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皎婕
【摘 要】隨著全球經濟發展,國內外企業合作日益密切,各高職類院校都希望通過開設財經英語的專業教學培養出既具有財務專業技能又具有一定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高級復合型人才。本文通過對高職高專畢業生英語學習能力的調查分析,針對高職高專學生特有的學習習慣提出改進和提高財經英語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高職高專 財經英語 實踐教學
隨著中國國際貿易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能夠頻繁地接觸到國際訂單,這使得企業要求財務從業人員能夠具閱讀外文的財務報表,掌握財經英語對于現代企事業的財務從業人員而言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各高職類院校相繼通過開設財經英語的專業教學,希望培養出既具有財務專業技能又具有一定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高級復合型人才。
作者通過對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分院中開設《財經英語》這門課程的兩屆學生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問卷調查,希望通過該調查找出這門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通過對該調查結果的分析,找到適合高職高專學生的學習方法。
一、調查結果分析
1. 學生英語水平薄弱,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
高職高專的學生普遍存在英語水平薄弱的現象,部分學生覺得要通過最基礎的英語B級都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更不用提難度相對較高的專業英語。學生從內心對學習會計英語就存在抵觸情緒,還沒開始學就覺得自己肯定學不好。因此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態度消極。
調查顯示有58.30%的學生達到了英語A級的水平,但與本科類院校相比,高職高專類院校英語四級通過率相對比較低,不足10%,相對不扎實的英語基礎,直接導致了學生在單詞記憶和閱讀上存在困難。
2. 課時少,知識面覆蓋面狹窄
以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為例,財經英語一般被安排在大二的第一學期,周二課時,由于存在實訓等操作性課程,一般的課堂教學在14周左右。要在28課時中讓學生系統的掌握財經英語相關知識,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講課過程中只能抓重點地選擇會計英語的教學,知識面覆蓋范圍只局限在會計領域,而事實上,財經英語所包含的知識范圍很廣,除了會計英語之外,學生如要從事外貿會計,還應該了解國貿、金融、經濟類的財經英語。
被調查的學生中, 11級學生已有一年的工作經驗,12級也經過了半個學期的工作實習階段。調查顯示,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對其他財經類詞匯也是有需求的,特別是國貿貿易類詞匯和金融類詞匯各占了34.60%和38.50%。
3. 中西方會計的差異,學生容易混淆
中西方會計學中,在會計準則側重對象、會計主要目標、賬戶的設置等方面多存在一定的差異。以賬戶設置為例,西方會計體系中賬戶設置比較隨意,而中方相對比較規范嚴謹。學生不容易跳出固有思維,容易產生知識結構的混亂。
圖1 學生認為需要著重講解的章節
調查顯示,學生認為在會計學概論(An Introduction to Accounting)、記錄經濟業務(Recording Business Transactions)和會計循環(Accounting Cycle)是需要重點講解的。學生希望在充分了解了中西方會計差異的基礎上來學習西方會計的業務操作流程。
二、財經英語教學對策分析
針對上訴存在的問題,作者通過實踐教學得出幾個改善的方法:
1. 明確中西方會計的差異
通過本次調查,有40.90%的學生認為學習財經英語時中西方會計體系的差異是最困難的地方,因此在第一節課時就應該讓學生了解到中西方會計的異同性,特別強調差異所在,讓學生在今后財經英語的學習過程中逐步適應西方會計體系的操作模式,及英語思維能力的轉化。如賬戶設置上,應明確指出西方對賬戶設置比較隨意。讓學生主動將思維方式調整至西方會計體系中去。
例1: ABC company purchased equipment for cash at $ 3000
Equipment $3000
Cash $3000
在這筆業務中,ABC公司購買了價值3000美金的設備。根據中國會計分錄的設置要求借方應為固定資產(Fixed Assets),但基于西方會計體系中賬戶設置隨意性決定,直接記為借設備即可。
2. 聯想式記憶法,掌握單詞
財經英語專業性比較強,所涉及的單詞詞組都有一定的關聯性,可以讓學生通過邊猜邊記憶的方式掌握單詞詞組。如:payable 為“應付”,receivable 為“應收”,Accounts 為“賬款”,Notes為“票據”,可以讓學生先掌握payable 和 receivable的意思,通過聯想式記憶法自行掌握Accounts Payable (應付賬款)和Accounts Receivable (應收賬款),同理,學生可以自行推導出Notes Receivable (應收票據)和 Notes Payable(應收票據)。
3. 參與式教學
根據高職高專在教學過程中普遍重視學生的操作能力的特點,可以通過“參與式教學”,以“一家公司做到底”的方法(以A公司為例),讓學生逐步掌握會計循環9步驟,每一步先介紹原理及例題講解,然后回到A公司業務中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如:循環第一步:分析經濟業務。先對普通經濟業務進行分析,當學生初步掌握之后,讓其自己分析A公司一個月所發生的經濟業務,寫出會計分錄;循環第二步:登日記賬。先通過例題讓學生明白如何登日記賬及日記賬的種類和格式,再讓學生自己動手將A公司的日記賬逐一登完,依此類推。當循環完成時,學生手上將有A公司整個會計循環中的所有材料,這樣既能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又能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熟悉業務的連貫性和實際操作性,從而讓學生增加學習的自信心。
4. 滲透式財經詞匯積累
由于課時的原因,高職高專類學院的財經英語課程普遍偏向于會計英語的教學,但可以通過滲透式教學法將學生需要的其他財經類詞匯在講課的過程中予以滲入。
例2: Power Company purchased merchandise of $ 50,000 from Blue Fox Company, terms 2/10, n/60, FOB destination. Blue Fox paid freight of $ 1,200. No entry for freight of $ 1,200 on Powers book. The entry for freight of $ 1,200 on Blue Foxs Cash Disbursements Journal should be:
Delivery Expense $ 1,200
Cash $ 1,200
在講解上述例題時,能準確寫出會計分錄故為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閱讀業務題的能力。例題中的業務已涉及國際貿易術語和價格表達的部分知識,可以在講解例題中將國際貿易中最基本的三種價格術語(FOB:Free on Board 離岸價; 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到岸價格, CFR:Cost and Freight成本加運費)作介紹性的講解。同時,在課堂要求的測試詞匯中可以把除會計詞匯以外的財經英語詞匯如:Disbursement (支付)Freight (運費)加入進去,讓學生在記憶單詞是通過閱讀業務題來增加財經英語的詞匯量。
三、結論
高職高專會計英語教學有其特殊性,在教學方法上,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在教學評價上,注重學生全面綜合素質的評價,培養學生的創業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全面提高高職高專學生的會計英語實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楊洪. 會計英語[M].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何懿文. 如何提高高職高專專業英語教學水平[J].海外英語,2010(8).
[3]王建芬. 基于項目驅動的高職“會計英語”課程教學[J].教育與職業,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