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丹 楊遠平 楊海 徐光飛
(廣州大學體育學院 廣東廣州 510006)
大學生成高校學生身體素質主要是用50m、立定跳遠800m(女)、100m(男)、仰臥起坐(女)、引體向上(男)。
研究對象:大學城5所高校,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美術學院、星海音樂學院、廣州大學,每所學校抽取200名學生(男、女各100名)進行測試。
研究方法:對5所大學的1000名學生采用預約分別到每所學校進行測試,把測試的成績,用統計學的方法進行統計并對結果進行討論分析。

表1 大學城高校學生6項素質情況
從表1的各項指標顯示:最好是仰臥起坐,其次是50m,而耐力跑800m,1000m及力量素質立定跳遠、引體向上是5個學校,1000名學生共同表現較差的現象。特別是力量素質引體向上是6個招標之中學生最差。
從表2中可以看出,通過對5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大學、星海音樂學院、廣州美術學院,每校各200名學生用6個指標50m、800m、1000m、立定跳遠、引體向上、仰臥起坐進行測試,結果成績最好是女生的仰臥起坐,其次是50m,而耐力素質量及力量素質成績較差,特別男生引體向力量素質是6個指標中最差,針對當前高等院校學生身體素質出現這種現象應引起社會及學生的關注,特別高等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學府,如何通過學校有效教學,安排學生進行適合自己的體育鍛煉,通過各種宣傳途徑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彩用各種方法、手段,配合學校組織體育鍛煉,刻苦訓練,改變自己存在的問題,及早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做一名對社會有作為的大學生。
速度能力是人體肌內收縮的快慢能力,而肌內的收縮是與人體肌內白肌與紅肌的含量有極大的關系,一般白肌含量高的人體肌肉的收縮快而有力的白肌含量是與人的遺傳因素及先天性有極大的關系,因此決定人的速度能力的快慢是與先天性有較重要的關系。而表2根據5所高校1000名學生(男女各500人)進行50m的測試及格671人,占67.1%,不及格101人占10.1%,優秀228人,占22.8%根據速度能力表現出來的成績反映當前5所高校的男女學生速度素質較好。
2.1.1 廣東大學生速度基礎較優
因為速度的決定性因素是遺傳因素、氣候環境、食物、鍛煉等因素,而遺傳因素是人體速度能力的最重要因素,而通過1000名大學生進行50m的測試,并且這種做法是一種隨機環境下的測試,更多反映學生運動成績的自然性,這也反映了廣東大學生先天性的速度能力在人體的身體素質中是較好。
2.1.2 大學生體育教學速度練習較完善
速度雖然先天性是比較重要的因素,但是后天的恰當的措施可以彌補人體速度能力的不足,采用強化手段更能提高速度能力,從5所高校1000人大學生所測試50m成績反映學生速度能力較好,這與人的先天性速度素質有較大關系,同時也與后天的練習和鍛煉有相聯系,因為測試的學生都是大學一年級學生,并通過咨詢,調查學生反映在中小學、大學每學期的體育課教學基本都有速度練習。這也是保證大學生目前速度能力較好的另外一個因素。
從表2測試的結果女生800m(500人,及格313人,占62.6%,不及格149人,占29.8%,優38人,占7.8%)和男生1000m(500人,及格304人占60.8%,不及格127人,占25.4%,優69人,占13.8%),從測試的結果男生不及格占25.4%,女生不及格占29.8%,并且以及格和優秀的人數比較反映出五所高校學生速度耐力偏弱。
2.2.1 耐力素質偏弱與生活方式,學習、飲食有關聯
速度耐力是要求人體肌肉持久性做功及抗疲勞能力強,同時心血管的供血能力較好這就反映人的后天性鍛煉比較重要,因為沒有長期的刺激肌肉做功,抵抗疲勞使人體獲得超量恢復,肌肉是無法長時間、高速度完成奔跑,而肺的容積擴張能力肺活量的大小只有通過長距離按一定的強度不間斷的跑,才能鍛煉人的心血管系統,保證有充盈的血液,更大吸氧量支撐人的長時間跑,因此耐力素質只有通過后天的鍛煉才能獲得較好成績,而大學目前耐力現狀與學生的生活方式,學習飲食習慣有極大關系。
2.2.2 當前大學生生活方式
耐力素質是靠肌力持久性工作,抵抗疲勞能力,以及心血管系統的供血及供氧能力,因此大學生要有較好耐力素質就必須在中、小學階段保持長期的鍛煉,而由于當前社會的發展及人們的生活方式,許多大學生平時極少做步行或慢跑而是供助各種交通工具完成人的行為方式并取代步行,基本慢跑。所以大學生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多數人、外出借助交通工具,特別是大、中城市的學生更加明顯,步行、慢跑的做法較少這也導致耐力素質偏弱的原因。
2.2.3 由于追求學習成績導致鍛煉減少
改革開放幾十年來中小學的教育都是在追求高分數得優異成績,由于學生的競爭較激烈,因此大多數學生從小學到中學、大學基本是從家里到學校,再從學校回家里的生活方式,有少部分學生周末還需參加培訓班及補課。大學生為了取得高學分,拿獎學金和保送讀研究生,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復習功課。因此大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身體鍛煉,幾乎沒有、更不要說進行長跑鍛煉,這也是目前大學生耐力素質下降的原因。
2.2.4 由于飲食習慣,導致耐力素質偏差
當前人們的飲食有糖、脂肪偏高的現象,從目前中小學生及大學生部分人都有偏胖這與長期缺少運動暴吃、暴飲,特別是喝飲料、吃高脂肪的食物有極大的關系,由于體重的增加長時間的跑步特別費力,甚至無法鍛煉,以及心肺的供血,吸氧能力偏差,因此這些人也是耐力較差的群體。
以表2兩項反映學生力量素質的立定跳遠(男女)1000人測試及格681人占68.1%,不及格173人占17.3%,優秀146人占14.6%,而引體向上500人(男生)測試,295人及格占58.01%,不及格150人,占30%,優秀55人占11%,從統計的數字學生上,下肢的力量素質都偏弱,特別是反映學生上肢力量的引體向上極不理想,不及格占30%,這說明目前大部分人平時缺乏上肢肌肉力量的鍛煉。
(1)人體力量素質是靠后天長期鍛煉積累的肌肉力量,缺乏鍛煉的人群肌肉力量明顯不足,而大學生所表現上、下肢肌肉力量的偏弱,主要是平時極少鍛煉上、下肢的肌肉力量,未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法,手段鍛煉,而造成目前的這種狀況。

表2 大學城高校學生素質統計情況

表3 學期體育課評分標準
(2)另外這些年來由于學校教育的指導思想以及體育課教學為了減少傷害事故,首先是大學生體育課的體操,技巧、跳山羊、單杠、雙杠、跳箱更能鍛煉大學生力量素質的項目幾乎沒有,而這些項目的教學恰恰是最有效提高廣大學生協調性,身體素質、身體機能的鍛煉方法和手段,另外最嚴重的是學校可供學生課外鍛煉身體的單杠、雙杠也少了,這就造成廣大學生能夠來自正常課堂教學而提高力量素質的方法,手段沒有。而自己課外時間利用校園單杠、雙杠能夠加強力量素質練習也減少或沒有,這是造成目前大學生力量素質下降的最主要因素。
從5所大學500名學生測試的6項素質,女生仰臥起坐完成的情況是測試之中最完善、最滿意的身體素質,500人測試,及格105人占21%,不及格5人占1%,優秀390人占78%,從各項百分比,女生完成的仰臥起坐的效果是最好。
(1)從調查及咨詢結果,中小學體育課及大學生體育教學、基本每學期都有安排提高仰臥起坐能力及針對性腰腹力量的學習方法及手段,因此學生通過體育課教學的腰、腹力量練習提高了身體素質達到極好水平,另外近年來中學生為了體育中考學校,個人重視仰臥起坐的練習和訓練,學生通過鍛煉和針對性訓練大大的提高了人體力量素質及腰腹肌肉力量,這也是仰臥起坐成績突出的原因。
(2)廣大大學生通過學習和觀察了解女生身材優美,勻稱就必須腰、腹的脂肪減少,因此許多大學生及青少年利用課余時間采取各種鍛煉腰、腹肌肉方法,減少腹、腰脂肪的手段,而追求健康和標準身體的愿望,因此她們長期的自我鍛煉也是大學生仰臥起坐成績優異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學生階段是學習知識,長身體的階段,練好健康的身體對其今后的人生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更好的服務社會,而身體素質的提高使大學生身體發育更完善,身體機能更健康,更重要的是有健康的體魄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業的學習和參加科研活動和社會工作,因此高等院校得重視學生的身體素質的鍛煉和提高通過體育課教學介紹和引導以及學校、墻報、廣播、網絡宣傳提高身體素質的重要性,進行自我鍛煉安全性的方法、手段等。
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除了正確的引導,最主要是學校要為各種不同的人群提供參加體育鍛煉的場地,并且學校的體育場館更具有吸引廣大學生參加鍛煉的熱情及欲望,因此高等學校體育場在不影響學校正確教學前提下,應全方位開放給廣大學生進行課外體育鍛煉,在保證學生有充足場地鍛煉的情況下,學校應定時檢查各個場地器材、設備的安全性防止意外事故發生,同時配置場地管理人員,加強對場使用的合理管理,保證場地正常使用和廣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和諧相處。
高年級學生輔導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人群有身體素質較好、身體素質一般、身體素質較弱,因此他們參加體育鍛煉的愿望及動機是不一樣,素質較好是要提高技術和能力,而素質一般的學生是通過鍛煉學習技術,增強體質,身體素質較弱的學生是培養參加鍛煉熱情,提高身體機能,所以在各個場地,安排體育教師或高年級體育水平較高的學生在現場指導或輔導參加鍛煉的學生,更能調動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提高不同人群的鍛煉者,身體素質更能滿足他們想得到的鍛煉效果。
在早些年學校體育教學就流行衡量體育課的效果,就是學生多流汗、學生上課熱情高,多參與學習。因為課堂的教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更有效的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高校體育課教學有必要安排一些高強度、大運動量的項目。例如田徑、足球、籃球等最大限度讓廣大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通過各種跑、跳練習,快慢交替的節奏跑,提高學生心肺功能、肌力肉量和人體爆發力、協調性,真正的讓高等學校體育教學對大學生身體發育,提高身體素質有極大的幫助。
(1)高校體育課教學應安排身體素質練習的內容。高校體育課教學應最大限度保證學生身體健康,課堂的教學在保證完成教學內容前提下,要求學生提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基本素質。而廣大青少年、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優異性不是靠一天、半月就能達到較好水平、人體的速度、耐力、力量是要靠長期體育鍛煉積累而成的,因此高校體育課教學每次課應安排20~30min的身體素質練習包括:150m×3次,30m×4往返跑,3級跨步跑×10次,3級蛙跳×10次,引體向上,仰臥撐等練習手段,通過對學生長期的連續性的鍛煉,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
(2)為鼓勵大學生提高身體素質,每學期體育課評分增加身體素質含量,為了達到充分調動廣大學生參加體育課教學,課外體育鍛煉,重視提高身體素質的鍛煉。把身體素質納入體育課評分(見表3),才能引起全體學生重視體育鍛煉,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提高自身速度、平衡、力量、耐力能力。使廣大學生鍛煉身體既提高身體素質,又完成體育課成績,保證自己學業順利通過。
高等院校是培養優質人才的學府,廣大學生通過在校的學習增長知識、強化身體為今后人生報效祖國、服務社會打下扎實基礎,而本文通過5所大學1000名學生6項身體素質的調查,通過這項工作讓學校教師、學生以及社會更了解當今大學生的身體狀況,同時為學校培養優質人才提供依據,為體育課教學明確方向,為廣大學生敲響警鐘,對自己身體現狀引起重視,同時正確引導大學生終身參加體育鍛煉熱情,使他們通過長期參加體育鍛煉保證身體強壯、健康效果。
[1]宋衛,劉嘉麗.大學體育與民族體育[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
[2]李小偉.2010學生體質監測結果發布——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喜與憂[J].中國學校體育,2011(10).
[3]汪玲.從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與監測談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策略[J].中國學校衛生,2011(5).
[4]張鳳蘭.黑龍江省普通高校大學生身體素質現狀的調查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7(4):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