施細則,為財務核算提供支持。探討保險公司更科學的費用核算辦法,結合實踐探索作業成本法等先進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式。
保險公司在加強預算管理、集中管理等內部管控時,更要重視會計核算基礎工作,正確列支費用,區分費用類別,改進費用分攤方法,提高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只有做實財務核算基礎工作,才能為公司經營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持,正確反映機構、渠道、險種等維度的經營情況,充分發揮財務核算、反映的職能,為公司經營提供更有效的財務支持。
[1]鄧偉.對于保險公司會計核算相關問題的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3.(11).
[2]李力.試論財產保險公司營業費用分配問題[J].中國科技信息.2005(24).
[3]李福香.試論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的現狀及改善措施[J].會計師.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