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煒 盧忠瑾 景會峰 楊子成 喬彩彩
(延安大學體育學院 陜西延安 716000)
陜西省目前有5所市級體育運動學校,這5所市級體育運動學校是我省業余訓練的龍頭,它們的發展狀況直接影響著各縣區體校的發展方向。因此,對這5所體育運動學校的生存和發展現狀進行研究,對于加強我省體育基礎建設、貫徹奧運爭光計劃、將我省建設成為西部體育強省有著重要的意義。教練員人才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運動員的訓練水平及輸送人才的數量和質量,直接影響著體育運動學校的生存空間和發展的方向。
本文以西安市體育運動學校、寶雞市體育運動學校、漢中市體育運動學校、延安市體育運動學校和榆林市體育運動學校5所市級體育運動學校的教練員為研究對象。
根據研究內容與目的,遵循體育科研方法和社會學關于問卷設計的基本要求,在經過專家咨詢與重復修改后,設計出陜西省市級體育運動學校教練員情況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115份,回收115份,回收率為100%,有效率100%。

表1 陜西省市級體育運動學教練員來源情況調查表

表2 陜西省市級體育運動學校教練員學歷狀況調查表

表3 陜西省市級體育運動學校教練員職稱現狀調查表

表4 陜西省市級體育運動學校教練員年齡結構狀況調查表
走訪了陜西省所市級體育運動學校,與主管體育運動學校的行政管理人員進行了訪談;實地考察5所體育運動學校,與學校的校長、教練員、部分學生進行了訪談充分了解各方面的真實情況,為課題的深入研究積累第一手材料。
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5所市級體育運動學校中,運動員退役進體育院校學習后任教的占19.1%,體育院校學生畢業后任教的占20%,運動員退役后直接任教的占60.9%,運動員退役后直接任教的途徑比例較高。在對于技戰術方面基本都停留在經驗層面,對于相關理論知識比較欠缺,在競技體育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教練員的理論知識、學習能力及自身綜合素質,對于運動員的訓練和指導至關重要。因此,在今后招聘教練員的工作中對于教練員的綜合素質應是一個重要的參考內容。
教練員的學歷的高低代表著一個教練員接受正規教育的程度,是反映教練員隊伍文化素質和業務素質以及其綜合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在當代競技體育不斷向更高、更快、更強的極限發展的驅使下,競技體育對于對教練員的知識結構及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從表2中可以看出,陜西省各市級體育運動學校教練員的學歷狀況主要以專科為主,教練員中專科占60.9%,本科占31.9%,沒有研究生學歷的教練員。另外,經調查得知很多本科學歷也是通過函授獲得。表明各學校教練員學歷水平偏低,其知識結構不夠完善,文化水平不高,不利于體育運動學校的長期發展。因此,提高教練員的學歷層次對于提高訓練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表5 陜西省市級體育運動學校教練員兼職狀況調查表
教練員職稱結構是指教練員中初、中、高各級職稱的比例,它是衡量教練員群體素質狀況的尺度之一。教練員的職稱等級是教練員在指導訓練過程中科研能力和訓練水平高低的一種體現。由表3可以看到陜西省各市級體育運動學校職稱呈現以初級職稱為主(占64.3%),中級職稱次之占(28.7%),高級職稱最少(7%)的金字塔狀。表明教練員隊伍呈現年輕化態勢,對于訓練比賽的經驗較欠缺。但也有優勢,就是師資隊伍年輕,比較容易接受新興事物,可以更快掌握新的訓練方法和手段,對于今后訓練的持續發展有大幫助。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見表4),陜西省各市級體育運動學校教練員年齡結構主要分布在25~35歲和36~45歲這兩個年齡段,分別占總人數的39.1%和47.8%。25~35歲這個年齡段的教練員精力充沛、身體健康,接受新知識新理論和新技術比較快,并能夠很快應用到教學訓練實踐中,說明教練員隊伍呈現出較為年輕化的態勢。36~45歲這個年齡段教練員有比較豐富的比賽及訓練經驗,富有創造力,對于運動員的了解也比較充分,能夠很好適應各種復雜的訓練和比賽,與該職業的特征符合。可見市級體育運動學校教練員新老交替及時,向年輕化的態勢發展,符合現代競技體育發展規律的需要。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地市級體育運動學校教練員與運動員配備應該在1∶6~10之間比較合理,可以體現最好的訓練效果。根據調查結果西安市體育運動學校教練員與學生之比為1∶12;寶雞是體育運動學校教練與學生之比為1∶20;漢中市體育運動學校教練員與運動員之比為1∶9;延安市體育運動學校教練學生之比為1∶18;榆林體育運動學校教練員與學生之比為1∶25。除漢中市體育運動學校的比例較接近于合理外,其他5所市級體育運動學校教練員與運動員的比例都遠遠超出了合理的范圍,寶雞市體育運動學校和榆林市體育運動學校分別出現了1∶20和1∶25的巨大差距。這間接反映出顯示出教練員資源嚴重不足,對教學和訓練質量造成很大的影響。
從表5可知:陜西省市級體育運動學校教練員專職化程度不高,專職教練員只占到46.1%,兼職教練員比例過高,占調查總數的53.9%。他們除了要完成訓練任務同時,還要兼任繁重的行政、教學、班主任和社會活動工作等工作,很難全身心從事訓練工作,導致訓練質量難以保證。
(1)目前,陜西省5所市級體育運動學校教練員的來源主要是運動員退役后直接任教,反映出多數教練員的綜合素質不高,不利于運動學校的長期發展。因此,各學校應加強對這些教練員的理論培訓指導工作。
(2)教練員的學歷偏低,主要以專科為主,沒有研究生學歷的教練員,這直接導致教練員的職稱過低,初級職稱過多,高級職稱過少的結果。各學校應主動與地方高校協調,鼓勵年青教練員通過函授、在職等方式進修學習,提高文化素質和學歷層次。
(3)教練員以45歲以下的中青年教練員為主,教練員隊伍呈現出年輕化勢態。學校必須做好“傳、幫、帶”等培養方式,使年輕教練員提高水平,盡快成長并承擔重任,以適應教練隊伍年輕化的發展需要。
(4)師生比例遠遠超出了合理范圍,加之教練與專職化程度不高,反應出目前陜西省體育運動學校教練員人數短缺。
[1]楊鋼,姜彩樓,靜鐵.陜西省體育運動學校(地、市級)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現狀調查與發展對策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6,23(3):54.
[2]尹軍.對我國部分項目優秀教練員知識結構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0(4):30-32.
[3]戴健,劉煒,張林,等.江、浙、滬地區體育運動學校教練員隊伍現狀調查與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5):1-3,10.
[4]孟凡花,程傳銀.我國體校教練員隊伍建設現狀[J].體育科學研究,2010,1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