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敏 祖敏 李莉

【摘要】 目的:綜合探析小兒急性腹瀉的臨床治療措施與效果。方法:選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接收的150例小兒急性腹瀉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均分成三組(A、B組和C組),每組50例。A組患者接受清開靈治療,B組患者接受利巴韋林治療,C組患者接受抗生素、消旋卡多曲聯合ORS治療。結果:C組治療效果優于其他組(P<0.05)。結論:對小兒急性腹瀉患者來說,采用抗生素、消旋卡多曲聯合ORS治療具有較高的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關鍵詞】 小兒急性腹瀉; 臨床治療; 效果分析
小兒急性腹瀉是嬰幼兒中比較常見的疾病,一般多發生在6個月~2周歲的嬰幼兒。這種疾病的病原以及發病原因有很多,患兒的大便次數以及大便性狀能因此改變。急性腹瀉是影響患兒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1]。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臨床上對這種疾病的治療方案逐漸增多,為了探討最優治療方案。本文回顧分析了本院100例患兒的基本資料。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接收的100例小兒急性腹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齡7個月~6歲,平均(2.35±1.24)歲;病程在72 h以內,其腹瀉次數達到5次/d以上;并且糞便全部呈現為水樣或者是蛋花樣,糞便內不存在黏液,無膿血糞便。在糞便常規檢查中確定不存在紅細胞、寄生蟲以及白細胞等。經過詳細的診斷,確診患兒的癥狀符合急性腹瀉的相關診斷標準。為了取得比較精確的調查結果,首先向患兒家屬了解患兒的病史以及各項身體指標,告知其兩種治療方式的不同,在患兒家屬同意并且適宜患兒生命體征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分組。患兒平均分成三組(A、B、C組),每組50例,三組患兒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組患兒接受清開靈注射治療,選有江蘇康源公司生產的清開靈注射制劑,每天給予患兒0.6~0.8 mg/kg,患兒接受常規靜脈注射治療,每天注射1次。B組患兒接受利巴韋林治療,每天接受10~15 mg/kg,靜脈滴注,每天進行1~2次治療。C組患兒接受抗生素、消旋卡多曲聯合ORS治療,患兒在飯后服用這些藥物,其中消旋卡多曲的服用量為:在14~30個月的幼兒,20 mg/次,3次/d;30個月~7歲的患兒,30 mg/次,3次/d。抗生素以及ORS的攝取量以患兒病情為準。三組患兒全部接受3 d的治療,在3 d的治療過程中除了服用制定藥物以外,不再服用其他影響治療效果的藥物。患兒接受治療72 h之后進行療效判定,并嚴密觀察患兒的是否存在皮疹、惡心、嗜睡以及便秘等相關不良反應。在患兒接受治療1~2周后,統一進行血液常規檢查以及尿液常規檢查。
1.3 療效評定標準 依據我國最新制定的腹瀉疾病療效評定標準等進行及時的判斷。顯效:患兒在治療72 h之內,糞便的形狀以及次數等明顯恢復正常,并且原有的全身癥狀也得到較好的改善;有效:患兒經過72 h的治療之后,糞便的次數明顯減少,其全身癥狀得到很大的改善;無效:患兒在治療72 h之后,糞便的次數以及形狀等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其全身癥狀等不存在任何好轉部分患者甚至出現惡化。總有效=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C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其他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小兒的急性腹瀉是一種由多種原因以及多種因素造成的嬰幼兒疾病,患兒多表現為大便的次數不斷增加、大便的癥狀等出現較大的異常[2]。由于大便次數較多,并且體內大量水分隨著糞便排出,導致患兒體內的水電解質等的運轉狀況出現失調,最終導致患者出現水以及電解質等失衡,患兒容易出現高高燒等并發癥狀。對急性腹瀉治療的關鍵為減少患兒水分以及電解質的分泌[3]。
臨床上治療該種疾病的藥物比較多,其中清開靈注射液主要成分為膽酸、梔子、水牛角、金銀花、脫氧膽酸以及板藍根等,大部分為中草藥,使用該種藥物治療急性腹瀉對患兒的產生的副作用比較小[4]。其功能主要為清熱解毒、化痰通絡、醒神開竅。采用靜脈滴注的方式進行治療,由于患兒的年齡比較小,身體素質比較差,所以在使用這種藥物時要盡量減少該種藥物的使用劑量。而且在一般情況下,服用此類藥物的患者會因此出現一定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藥疹、藥熱等[5]。本次試驗中,有2例患兒出現過敏反應,主要表現為藥疹,停藥之后,藥疹全部消除,沒有過多的不良反應殘存。
利巴韋林也被稱為病毒唑、尼斯等,這是一種光譜強效的對抗病毒的要去,這種藥物主要應用在病毒性疾病的預防重,常見的藥物形式有注射劑以及口服液等。該藥物屬于合成性的核苷類抗治病毒的藥物,雖然該種藥物的主要作用機理不夠清楚,但是其體外抗病毒的活性可以完全被鳥嘌呤核苷以及黃嘌呤核苷等逆轉。這種藥物能夠有效干擾病毒復制,這是其治療急性腹瀉的重要機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藥物具有一定的毒性,主要表現為溶血性的貧血,這就有可能會導致患者原有的心臟疾病出現惡化,所以在對患兒實行該種藥物治療時,一定要仔細詢問患兒是否存在心臟疾病,堅決避免患兒因使用該類藥物出現嚴重不良癥狀。在本次試驗中,使用利巴韋林患兒中,有3例患兒出現不良癥狀,主要表現為嗜睡、惡心以及食欲下降等。
消旋卡多曲是臨床上治療小兒急性腹瀉的典型藥物,這種藥物一般采用口服的形式,具體用量要根據患兒的體重以及年齡等進行,一般來說,每公斤體重可以服用1.5 mg,但是單日的劑量不得超過患兒每公斤體重6 mg。C組患兒使用消旋卡多曲、抗生素聯合ORS等進行治療。消旋卡多曲以及抗生素等都可以有效減少患兒體內細菌情況,這對患兒身體進一步康復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腎臟功能不全、無法攝入果糖以及對葡萄糖或半乳糖等吸收情況不夠好的患者不得使用該類藥物。所以在患兒接受治療前,一定要詳細詢問患兒家屬是否存在上述癥狀,確定患兒不存在上述情況以后再進行進一步的治療。該類藥物可能會造成患兒出現便秘、皮疹以及惡心等不良癥狀,在本次實驗中,有1例患兒出現惡心不良反應,患兒停止服用藥物之后這種不良反應減少。
ORS是口服補液鹽的英文簡稱,這是一種防治腹瀉脫水的高效藥物。對于急性腹瀉患兒來說,由于大便次數增多,水分流失嚴重,患兒十分容易出現脫水的癥狀,為了有效避免患兒出現脫水的情況,采用ORS可有有效補充水分,減少患兒出現高燒癥狀,這種方式起效快,治療效果非常明顯。
抗生素也被稱為抗菌素,該藥物可以有效殺滅細菌,同時對霉菌、支原體以及衣原體等其他類型的致病維生素,也有非常好的抑制以及殺滅作用,所以該種藥物的殺菌效果非常顯著。這種藥物主要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迫使其在低滲透壓的環境下由于膨脹而破裂最終死亡,同時哺乳動物不存在細胞壁所以人體不會受到影響。但是臨床資料顯示,長時間過量使用該類藥物會造成患者出現較大的抗藥性,這樣就導致該類藥物的治療效果變得比較差。
臨床上認為,病程持續兩周以內并且每天的腹瀉次數達到5次以上即為小兒急性腹瀉[6]。這種疾病在嬰幼兒中比較常見,患兒腹瀉次數比較多,身體素質素質由于受到腹瀉的影響而不斷下降。臨床治療該種疾病的方案比較多,并且治療效果也比較好,但是由于患兒年齡比較小,身體素質比較差,要在患兒身體不受影響的情況下選擇起效時間最快的治療方案[7-8]。綜合分析本文的資料,筆者可以看出C組患兒的治療效果最優,同時出現不良反應的例數也比較少,這對患兒身體康復具有較高的意義。
輕度的急性腹瀉一般是由于飲食不當或腸道外的感染而造成的,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嘔吐或溢奶等癥狀,不會出現脫水或全鎮重度等癥狀,一般注射一定劑量的清開靈即可恢復[9]。重型的急性腹瀉發部分由腸道感染引起,患兒除了有比較明顯的腸胃道癥狀以外,表現出脫水、電解質紊亂以及全身中毒等癥狀。為了緩解患者的病情,在對患者進行抗病毒的同時還要有效補充生理鹽水,防止因為脫水過多而出現高燒等癥狀,要依據患兒的具體病情給予及時正確的治療[10-11]。
參考文獻
[1]張元力,王永超.六周歲以下幼兒急性腹瀉的發生原因以及治療措施[J].中國醫療前沿,2011,15(11):14-16.
[2]陳志.嬰幼兒急性腹瀉的診斷與治療體會[J].中國當代醫藥,2011,58(14):101-102.
[3]高琴.ORS在治療幼兒急性腹瀉中的重要意義以及應用方法[J].中國實用醫科雜志,2012,58(1):78-79.
[4]張娟.急性腹瀉疾病患者的工作探索[J].中國醫療前沿,2011,13(2):16-19.
[5]尹世菊,王穎.健康教育在急性腹瀉患者中的作用[J].中國心腦血管,2010,16(4):17-19.
[6]邵藝忠,張韻苑,李云.依托健康教育開拓幼兒急性腹瀉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心腦血管疾病,2012,19(12):11-15.
[7]袁會萍,宋紫蘭.抗生素在幼兒急性腹瀉治療過程中的探討[J].臨床醫藥實踐,2010,45(4):56-57.
[8]馬秀閣.如何治療嬰幼兒急性腹瀉疾病[J].中國醫療前沿,2009,82(6):23-24.
[9]華永平.清開靈治療急性腹瀉患者的治療效果與治療意義[J].中國醫療前沿,2011,36(9):96-97.
[10]張云云.嬰幼兒急性腹瀉疾病治療過程的注意事項[J].中國醫療前沿,2012,23(15):15-19.
[11]寧宏偉,王凌燕.急性腹瀉患兒的健康知識宣傳教育[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58-59.
(收稿日期:2013-07-10) (本文編輯: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