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玲
摘 要:我國教育的發展已到了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關鍵時期,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學習質量得到提高,同時又能避免傳統“填鴨式”課堂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探索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方法
當前我國教育的發展已到了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關鍵時期,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質量得到提高,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當前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依據筆者多年的教育實踐,從學生的角度,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探究,希望能夠對一線教學的語文老師有所幫助。
一、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一次實驗表明:通過激發人的興趣,人的積極性可以提高三至四倍。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有很多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其中我們經常用到的開端引趣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在上課伊始用有趣的開端引入本節課的主題,會極大地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師應該依據教學的內容精心設計開端引入的課題,教師應將課堂教學轉化成一種向知識海洋探究的有意義的活動,一開課就將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帶動起來。有位老師講授《兩只小獅子》時,在解題后問道:“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從這個故事中什么地方最能看出勤勤是一只勤勞的小獅子呢?”學生能自覺、主動地從文中尋找正確答案。這樣的語文課一開始就能使孩子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學得輕松自如。開端引趣的方式很多,除了“設疑”方法以外,我們還可以引用謎語、設置懸念、講故事、歌曲、小品表演等等。一節課的開端是非常重要的,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每節課開端的趣味性,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引導孩子們的主動參與性,培養競爭意識也是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為什么會出現棋迷、球迷、游戲迷呢?因為這些都帶有濃厚的競爭色彩。若直接參與這種競爭更能入“迷”,所謂入“迷”也就是有強烈的“興趣”。競爭意識也符合學生年輕好勝的心理特點,所以能夠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造參與競爭的條件,不斷提高孩子們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本人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深知在競爭中學習的孩子是十分活躍的,出現了先進趕先進,后進趕先進的局面。
追求新意,同樣也能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孩子們對新鮮事物都有好奇心,他們會對千篇一律的教學感到非常厭煩,每一堂語文課都是作者、時代背景、劃分段落、歸納文章中心、總結寫作的特點等等,顯然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師應該結合每節課教學的內容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標新立異。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告訴我,要精心組織安排好每一堂課,使每一堂課讓學生都能或多或少地感到有新的東西,即便只是一個詞匯而已。緊緊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盡情地在學生面前展現豐富多彩的語文知識的魅力,讓學生們愉快地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作為老師也會受到學生的歡迎。
二、課堂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方法
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本,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的作用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是隱性的,而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主動參與、實踐的過程才是最為重要的。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才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
首先,教師要有一定的親和力。在生活中和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和同學們交朋友,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語言要真誠,情感要真摯,使學生樹立起主人翁的意識與責任,使每一位學生都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及重點是什么,學生本身自己所要達到的目標是什么。
其次,若要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要使學生真正獲得解放,而不要讓考試和作業成為學生的壓力,不要讓學生在老師劃定的圈子里學習不敢走出來。在課堂上要井然有序,并有活躍的氛圍但是不能雜亂。在集中討論問題時,大家可以自由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聽講和做題時需要安靜。老師要做到張弛有度,能夠控制全局,有民主也有集中。
第三,教師運用活動性策略,使學生實現學習目標。活動性策略就是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緊緊圍繞活動的因素,營造學生自覺、主動參與的課堂及課外發展環境,培養學生積極探究、主動思考的良好習慣。它能夠使學生的情感、行為目標、認知達到協調與統一的教學策略,主要是創設一個讓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其方法有講故事、競賽、辯論、演講、課堂交流等,達成教學的預期目標。通過小制作、動手實驗或操作等活動,經歷錯誤與成功,進而圓滿完成學習任務。
三、課堂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運用各種形式學習的方法
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多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多思考問題并且善于向老師和其他學生多問問題。牛頓、愛因斯坦、陳景潤等這些取得重大成就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善于思索、勤于思考。教師要多啟發指導學生養成多想問題、鉆研問題的好習慣。其次,倡導學生之間合作學習,揚長避短。合作學習是當前課改試行的新的教學模式,而且在有些學校已經初見成效,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會經常遇到新的問題需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在學生當中是普遍存在的,合作學習模式通過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討論,共同解決,可能遇到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同學也會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印象深刻。作為教師所努力的方向正是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第三,還要指導學生在語文知識方面不斷充實完善自己、不斷地探究學習。例如,我們可以通過發現其他人的優勢,讓同學們互相學習。在分組學習時,可以進行小組間的合作,形成組與組間的競爭。讓學生參與作業的批改,使學生少犯或不犯錯誤。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極具藝術性的學問。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成績,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與探索的一項教育工程。
(河北秦皇島市盧龍縣蛤泊鄉蛤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