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敏
摘 要: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須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本文闡述了目前企業文化建設的誤區,并提出了企業文化建設的建議。
關鍵詞:企業文化;建設;誤區;建議
企業文化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已經逐漸引起重視,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營造良好的企業環境,提高員工的文化素養和道德水準,對內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約束力,形成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規范。眾所周知,價值規律是“看不見的手”,企業的活動受價值規律導向。實際上,還有一只“看不見的手”——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的導向和影響作用雖然是間接的,但是更持久、更深遠、更加根深蒂固。
所謂企業文化又稱公司文化,一般指企業中長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價值觀、作風、生活習慣和行為規范的總稱,是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創造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的總和,對企業成員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眾多人的興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統一起來,是企業長期文化建設的反映,是企業個性化的根本體現,它是企業生存、競爭、發展的靈魂。
企業文化在1985年傳入我國,在各種新聞傳播媒介上出現各種介紹和研究企業文化的作品,從而掀起了我國企業文化建設的熱潮,成為我國企業文化的生長點。各個企業公司都紛紛開始企業文化建設,但由于對企業文化定義的理解不夠深刻,很多企業在構建企業文化時存在著以下幾點誤區:
第一、把企業文化等同于CIS建設。
這是當今很多企業文化失敗的原因。它把從理念、精神到企業行為與員工行為的企業文化系統建設工程,變成了簡單、花哨、空洞的口號、標志與裝飾行為。CIS式的企業文化模式具體表現為:企業文化各個部分內容嚴重脫節。實施CI的動機、方式、監督、評價等普遍存在問題,不少企業抱著“畢其功于一役”的心態,認為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就一定會有產出。CI(corporate identity strategy)的全稱為企業形象戰略,也簡稱為CIS系統。它是先于企業文化理論進入中國的一種理論,嚴格意義上來說,它并不是一種完全意義上的管理理論,而是基于美學基礎之上的一種企業形象宣傳手法。中國企業文化走CIS式的建設誤區,其原因是企業在進行企業文化建設時,不但要投入一筆可觀的費用,還有涉及大量的人力投入,甚至于關聯到企業組織結構的重組。因此企業家希望通過CIS式的企業文化一方面提升了企業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提升企業文化內涵。雖然有偷工減料之嫌,也樂得個開展了企業文化建設的名頭。但重形式而不注重內涵的企業文化卻無法讓企業員工接受,更不用說為之而奮斗一生了。所以也就有了大部分人對企業文化的認識和理解以一個“虛”字概括的結果。CIS僅是企業文化的外顯部分,如冰山露出海面的一角而已。
第二、把企業文化建設等同于企業的文體活動。
這是很多中小企業常犯的毛病,對企業文化的內涵理解得過于狹義,把企業文化誤認為是文化娛樂活動,所以一段時間搞了很多種娛樂活動,文藝演出,體育比賽等,就認為是在搞企業文化建設,許多企業為了這些表面上的工作而本末倒置,忽視了通過制度和流程規范運作,從而影響了企業文化的正常發展。
第三、把企業文化建設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
直到今天,中國企業改革已經進行了幾十年,但對于企業文化的理解卻依然如舊,政治思想式的企業文化觀點根深蒂固,對于企業的精神管理卻將它歸納到政治工作上來的主要原因。讓企業文化與政治思想分離,使企業真正成為一個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實體,這也許是政企分開的最有效體現。對企業文化涵義的片面認識:如認為企業文化就是搞些活動,辦報紙,做思想教育等,將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發展成為了形式主義的企業文化。其結果是企業文化與企業戰略不配套,企業文化與企業制度不配套,領導者言行與企業文化不配套。
第四、把企業文化等同于喊口號、寫標語。
企業文化口號化、標語化表現為對于企業文化建設沒有與企業戰略、企業愿景目標相結合,在理念提煉上過于抽象化,缺乏針對性和企業個性,無法真正指導企業員工的具體工作與行為表現,其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缺乏個性。目前中國企業的理念使用頻率最高的幾組詞語,如“求實、奮斗、團結、創新”等,這些的確是在大部份企業里都要提倡的,但如果提煉企業理念則顯得企業的個性不足。因為這些幾乎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就如將“太陽是圓”定義為企業理念一樣沒有必要,失去意義。2.口號抽象。有些企業喜歡將一些公式化的內容運作以企業文化中來,認為即形象又貼切,但實際上卻是起著“畫餅充饑”的作用。把員工的工作控制在口號的范圍之內,不能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不了創新功能,因為它缺乏具體描述的指標和標準,讓人無所是從。3.目標不切實際。另外中國企業家們都著一種強烈的民族意識,將振興中華經濟列為己任,這一點是值得贊頌和肯定的。但由此也引申出一個弊端:那就是有些企業不太注重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設定的企業目標與企業文化口號同企業的經營發展實際偏離太遠,如“全國第一,全球500強”等,這樣無益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反而讓企業員工認為企業文化過于“假大空”。
第五、盲目模仿優秀企業,生搬硬套。
企業文化建設必須適應本企業特點,符合本企業的特色。我們在搞企業文化建設時提倡借鑒優秀企業的經驗,提倡學習海爾,學習華為,但不是照抄照搬,生搬硬套。企業文化講究的是個性,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企業文化建設既是企業思想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要從正確的方向去建立和完善企業文化,使企業文化真正在經濟發展中發揮作用,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要注重整體環境建設。即企業員工賴以工作和生活的硬件條件、設施。它包括企業的整體環境,員工個人工作的局部環境以及企業的整個視覺形象。企業環境的好壞反映著一個企業的外在形象,良好的企業形象有利于增強企業的知名度和信用度。
二要建立健全企業規章制度。即企業制定的企業內各部門和全體員工必須自覺嚴格遵守的公約、守則、紀律等規章制度。企業通過實施各項規章制度,來保證生產、勞動的正常運行,來協調領導與職工、職工與職工、部門與部門之間的關系以及企業的對外關系,從而提高企業的執行力。
三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企業的價值觀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員工在長期的生產、勞動、生活和經營管理中逐漸建立起來的一種共同的價值取向、心理趨向和文化定勢,它是企業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四要設立合理的企業目標。企業目標包括長遠目標、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而企業文化的目標建設則主要指遠大目標。讓目標在每個員工的心中都有切實可行的可操作的標準,使員工奔著企業共同的目標奮斗。
五要有準確的經營策略。這是企業經營業務的指導思想,經營方針和經營戰略綜合體現。企業經營策略定位準確,才能推進企業健康發展。
六要重視企業的作風建設。它是指企業職工在一定價值觀的指導下,在實現企業目標過程中養成并持有的工作態度以及習慣化的行為方式,它表現著一個企業的風格風貌。
七要加強禮俗建設。這是企業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并被全體員工共同遵守的習慣風俗和行為樣式。
八要提高員工整體素質。企業員工科學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培養與培訓措施要不斷增強。企業的競爭,實質是人才的競爭。現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唯有對員工的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和更新,才能滿足企業參與現代市場競爭的需求。
九要培養員工職業道德。職業道德是企業員工在履行本職工作中所應遵守的行為規范和準則的總和。它包括職業觀念、職業情感、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職業良心、職業作風等方面內容。職業道德建設好了,企業各項政令才會暢通,企業各項管理工作才能理順,企業的生產工作效率才能提高。
十要注重企業形象。這是社會公眾和企業員工對企業的整體印象和評價。它是企業文化的綜合表現,其本質是企業的信譽度。主要內容包括產品及服務的價格和質量、產品的品牌信譽、企業的內外人際環境、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及企業的物質文化環境等。
綜上所述,企業文化存在于企業的方方面面,不論是理論方面還是精神方面,企業文化就是“看不見的手”在時刻發揮著作用。推進企業文化建設,歸根結底是著眼于最廣泛最充分地發揮和調動人的積極因素。縱觀國內外成功企業建設企業文化的經驗,無不是圍繞“以人為本”這個中心而展開的。站在企業的角度觀察,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營造鼓勵人們干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體制環境和氛圍,正是提高企業管理的執行能力,強化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方式。中國的企業要完美的突出中國精神、中國特色和中國文化,把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管理藝術完美的結合,展現出中國企業獨有的文化特色,將對企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買買提·喀德爾.企業文化建設的方法和途徑探究[J].知識經濟.2013(10)
[2]唐文婷.企業文化在現代企業中的作用探析[J].經營管理者.2011(20)
[3]俎玉筠.淺析在現代企業中企業文化的作用[J].現代企業教育.2011(12)
[4]王平西.談企業文化建設在構建和諧企業中的途徑和作用[J].大慶社會科學.2011(04)