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運超
(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 河南鄭州 451464)
進入21世紀以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深入、高等院校的快速擴招、用人制度及方式的轉變、畢業生分配政策的變化和國家在體育事業發展政策的轉向等,適應于計劃經濟條件下的中專性質體校的辦學模式受到了強烈的沖擊和挑戰,面臨著諸多需要解決的難題。目前,文化教育滿足不了家長要求與社會對體校畢業生認可度不高已成為阻撓體校發展的兩大“瓶頸”,其主因就是體校學員的文化水平不高,綜合素質不強,不能夠適應當今社會對體育人才全面需求的標準,就業困難。我國體育總局青少司司長郭建軍曾說:“優秀的體校,年輸送率也僅在10%左右,剩下的學生都會面臨就業出路問題”。
本文通過對河南省內的部分體校學生進行問卷發放和教師實地訪談,研究影響體育運動學校學生學習文化課各種因素,并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給與建設性的意見。
隨機抽取了河南省內鄭州市體校、新鄉市體校、漯河體校、焦作體校、洛陽體校、南陽體校、平頂山體校7所體育運動學校21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
研究過程中查閱了大量中國知網中的期刊論文、報紙與相關的書籍;對學校的教師、學生進行了訪談;繪制了《影響體校學生學習文化課因素問卷表》,共發放問卷210份,回收問卷202份,有效問卷198份,回收率96.2%,有效率98%;同時運用了邏輯法對研究結果進行了分析、綜合、歸納等。

表1 影響學生文化課學習因素統計表

表2 學生學習目的統計表
如今,殘酷的市場競爭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全面。因此,體校的學員文化理論課的學習也應得到加強。學員訓練量過大對文化課的學習必定會有影響,身體疲勞不能迅速得到恢復,學習文化課上面的精力相應會減少。在對問卷進行統計顯示(表1),73.2%的學生認為影響學生文化課學習因素是“訓練太辛苦無精力去學習”;其次,“不想學習(動力不足)”占到60%;再次,“學習氛圍差”占到41%;排在最后的是“文化基礎差”與“授課教師能力有限”分別占到21.2%與6%。因此學校的管理者和教師都應合理的安排訓練和學習的時間,并計劃好適宜的運動量和強度。
研究對體校學生的學習目的進行了調查分析,結果發現(表2),學生學習目的排在第一的是“促進技術提高”占到38.4%;其次,“增長知識提高綜合素質”占到30.3%;再次,“完成任務”占到17.8%;最后,13.1%的學生的學習目的是“消磨時間”。通過數據可以看出,消極的學習目的(“完成上課任務”和“消磨時間”)占到30.9%。由此可見,體校學生的學習目的存在較大的問題,很多學生還不能夠正確的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僅僅將學習作為學校和教師安排的任務去完成或者為了消磨時間,學習目的不端正。
體校作為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儲備基地,其主要的任務就是技、戰術的訓練為主,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競技能力和運動成績,因此訓練課在學校的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而文化課在日常教學中處于弱勢地位,如果遇到一個重要的賽事,文化課往往還會被叫停,為訓練讓路。正是體校本身性質決定了文化課得不到重視,造成了學生學習觀的扭曲,以至于不能夠正確的認清學習目的,因此體校必須增強對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并制定相關制度確保文化課計劃的執行,從而為培養全面的、高素質的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對學員多采用鼓勵的教學,對文化課和體育課成績優異的學生都應該給與獎勵,制定合理的教師競聘以及獎勵條例。
一位體校校長說:“大多數家長將孩子送到學校后,很少再問詢學生的學業,孩子的吃、喝、拉、撒皆有學校安排,即使有家長關心,也大多問問訓練成績”。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第一老師,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如果平時重視學生的文化成績,即時發現偏科科目,并進行科學輔導,學生的整體文化課成績就不會掉隊。家長一直將學生的學習成績達不到要求歸謬于體校的教學質量,其實家長本身也應負起一部分責任。文化課學習學校要重視,家長更要重視。
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教師綜合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教學質量的高低。目前,體校文化課教師在編人數少、外聘人數多和任教科目多的狀況,導致了教學態度不嚴肅、教學方法不靈活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一是必須提升文化課教師綜合業務能力,配備合理數量教師;二是重視教學督導和學生評議,確保教學質量;三是依據學生文化基礎、性格特點等采用多種靈活多變且實用的教學方法,來確保教學效果;四是通過多種措施給與教師獲得繼續教育的機會,擴展教師的知識面,提高自身素養,從而為確保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奠定基礎。
由于體校自身特殊性,長期以來文化教學沿襲傳統的教學內容、采用既定的教材,繼承有余而創新不足,造成了目前體校文化教學內容陳舊、方法落后、形式不新穎、與當今實際相脫離的狀況,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大大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觀,因此教學改革迫在眉睫。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差異教學,針對學生自身情況制定不同的文化課以及訓練課的安排,更好的解決體校學員出路的問題。
根據目前體育運動學校文化課教學的現狀,全面結合當今體育運動學校訓練工作的實際,采用先進的教學指導思想,借鑒其他學校的成功經驗,聯系學校和地域實際,切實有效的從教學內容、方法、形式等方面開展教學改革,以全面的文化教學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上海市體育運動學校的做法也許更具前瞻性。在上海市體育局與教育局的支持下,體校與虹口區教育局簽訂了文化教育工作合作推進項目協議,自2011年10月起,將文化教學工作交由北虹初級中學托管。北虹中學不僅派出“名師”為體校生教學補差,雙方更共同展開了“構建于《課程標準》的體育運動學校學科教學要求的實踐研究”的課題研究,探索適合體校學生學習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此外,學校還通過青年教師匯報課、“我帶老師做運動”、課后輔導、集體研討、集體備課等方式,進一步提升了學校文化教育水平,促進了師生、學訓關系的和諧發展。
通過研究可知影響體育運動學校學生學習文化課主要的因素是“訓練太辛苦無精力學習”和“不想學習”,究其原因是長期困擾體校發展的學訓矛盾與畸形學習觀。在對學習目的研究發現“促進技術提高”是主要學習目的,但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甚至不正確,不能夠正確的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加大對文化課的重視力度,提升文化課教師綜合能力,積極推進教學改革等措施來提高整體的教學效果,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1]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開展“國家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認定工作的通知[Z].體競字[2006]7號.
[2]黃松峰.完善我國競技體育人才“體教結合”培養模式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6.
[3]張志榮.探索我國體育運動學校體教結合的發展模式[J].中國學校體育,2005(5):36-37.
[4]李木.吉林省體育運動學校學生思想品德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6,22(4):152-153.
[5]蘆金峰.河南省體育運動學?,F狀調查與發展對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