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子江
【摘 要】隨著農業科技不斷進步和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目前農村職業中學的農業類專業教學,已不適應農業技術人才市場的需求,也難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職業教育的要求,存在的主要問題,教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關鍵詞】農村 職業中學 農業類專業 教育教學 改革
農業類專業是農村職業中學的主干專業之一,曾經為農村培養了大批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較高素質的勞動者,為農村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但是,隨著農業科技不斷進步和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目前農業類專業的教育教學,已不適應農業技術人才市場的需求,也難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職業教育的要求,教育教學現狀令人擔憂,存在許多問題。
一、農業類專業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主要反映在: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比較陳舊;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定位不準確,專業設置欠合理;課程安排片面強調學科的傳統體系,忽視相關學科的滲透、綜合和創新;教學中重視知識灌輸、輕視實踐的狀況仍很普遍,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普遍有待提高;實訓基地建設投入不足,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還不夠廣泛等。這些問題影響著高素質勞動者的培養,制約著農業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因此,進行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二、農業類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措施
根據以上存在的問題,改革措施如下:
1. 改革的培養目標
隨著農村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從現實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的需求分析,農村職業中學應該成為培訓農村剩余勞動力和培養新型農民的主陣地。這就要求農村職業中學要對原有的培養目標進行調整,由原來主要培養當地農業生產和家庭經營的“新農民”轉向既要培養脫離農村進城務工經商的“創業者”,還要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這是當前農職業中學的基本任務和基本目標。
2. 改革辦學模式
農村職業中學的主要任務是向農民傳授新知識、新技術,幫助農民創業致富。因此,應積極創新辦學模式。把原來以學歷教育為主,轉變為學歷教育與短期職業培訓并重,且以短期培訓為主。通過學分制把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有機地聯系起來。以滿足農民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和新農村建設,培養造就新型農民。
3. 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要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根據先進性、應用性、實踐性的原則,制訂好以就業為導向的技能人才培養方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得用人單位認可、對學生就業有幫助的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具體來說,對于全日制學生,前兩年打好文化課基礎,到高三根據學生志愿及學習能力進行分流。對成績好的學生加強理論學習,面向對口升學;對成績差的學生重點學習專業技術、加強技能培訓,面向就業。而對于非全日制的學生,可采取校企合作、訂單培養,既促進了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也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4. 改革專業結構
農村職業教育與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只有伴隨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而不斷調整其專業結構,職業教育才會充滿生機和活力。因此,職業中學在專業結構改革中,應大膽地、毫無顧忌地廢棄那些教學內容陳舊過時、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成效差、招生困難的傳統農業類專業,努力開發具有顯著時代特色和發展潛力的新型農業專業,開發適應就業市場需要和促進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的非農專業。使傳統的以農科專業為主的專業結構逐步過渡為農科專業與非農專業結合,以非農專業為主的專業結構。
5. 改革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改革要立足于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必須與當地農業產業發展、農村經濟結構、農民技術需求相適應。具體來說,在課程設計時,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要與農村經濟發展相適應;突出職業培訓,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課程要著眼于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課程內容凸顯為三農服務的特性;課程實施注重理論講授與實踐訓練相結合。應圍繞培養農村實用型技術人才、增強農民的職業技能、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這一主題,建構服務于“三農”的課程體系。
6. 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創新應用人才的落腳點。要打破課程界限,將相近的學科內容加以重新組合,實現課程的綜合化;教學內容能貼近生產前沿和改革前沿,以便學生接觸到最新、最實用的知識和內容。同時,要根據專業特點積極推進教學方法的改革。由于農業類專業課實踐性強,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綜合運用多媒體教學、生產考察、現場教學等多種方法教學方法,把技能傳遞給學生。
7. 加強師資隊伍和實訓基地建設
由于“技能型技術”更新快,農村職業中學要建立專業教師定期輪訓制度,支持教師到企業去見習和實踐,以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也可聘請生產一線的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加強實習指導,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另外,實踐基地是保證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基礎,因此,要努力建設符合職業教育需要的專業實驗室和實訓基地。同時,要關注農業行業領域最新技術發展,組織開發和編寫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教材,要加強同農業高校、農業企業的協作,編寫出高質量的培訓教材。進一步提高以應用性人才培養為目標的農村職業中學的教育教學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