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河南省安陽市第六十二中學 河南安陽 455000)
大課間是近年來學校體育中出現的一個新名詞,是推進學校陽光體育運動的一個重要實施途徑。安陽市第六十二中學在近些年的實施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以點帶面,抓住突破口,使學校各項工作在陽光體育大課間的帶動下全面提升。體育大課間活動成為學生身體素質提高的良性平臺,成為班集體建設的有利途徑,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大亮點。
2007年5月,教育部印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各省教育廳、省體育局、共青團委等共同決定,從2007年新學期開始,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廣泛開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2007年9月安陽市百萬學生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正式啟動,安陽市第六十二中學也將“讓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的計劃落實到1天2次的大課間活動中。
在2007年9月至2010年6月三個學年的實踐活動中,經過親身經歷、反思體會、同伴互助等多種途徑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活動方式,轟轟烈烈的大課間活動讓體育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提升。然而,3年的實踐讓身處一線的體育教師也有了更為客觀性、評判性的評價,在取得成績的同時,存在的問題也接踵而來。
A大課間開展過程中權責不清,存在“扯皮”現象。
B大課間的重視程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C考核方面跟不上,隨著大課間項目的轉變,評價標準有待進一步完善。
D大課間活動的運動強度不理想,對中招體育考試的成績影響不大。
E一線體育教師的疲憊感和倦怠感明顯增強。
F大課間活動工作量的計算沒有新的指導性文件,沒有與績效工資掛鉤。
在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的第兩個3年里,安陽市第六十二中學迎來了探索和創新大課間活動的時機,我們提出了以“體德兼修”為目標,結構緊湊,形式多樣,突出德育,體現和諧校園的陽光體育大課間“標準化”模式。而對第一個3年里所出現的“問題”,我們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積極協調、爭取政策、交流反思、突破瓶頸。
(1)針對“A大課間開展過程中權責不清,存在‘扯皮’現象”的問題,我們采取了“自上而下,責任到人”的管理結構,打破體育教師“單打獨斗”的組織管理方式,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
采用新的大課間活動管理模式,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這種管理結構突出兩條主線:管理考核層面的主線;技術指導層面的主線。(見圖1)
(2)針對“B大課間的重視程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的問題,我們采取了“提高考核分值”和“設立考核機制”的辦法,讓所有人認識到大課間活動的重要性。
采取的各類措施及分析。
措施一:通過體育教師的爭取和協調,讓管理層認識到,大課間活動是提高學習成績、增強班級凝聚力、提升學校知名度的重要保障。
措施二:在認同的基礎上,要有政策的傾斜和制度的修改,使大課間活動評價分數占到班級量化考核的一定比例。我們采用了從“10分—15分—20分”的分值遞增考核機制(滿分100分)。
措施三:針對大課間活動項目,每周統計結果進行公示和反饋,每月匯總結果進行小結和獎罰,每學期匯總結果上報校長辦公會并與班級的評優評先進行掛鉤。
(3)針對“C考核方面跟不上,隨著大課間項目的轉變,評價標準有待進一步完善”的問題,我們采取了“完善考核機制”和“增大獎罰力度”的一系列辦法,為大課間長效性發展提供考核評價制度的保障。
完善考核機制的措施及分析。
措施一:形成“一日一點評、一周一反饋、一月一總評、一期一上報”的考核評價流程,將大課間活動開展情況作為先進班集體的評選條件,甚至是班主任續聘的重要依據。
措施二:實行“學生干部年級交叉考核”的辦法,提高公平性和客觀性。(見表1)
措施三:完善流動紅旗制度,讓榮譽看得見、摸得著,形成良好的競爭機制。
增大獎罰力度的措施及分析。
措施一:將大課間考核結果與班主任績效工資掛鉤。以年級為單位,對班級考核分為一、二、三等,班主任績效工資也相應分為一、二、三等,分類的比例為1∶2∶1,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班主任對大課間的關注程度。
措施二:設立并表彰“大課間活動先進班集體和先進個人”。學校將利用升旗儀式對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大力表彰。
措施三:對問題班級和問題學生實行“一票否決制”。在大課間活動開展過程中,對出現安全責任事故或無故不參與大課間活動的班級實行“一票否決制”,學年內取消一切評優評先的資格。
(4)針對“D大課間活動的運動強度不理想,對中招體育考試的成績影響不大”的問題,我們制定出大課間活動“標準化”模塊,在模塊內容的選擇上突出運動負荷,呈現中招考試項目,實現大課間活動為的多重任務。
采取的各類措施及分析。
措施一:科學合理地安排布置場地,讓各年級的學生在有限的場地上完成各類練習。場地面積利用率(場地/人數×100%)作為我們提出的新概念,對各個項目在大課間活動中的開展條件起到了評估驗證的目的。大場地有大場地的優勢,小場地有小場地的用途。
措施二:開展項目時各年級、各班級既有統一又有分散。我們提出“同一時間,不同項目;同一項目,不同次序;同一次序,不同要求”的24字小結,旨在合理布置場地,科學安排項目,主動控制負荷,提高練習密度,以達到預期效果。

圖1 大課間活動管理結構圖

表1
措施三:在“標準化”模塊中增加“天天練”內容,增加素質練習模塊的次數,針對九年級中招考試的需求安排“中招考試模塊”。
(5)針對“E一線體育教師的疲憊感和倦怠感明顯增強”的問題,我們采取“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專業化理論水平”和“‘請進來,走出去’的區域性聯動機制”的辦法,提升體育教師的素質,保證體育教師隊伍的穩定化和專業化。
采取的各類措施及分析。
措施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讓體育人的“信仰”不動搖。主管校長和主管主任每周都參加體育教研活動,在計劃中安排學習“師德師風”的文件和案例,現場討論發言,學習身邊的優秀教師,明確體育人的職責。
措施二:加強學習,利用新課標出臺的時機主動參加國培、省培。平時注重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學習,每周的教研活動是大家集中學習討論的時間,在內容制定上每月都有關于大課間的專題討論。
措施三:建立“請進來,走出去”的區域性聯動機制,為體育教師建立交流與溝通的平臺。
(6)針對“F大課間活動工作量的計算沒有新的指導性文件,沒有與績效工資掛鉤”的問題,我們采取“記入課時量”和“劃分等級”的辦法對勞動者的價值進行體現。
采取的各類措施及分析。
措施一:將每天2次的大課間活動按照1.5個課時的標準計入工作量。
措施二:對體育教師績效工資大課間的部分進行等級的劃分,調動工作的積極性。辦法是根據體育教師所帶班級參與大課間活動的情況,月考核的平均分(占80%)和管理層的測評分(占20%)相結合,對體育教師進行績效考核,分出一等和二等。
長效性評價機制對我校大課間活動的影響是明顯的,學校的校風、班風、學風在大課間活動的帶動下,也取得了明顯的轉變。
(1)長效性評價機制對大課間活動的延伸意義:制度的完善保證了活動開展的規范和創新;考核與評價是對體育價值的最大認可;讓專業化的體育大課間活動成為學校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2)長效性評價機制推動并驗證了“兩個結合”:德育和體育相結合、智育與體育相結合。
長效性評價機制的構建對一線學校大課間活動的良性開展具有指導性和借鑒性的意義。以上做法是經過實踐經歷和科學驗證的,對落實“中央7號文件”,增強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提升青少年身體素質,都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關于全面啟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Z].2007.
[2]梁立啟.“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現狀的思考[J].體育學刊,2009(12).
[3]方晶.初中大課間體育活動存在問題分析及對策探究[J].考試周刊,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