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育春
【摘 要】初中數學實屬中學教育的領頭雁,是所有師生共同傾力關注的教學科目,在義務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伴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入,學校著重培育學生們的整體素質與才能,特別是在學科教育里,將培育學生們的思維能力擺在首要位置。筆者認為:在數學教學里,逐步提高學生們的思維水平乃是在新課程標準下對數學教師所做的直接要求,亦是初中數學教育教學的重點任務,明白數學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身為老師要常常指導學生們進行親手操練、自覺探究、實現知識應用轉換,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能力。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數學 思維能力 自主學習
新課改對思維能力是這樣界定的:會觀測、實踐、對比、猜測、解析構建、歸納;會運用歸納、演繹等法則做邏輯推理演算;可以邏輯清晰地、明確地表明自身的思考路程和想法;可以應用數學邏輯、思維與方式,辨別數學的關聯之處,養成優良的思考習慣。筆者認為,大綱中關于思維能力的表述可謂合理的、可理解的,闡明了心理學作用于思維能力的相關成效。目前,數學教育的變革方向就是培育思維能力,要達成此目的,老師的教育必定從提升學生們的思維素質抓起,將創新教學潛移默化于課堂講學里,激勵和培育學生們的思維素質。
一、積極培育學生們的觀測能力
仔細觀測是信息導入的渠道,是思考探究的入門。敏捷的觀測力是創新思維的發動機。無觀測就無發現,更加不會有創新。學生的觀測才能是在學習之中得到升華的,在課堂里,如何培育學生們的觀測能力呢?
第一,在觀察開始前,要向學生們說明清晰的目標、任務;第二,在觀測過程中時刻給予必要的指點;第三,要合理應用直接的教材工具和當代教育技術,來幫助學生們對探究的問題做細致、更進一步的觀測;第四,要積極引導學生們的觀測興致。
舉個例子:在講反比例函數的時候,如:y=k/x與y=a/x,在開始新內容之前,我會向我的學生闡明這個模塊內容的重要程度,并說明教學目標與任務,讓學生們明晰他們要觀測反比例函數曲線圖形的特點及其與系數值之間的聯系,并利用教室里的多媒體設備對不同系數值的反比例函數智能作圖,方便學生們觀測動態過程與比較區分。
又如,在講到“全等三角形”這部分時,老師可以使用ppt的教學模式,向學生展示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其他任意三角形的形狀,讓學生觀察這些不同的三角形與全等三角形有什么不同之處,從而總結出全等三角形的特點。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提高,思維也得到鍛煉。所以要想讓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激發,老師首先就要正確利用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在無形中得到提高和強化,這是非常關鍵的。
二、拓寬思維寬度,提升思維水平
在教課過程中,老師要綜合課本內容,從未知和已知、本質與表象等方向帶領學生們開發想象,弄懂知識間的關聯之處,來拓展學生們的學識廣度,舉個例子:求解二次函數y=4x2-6x+3的最低點,能夠運用圖象法直接觀測得到,作出二次函數y=4x2-6x+3的對稱軸,確定其橫坐標;還能利用列方程,經過配方,求解它的中點,并進而求解其最低點坐標。各自相異的方法不但能夠指明數據與圖形的關聯點,還能夠聯系各類知識的橫向比較。因此,在教學上注重指導學生們每道題目都用不同的解題方法,舉一反三,對培育學生們的思維廣度很有必要。
三、形成良好的思維素質
在學生們一開始掌握怎樣思考和一些思考的方法之后,應該增強思維才能的鍛煉與思維素質的培育。這個過程對于整體目標的達成具有意義非凡的作用。要注重鍛煉思維的清晰度與靈敏度。依據題目要求,定好解題的導向。面對問題可以做到依照一定程序去解析,思量,對待繁雜的問題應該鍛煉學生們從部分到總體再從全局到局部的思考方式。
要注重培育思維的嚴謹性與可轉換性,各個公式、準則、定理均有其自己的緣由,具有其成立的大小前提,具有其指定的適用范疇,要達到有理有據。挑選某些練習給學生們先練,進而對于學生們思考中的缺陷做首因分析。在課后要慎重挑選有價值的、強化知識點的、靈敏度高的練習題,從各個視角,尋找各種各樣的解題方法,做多種方法的練習,還可變化題目要求做題目多變的練習。這實屬于整合應用數學學識與解題方式從而提升解題水平的重要舉措。例如,在學到“勾股定理”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條定理是如何科學推導出來的,讓學生們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后老師整合學生們的答案,肯定正確的想法同時指出其中一些不正確的思路,緊接著老師就可以把正確的公式推導思路一步一步地交給學生。當學生掌握了這個基本的定理后,老師還可以進一步地提出,除了從代數角度來推導這個定理,也可以從幾何的角度,也就是面積法來得出這個定理。通過這樣的思維訓練,學生既可以全方位地掌握定理的推導思路,又可以使學生得到獨立的思考,從而提高了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和可轉換性。
四、鍛煉學生們的想象能力,展開思維的翅膀
曾有人說過有質疑才會想要去思考。懷疑問題是探究問題,獲得知識的啟程點。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所以基于學生們的新奇好問,從探索欲望強烈這個特性出發,努力培育學生們習慣于思量問題,大膽問問題,努力想辦法處理好問題的優良習慣,為培育他們創新能力作鋪墊。在講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們勇于懷疑,豐富想象,尋求全新的求解技巧,常常會給他們醍醐灌頂的感覺。教學的活動顯示,變換模式的教學有利于培育學生們思量問題的靈敏性。在概念講學時,讓學生們運用等值言說來講述定義內涵;數學公式講學時,向學生灌輸一種意識,一種務必掌握公式的每種變化形式的意識也很重要,例如,學到“不等式與不等式組”這部分內容時,老師可以通過板書的形式,將課本的公式寫到黑板上,并且將和它等值的公式也列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們思考,這幾條看起來形式上不同的公式,本質是否相同,給學生們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推導出來,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同時因為是經過自己推導出來的,所以對公式變化的掌握也更加鞏固,不容易遺忘。要是老師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是把公式列出來,然后再講一下得出公式的思路,沒有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得不到鍛煉,教學的效果也不會很好。除此之外,思維的靈敏度和思維的速度是互相關聯的,所以,數學教育中采用某些舉措提高學生們的思維速度,這樣對于培育學生們的思考靈敏度都有很大影響。老師可以根據初中數學的教材內容,在教學范圍內,發揮自己的創造力,編輯一些簡單但又鍛煉學生思維快速轉動的習題,然后每次在上課快結束時,老師就可以利用十分鐘的時間,將自己設計好的關于這節課的口頭回答練習題念出來,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把答案說出來,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在緊張的氛圍內讓思維快速地轉動,提高學生們的思維速度,另一方面老師通過這十分鐘的快速訓練也讓學生對這節課所上的知識得到強化。如果老師只是課后讓學生們去做下習題,而不是通過這種緊張氛圍答題的方式,那么學生的思維將不會得到較大的進步,快速思考的能力也無法得到提高,最終導致教學的質量較低。
五、結束語
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有步驟、有方法地促進初中數學對于學生們的思維能力的提升,是我們每一位為師者的重任,也是國家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這就要求老師需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對中學生的數學思維邏輯進行正確的指導和激發,讓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本質性的提高和鍛煉。本文從思維能力的范圍要求出發,抓住每一個基本點提出解決的對策,為初中數學的長足發展建言獻策。
【參考文獻】
[1]薛守隊. 如何創新新課改下的初中數學教學[J]. 數理化學習. 2011(10) .
[2]孫曉紅. 對新課改下數學課堂的幾點反思[J]. 學生之友(初中版),2011(07) .
[3]秦如慶. 新課改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 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