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增澤
摘要:武打,作為戲曲藝術在表演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對人物的塑造和烘托戲劇效果都有很大作用。適應時代要求,武打在京劇中需要不斷豐富和創新。本文重點論述之。
關鍵詞:京劇;武生;豐富創新
[中圖分類號]: J8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8--01
國外把中國京劇形象地稱為“東方歌劇”,這似乎表明京劇表演(主要指文戲)是以唱、念為主,武打是配角。但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京劇表演中固有的因唱、念重復所造成的慢、拖的特點很難適應現代社會的快節奏要求和快餐化的需求,難以贏得青年觀眾群體。因此,有必要在京劇的創新過程中更加重視武打的豐富和創新。
“武打”,作為戲曲藝術在表演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用于表現戲劇舞臺上各種不同的打斗和戰斗場面,對人物的塑造和烘托戲劇效果都有很大作用。適應時代要求,強化武打在京劇中的豐富和創新,應注重從三個方面努力。
一是在豐富內容中創新。所謂豐富內容,就是要在京劇創作和演出中增加武打劇情的分量。戲曲劇目有文戲武戲之分,文戲是指戲曲中以唱工或做工為主而不表演或很少表演武打的戲,在此類文戲中武打只是個別的走場,處于無足輕重的地位。這就使得武戲演員很難在一出文戲中展露自己的才華。特別是近些年來,各大京劇院團極少有新創的武戲問世,新編劇目中武戲演員少有用武之地,各大京劇院團中武戲演員所占比例明顯偏少,有人感嘆:現在是京劇武戲危機,擔心地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若干年后京劇要變成全是唱了。丟掉了武戲的京劇藝術是殘缺的藝術。在京劇文戲表演中,應該通過武功和各種特技的運用,強化身段動作的節奏感和舞蹈美,構成強烈、夸張而富于美感的藝術效果,從而使藝術表現力和愉悅性得到加強。
京劇的改革創新應著重在表演內容上豐富,要適應信息化時代的節奏,順應新時代觀眾文化消費的口味,增加武打的比重。實際上,在京劇現代戲《智取威虎山》、《平原游擊隊》、《奇襲白虎團》等劇中,“均化用傳統武戲的程式和技巧進行了新的創造.那些突破舊程式的開打動作和開打場面,讓觀眾耳目一新。” 形勢發展到今天,我們更應該順應時代潮流,打造具有一定武打內容的現代京劇曲目。要在增加武打場面的基礎上,設計新穎的武打動作,使其符合現代口味。誠然,戲曲武打的形成是經過多少代藝人吸取了武術和翻跌等技巧,構成了今天舞臺上各種武打程式的藝術手段,其中的武打技巧融合了多種中國傳統武術門派的精華,具有很強的觀賞性。但我們不能將武打的程式固化、一成不變,而要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統一,適應形勢的變化和藝術規律的發展要求,不斷推陳出新。
二是在提高素質上創新。京劇是一門集唱、念、做、打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京劇的藝術大師們繼往開來,承前啟后把唱、念、做、打發展到了高峰,逐漸形成了整套的規律,因此對每個行當的演員,都有嚴格的要求,務使達到一定的深度,從而給予觀眾以極大的藝術享受。
武打需要演員有非常好的先天條件及扎實的基本功才能勝任。因此,我們說增加武打在京劇表演中的內容,首先必然要求武打演員在自身的藝術素質上獲得極大的提高,才能勝任京劇創新的要求。京劇的藝術魅力植根于唱、念、做、打及舞臺美術的沃土之中,京劇演員從小就要從這四個方面進行訓練,雖然有的演員擅長唱功,有的行當以做功為主,有的以武打為主。但是要求每一個演員必須有過硬的唱、念、做、打四種基本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地發揮京劇的藝術特色,更好地表現和刻畫戲中的各種人物形象。在京劇鼎盛時期有不少著名的武戲演員可以與文戲名角并駕齊驅。但是,現在由于可演出機會少,演員練功少,技巧、表演都不盡如人意,有的武戲就只剩下翻跟頭了,這種狀況很難去要求豐富京劇武打的內容,更遑論武打的創新了。
鑒于此,武打在京劇表演中的創新關鍵在于培養既能武打又能文唱的復合型人才。京劇武戲表演與文戲表演有一個藝術原則,就是武戲文唱,文戲武唱。它都要求無論文戲演員還是武戲演員都要通過唱、念、做、打、舞等多種藝術手段綜合運用的加強,鮮明而全面地展現人物的個性特征和精神狀態,這是京劇具有高度技藝性藝術特征的突出體現。作為武打演員要克服重武輕文的片面的藝術思想,從只重開打的單純動作的低層次,提高到突現人物的心態和神采的高層次。武打演員在具備條件的基礎上,要向唱、念、做、打全面發展,不斷提高自身藝術素質,適應京劇藝術創新的要求。
三是在運用現代表演手段中創新。戲曲是大寫意的藝術,戲曲的程式就是虛擬,由虛擬性帶來獨特的審美體驗。中國戲曲的各方面早已形成體系,包括舞臺美術、聲腔、音樂等都有完整的體系,但這種體系是可以突破的,我們要在尊重和突出戲曲本體的基礎上去創新,去發展。
中國京劇是集詩歌、音樂、舞蹈三位于一體的藝術表現形式,相對于京劇的唱念,京劇的武打更適合運用現代高科技先進技術的載體。京劇的武打各有一定的動作特征和專門語匯,表達各種內容,使觀眾產生豐富的聯想。但這并不等于說,京劇的武打場面不可以運用現代科技形式和手段。例如,歌仔戲《蝴蝶之戀》運用了LED屏幕,主要用于展現大海,梨園戲《韓熙載夜宴》、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均運用了現代舞臺技術,觀眾感覺舞臺呈現更突出了戲曲之美,還有一些京劇作品也是如此。因此,武打在京劇中的豐富和創新也要重視武打在科技運用上的提高,包括音響、燈光、布景和武打特技等,以此來烘托場面,增強戲劇藝術效果。在音樂方面,第五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就出現了樣板戲型和交響類型音樂,以傳統京劇樂隊為主奏,加上西洋管弦樂隊和部分民族特色樂器,音樂布局上大量使用情境音樂和民族、地域風格突出的主題音樂,以音樂的形式,參與到劇情發展、性格沖突和人物矛盾當中去,帶給人們一種美感交集的詩畫意象。
毫無疑問,武打要在京劇表演中豐富和創新,必須進一步提高現代文化藝術表現手法中的科技含量,采用各種先進技術組合的舞臺藝術,展現武打的深邃魅力和奇特震撼力,以此強化對人物的塑造和烘托戲劇的效果。當然,高科技手段不能用得太過,應該與戲曲審美統一起來。在追求現代化的同時,注意保持戲曲的特色,使京劇更像京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